龚华 作品数:24 被引量:184 H指数:8 供职机构: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 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通过质量改进方法促进极早产儿延迟脐带结扎实施 2024年 目的探讨质量改进(quality improvement,QI)促进极早产儿实施延迟脐带结扎(delayed cord clamping,DCC)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出生并转入新生儿科的极早产儿的基本资料和QI评价指标。QI评价指标包括(1)过程指标:DCC实施率及时间;(2)结局指标: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等;(3)平衡指标:产房内气管插管比例、胸外按压比例、Apgar评分以及入院时体温和血气pH值等。评价指标分析时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QI实施前期(2017年1~12月)、QI实施期(2018年1~12月)、QI实施后期(2019年1~12月),以及持续QI期(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QI项目自2018年8月起实施。通过绘制控制图或采用统计检验[包括单变量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1)过程指标:实施QI项目后,DCC平均实施率及平均实施时间从0分别逐渐增加至82.2%和47.1 s。(2)结局指标:血红蛋白水平在QI实施期、QI实施后期及持续QI期均明显高于QI实施前期[分别为(202.22±28.84)、(210.10±33.52)、(210.52±32.27)与(187.94±35.29)g/L,F=8.61,P<0.001]。QI实施后期和持续QI期极早产儿的红细胞压积明显高于QI实施前期[(58.99±8.71)%、(60.18±8.06)%与(55.41±9.17)%,χ^(2)=5.13,P=0.002],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平衡指标:QI实施后期和持续QI期产房内气管插管比例低于QI实施前期[16.0%(19/119)和13.2%(25/191)与42.3%(30/71),χ^(2)=29.08,P<0.001],入院时体温逐渐上升[QI实施前期、实施期、实施后期和持续QI期分别为35.3℃(34.5~36.1℃)、36.0℃(34.0~37.7℃)、36.0℃(35.6~37.4℃)和37.0℃(35.9~38.1℃),H=277.88,P<0.001]。持续QI期入院时血气pH值为7.32(6.85~7.50),高于其余3个时期[7.26(7.07~7.46)、7.26(7.04~7.43)与7.25(6.91~7.49),H=34.46,P<0.001]。结论该QI项目提高了极早产儿DCC实施率,延长了DCC时间。 宋思捷 欧姜凤 秦诺 朱叶芳 朱叶芳 吴艳 吴艳 叶俊英 龚华关键词:结扎术 脐带 新生儿护理 2017年至2019年复苏质量改进情况及其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复苏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2017年至2019年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复苏质量改进情况及其对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VLBWI 318例。按照具体复苏策略实施情况分为3组:2017年为复苏质量改进前(n=83),2018年为改进中(n=102),2019年为改进后(n=133)。分析比较各年复苏策略,包括体温管理、延迟脐带结扎(delayed cord clamping,DCC)、呼吸支持[产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正压通气或气管插管使用]和氧疗[复苏初始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FiO2)、复苏最高FiO2以及纯氧复苏]实施情况、复苏效果及转归。采用趋势χ2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Wilcoxon轶和检验、方差分析及LSD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母亲产前足疗程糖皮质激素使用比例在2017年至2019年逐年上升[44.6%(37/83)、47.1%(48/102)与72.2%(96/133),χ2趋势=18.218,P<0.001]。(2)入院时低体温比例逐年下降[100.0%(83/83)、90.2%(92/102)与33.8%(45/133),χ2趋势=136.042,P<0.001],且并未增加体温过高比例[0.0%(0/83)、1.0%(1/102)与0.0%(0/133),χ2趋势=2.124,P=0.346]。(3)DCC比例逐年增加[0.0%(0/83)、29.4%(30/102)与90.2%(120/133),χ2趋势=178.659,P<0.001],生后12~24 h毛细血管血血红蛋白含量逐年上升[(190.1±34.8)、(202.0±29.7)与(213.6±32.3)g/L,LSD检验,P值均<0.05]。疑似红细胞增多症(毛细血管血红细胞压积>68%)发生率逐年增加[7.2%(6/83)、7.8%(8/102)与17.3(23/133),χ2趋势=5.825,P=0.016];除外没有检测静脉血红细胞压积的病例,2017、2018和2019年VLBWI红细胞增多症确诊(静脉血红细胞压积>65%)率并未增加[1.3%(1/80)、2.0%(2/100)与4.8%(6/126),χ2趋势=2.333,P=0.127]。(4)产房CPAP使用比例逐年增加[0.0%(0/83)、28.4%(29/102)与87.2%(116/133),χ2趋势=167.721,P<0.001];产房内正压通气比例[44.6%(37/83)、31.9%(32/102)� 欧姜凤 钟晓云 吴艳 章晓婷 龚华 陈文关键词:复苏术 院内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体格生长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评价比较不同喂养方式下,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住院期间的体格生长、血液生化和喂养安全性。方法按照不同喂养方式将出生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2500 g的158例早产儿分为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婴儿液态配方奶组(早产奶组,58例)、纯母乳喂养组(母乳组,47例)、液态配方奶及纯母乳混合喂养组(混合组,53例),比较各组的体格生长、血液生化指标,喂养不耐受、感染事件发生率,静脉营养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宫外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等项目。结果早产奶组、母乳组、混合组婴儿的体质量增长速率分别为(16.46±5.14)g/(kg.d)、(11.56±4.11)g/(kg.d)、(15.19±4.53)g/(kg.d),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围增长速率分别为(0.72±0.34)cm/周、(0.49±0.34)cm/周、(0.71±0.29)cm/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身长增长速率分别为(0.89±0.41)cm/周、(0.69±0.38)cm/周、(0.89±0.39)cm/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奶组的出生体质量恢复时间、静脉营养使用时间也短于其余两组,住院时间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生3d和2周后各组早产儿组间比较表明血尿素氮、白蛋白水平相似,但组内比较显示入院2周后各组均有尿素氮下降和白蛋白上升;喂养不耐受、感染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早产奶组婴儿头围、EUGR发生率低于母乳组(P<0.05)。结论早产儿院内喂养采用早产奶安全,并且在促进早产儿体格生长方面优于单纯母乳喂养。 蒋静 钟晓云 龚华 吴艳 陈文 李玲 李刚 王琪 李仁凤关键词:肠内营养 体格生长 超早产儿纠正6月龄内体格和神经发育结局随访研究 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了解超早产儿纠正6月龄内的体格和神经系统预后情况,为家长和医师的救治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2019年间存活出院的超早产儿纠正6月龄内的随访资料。结果(1)我院救治存活至出院的超早产儿(extreme preterm infants,EPIs)共63例,失访11例,纳入本研究者共52例,出生胎龄(26.85±0.76)周,出生体重(952.25±123.04)g。(2)出院时、纠正胎龄40周和纠正6月龄时体重宫外生长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EUGR)的发生率分别为75.00%、38.46%、23.07%,头围EUGR的发生率分别为78.84%、23.08%、25.64%,身长EUGR的发生率分别为76.92%、40.38%、12.82%。(3)纠正3~6月龄时婴儿神经系统国际测量量表(infant neurological international battery,Infanib)测评结果过渡51.28%,正常48.72%。(4)纠正6月龄时Gesell发育量表结果提示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语言及个人社交发育商(DQ)轻中度落后的比例分别为32.43%、10.81%、32.43%、10.81%、13.51%;五个功能区均>75分21例(56.75%)。(5)纠正6月龄时Bayley发育量表结果:单纯MDI<70分者1例(2.70%),单纯PDI<70分者3例(8.11%),MDI及PDI均<70分者1例(2.70%),均≥80分19例(51.35%)。MDI或PDI评分<80分与住院时间长、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相关(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相关。(6)未发现失明和耳聋的发生。结论纠正6月龄时40%~50%超早产儿神经系统评估处于轻度异常至临界状态,针对这部分孩子需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的随访和神经系统早期干预,以期减少神经系统不良预后的发生。 吴艳 钟晓云 龚华 陈文 章晓婷 赵祥群 李明英关键词:神经发育 体格发育 发育商 超/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后1年生存情况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通过出院后的系统化随访探讨超/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院后的中远期预后情况。方法:2013年3月至2017年6月入住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含超低出生体质量儿)218例,出院后定期回科室随访门诊完成体格发育、神经系统发育评测,获得相关测评数据;同时接受个体化的早期干预。结果:218例纳入对象中,超低出生体质量儿25例。218例对象中,最小胎龄25+6周,最小出生体质量650 g;平均胎龄(31.06±1.52)周,平均出生体质量(1.27±0.18) kg。随访至矫正(14.53±2.36)个月,身高、体质量及头围小于同年龄同性别2个标准差者分别为5.05%、5.50%及2.65%;贝利婴儿发展量表完成神经行为测评的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均≤69分者18例(8.26%)、均≥80分107例(49.08%);3例(1.37%)患儿确诊为脑性瘫痪。根据出生体质量分组,超低出生体质量组(n=25)MDI评分[(74.84±13.30)分]明显低于极低出生体质量组[(n=193,(81.47±11.86)分]。根据不同出生胎龄分组,胎龄<28周组的MDI评分明显低于其他2组(28~31+6周组和≥32周组)。MDI和PDI评分异常组(<70分)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异常及母亲妊娠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发生率高于评分正常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头颅MRI异常、母亲ICP是发生神经发育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超/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生长发育滞后发生率较高;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轻者,神经发育滞后发生率越高。需要长期规范随访及早期干预,减少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 章晓婷 龚华 陈文 赵祥群 李明英 钟晓云关键词:超低出生体质量儿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预后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16年新生儿出生情况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通过对本院1992和2008年分娩的新生儿的调查,同时与2005年全国新生儿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了解我市目前新生儿出生情况和这16年来的发展变化及与全国新生儿出生情况的差别。方法对本院1992年及2008年产科分娩所有活产新生儿,资料采用SPSS 13.0软件对两组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胎龄、孕产次、Apgar评分、分娩时情况及母亲年龄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992年组与2008年组新生儿男女性别比分别为1.01∶1和1.04∶1,无明显差异;(2)两组在胎龄构成、出生体重、窒息发生率、母亲生产次数、母亲年龄分布上有显著差异。结论(1)早产儿发生率明显增加;(2)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明显;(3)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下降;(4)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明显增加。 章晓婷 钟晓云 吴艳 陈文 李刚 龚华关键词:新生儿 出生体质量 胎龄 新生儿窒息 剖宫产 喂养奶方差异对未成熟儿的影响研究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评价比较不同喂养方式下,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住院期间的体格生长、血液生化和喂养安全性。方法按照不同喂养方式将出生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00g的158例早产儿分为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婴儿液态配... 钟晓云 蒋静 龚华 吴艳 陈文 李玲 李刚 王琪 李仁凤不同起始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多中心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44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起始量的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疗效及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按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三家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43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且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商品名:珂立苏)治疗,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使用起始剂量为70 mg/kg和100 mg/kg的PS进行治疗,检测并记录使用PS前后不同时间血气分析结果、胸片结果、重复使用PS的次数、并发症的发生、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1两组用药后需氧浓度、PaO_2、PaCO_2、胸片结果均较用药前有好转(P<0.05);2 PS100组应用PS后12、24、36 h较PS70组对氧的需求更低(P<0.05),PO_2及PCO_2改善更明显(P<0.05);3 PS100组应用PS后24 h,胸片情况较PS70组明显好转(P<0.05);4PS100组在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方面均低于PS70组(P<0.05)。结论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起始剂量为100 mg/kg的疗效优于70 mg/kg。 廖翎帆 龚华 易明 龙华 陈文 周利刚 钟晓云 罗茜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多中心研究 住院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强化母乳喂养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28 2016年 目的:通过前瞻性部分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分析强化母乳喂养对住院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和内环境的影响,评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122例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强化母乳组(human milk fortification,HMF组,62例)和早产儿配方奶组(premature formula feeding,PF组,60例),比较两组早产儿体格发育指标(体重、身长、头围、上臂围)、宫外生长迟缓发生率、血红蛋白水平、骨代谢情况及合并症发生率。结果:(1)HMF组周平均身长增长率高于PF组[(0.89±0.23)cm/week vs.(0.79±0.34)cm/week,P=0.04],两组日平均体重增长率、周平均头围增长率和周平均上臂围增长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MF组最低体重出现时间[(5.58±2.48)d vs.(4.37±2.06)d,P=0.004]、恢复出生体重时间[(10.13±4.03)d vs.(8.03±3.28)d,P=0.002]和静脉营养使用时间[(16.77±6.63)d vs.(14.23±4.15)d,P=0.01]均明显长于PF组,总住院时间和开始喂养时间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儿出院时体重、头围、身长、宫外生长迟缓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入院时和出院时两组患儿血红蛋白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入院时HMF组钙水平明显低于PF组[(2.19±0.22)mmol/L vs.(2.32±0.27)mmol/L,P=0.005],出院时HMF组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PF组[(363.98±122.49)mmol/L vs.(299.73±117.39)mmol/L,P=0.004];(6)HMF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6.5%vs.18.3%,P=0.04)、败血症发生率(4.8%vs.16.7%,P=0.03)明显低于PF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慢性肺疾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强化母乳喂养可以获得与早产配方奶喂养相似的体格生长速率且更有利于钙吸收,强化母乳喂养可以减少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同时不增加坏死 吴艳 钟晓云 蒋静 龚华关键词:母乳喂养 “早产儿过渡期干预措施”改进对超早产儿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总结分析"早产儿过渡期干预措施"实施和质量持续改进对超早产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 EPI)住院期间结局及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的185例EPI, 根据2018年1月在本院实施"早产儿过渡期干预措施"改进前后分为改进前组(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 n=45)和改进后组(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 n=140), 使用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和χ^(2)检验比较2组存活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筛选和logistic回归分析EPI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1)185例EPI的中位胎龄26周+6, 范围23周+3~27周+6, 中位出生体重950 g, 范围390~1 290 g。(2)改进后, 新生儿科医生参与产前会诊比例、母亲产前足疗程糖皮质激素和硫酸镁使用比例、剖宫产娩出比例及转入NICU体温均提高[分别为77.1%(108/140)与8.9%(4/45)、67.9%(95/140)与35.6%(16/45)、67.1%(94/140)与48.9%(22/45)、44.3%(62/140)与17.8%(8/45)及36.6 ℃(36.3~36.9 ℃)与35.2 ℃(35.0~35.3 ℃), χ^(2)或Z值分别为66.41、14.81、4.85、10.17及-9.34, P值均<0.05], 且延迟脐带结扎(delayed cord clamping, DCC)和出生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CPAP)呼吸支持比例分别由改进前的无病例至改进后的67.9%(95/140)和89.3%(125/140);而生后1 min Apgar评分≤3分、产房内气管插管及72 h内有创呼吸机使用等比例均较降低[分别为7.1%(10/140)与17.8%(8/45)、37.1%(52/140)与73.3%(33/45)、38.6%(54/140)与57.8%(26/45), χ^(2)值分别为4.39、17.96及5.12, P值均<0.05]。(3)改进后, EPI总体救治存活率及胎龄27~27周+6的存活率均明显提升[分别为72.9%(102/140)与53.3%(24/45), OR=2.349, P=0.015;84.1%(53/63)与56.6%(13/23), OR=4.077, P=0.007];虽然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晚发型败血症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 但差异均 吴艳 钟晓云 周利刚 龚华关键词:婴儿 存活率 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