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魁英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三唑磷
  • 2篇人工抗原
  • 2篇抗体
  • 2篇抗原
  • 2篇克隆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多克隆
  • 1篇多克隆抗体
  • 1篇益生菌
  • 1篇有机磷
  • 1篇有机磷农药
  • 1篇乳杆菌
  • 1篇嗜酸乳杆菌
  • 1篇双歧杆菌
  • 1篇酸乳
  • 1篇免疫
  • 1篇免疫检测
  • 1篇杆菌
  • 1篇常温保存

机构

  • 4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黄魁英
  • 2篇孙远明
  • 2篇雷红涛
  • 1篇杨军
  • 1篇蔡海明
  • 1篇马苗鹏
  • 1篇张玲华
  • 1篇卢志鹏

传媒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1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有机磷农药三唑磷人工抗原合成及鉴定
2011年
[目的]合成并鉴定有机磷农药三唑磷人工抗原。[方法]采用活泼酯法将三唑磷半抗原(TZPM-Hap)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血清蛋白(OVA)偶联,制备出免疫抗原(TZPM-A-BSA)和包被抗原(TZPM-A-OVA),并通过紫外扫描和动物免疫试验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紫外扫描和动物免疫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抗原合成成功。[结论]为制备单抗及开发快速、简便的三唑磷ELISA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黄魁英雷红涛孙远明
关键词:三唑磷人工抗原
三唑磷人工抗原合成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本文为建立简便、快速、灵敏、特异,且能满足现场检测的三唑磷免疫检测方法,开展了三唑磷半抗原、人工抗原合成及单克隆抗体制备研究,主要研究方法与结果如下: 首先,以三氯硫磷、无水乙醇、苯唑醇、巯基丙酸为主要原料,通...
黄魁英
关键词:三唑磷单克隆抗体免疫检测
文献传递
三唑磷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活泼酯法将三唑磷半抗原(TZPM-Hap)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血清蛋白(OVA)偶联,制备出免疫抗原(TZPM-A-BSA)和包被抗原(TZPM-A-OVA),经紫外扫描证明人工抗原合成成功。用免疫抗原TZPM-A-BSA免疫雌性Balb/c小鼠,获得了特异性的三唑磷多克隆抗体。以所获得的抗体建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三唑磷多抗的IC50值为0.01μg/mL;交叉反应表明,三唑磷的特异性多抗与其他有机磷农药结构类似物无明显的交叉反应。
黄魁英雷红涛孙远明
关键词:三唑磷人工抗原多克隆抗体
分离自婴儿粪便的嗜酸乳杆菌和长双歧杆菌的常温保存探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试验不同的保护剂成分配方,探究分离自婴儿粪便的2种益生菌(嗜酸乳杆菌和长双歧杆菌)在常温条件下保持较高活性的可行方法。方法:利用均匀设计实验方法设计保护剂配方,用于保存特定高活性高稳定性的菌种,在不同时间点检测活菌数,分析数据得出最佳保护剂成分比例。结果:嗜酸乳杆菌10A31保护剂最佳配方为:海藻糖∶谷氨酸∶天冬氨酸=5∶24∶24;长双歧杆菌11A11保护剂最佳配方为:海藻糖∶谷氨酸∶麦芽糖=34∶11∶10;用最佳保护剂配方保存后,嗜酸乳杆菌10A31在200 d时的菌落计数结果为3.87×109CFU/g,长双歧杆菌11A11在160 d时为1.53×109CFU/g,均具有较高的活性。结论:最佳保护剂配方使2个菌种常温保存期至160 d。
黄魁英肖安吉卢志鹏楚品品杜少平明飞平夏枫耿黄朝远杨军蔡海明马苗鹏张玲华
关键词:嗜酸乳杆菌长双歧杆菌常温保存益生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