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胜堂
- 作品数:38 被引量:128H指数:6
- 供职机构:湖北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S-2-氰基吡咯烷三氟乙酸盐的合成工艺优化被引量:1
- 2017年
- 以L-脯氨酸为原料,经二碳酸二叔丁酯保护、25%氨水溶液室温氨解、室温下脱水和脱保护得到DPP-4抑制剂重要中间体S-2-氰基吡咯烷三氟乙酸盐,4步总收率可达到50.6%。该合成方法操作简便,试剂无需浓缩,设备简单,十分适合实验室研究及小试生产。
- 郭丽媛董志艳吴远强黄胜堂姚刚吴诗
- 关键词:DPP-4抑制剂
- 槟榔碱合成工艺的改进被引量:4
- 2004年
- 烟酸经酯化、N-甲基化后在乙醇中用硼氢化钠-乙酸体系进行还原,得到槟榔碱,总收率53.6%。
- 黄胜堂黄文龙张惠斌
- 关键词:槟榔碱中间体
- 偶联一氧化氮供体的槟榔碱结构类似物的合成及舒血管活性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寻找作用于血管内皮、具有血管舒张作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方法将N-甲基-1,2,3,6-四氢吡啶环通过酯键或酰胺键与NO供体单元3,4-二苯磺酰基-1,2,5-恶二唑-2-氧化物结合,合成具有NO释放和内皮乙酰胆碱靶标激动作用的槟榔碱结构类似物。结果合成了18个新的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MS,IR,1HNMR及元素分析确证,并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大鼠胸主动脉血管舒张活性试验,所有化合物均具较好的体外舒血管活性。结论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血管舒张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 黄胜堂黄文龙张惠斌
- 关键词:一氧化氮供体动脉粥样硬化
- 二苯美仑及其同类物的合成工艺改进
- 2007年
- 以苯甲醇、苯酚为起始原料,在催化剂活性Al2O3存在下,通过克莱森(Claisen)重排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2-苄基苯酚,再经过醚化、胺化和酸化反应得到新型结构的二苯美仑类化合物。反应过程经优化使中间体2-苄基苯酚产率得到提高。合成的新化合物通过IR1、H-NMR及元素分析表征。
- 章佳安黄胜堂
- 关键词:合成工艺
- S-十二烷基-L-半胱氨酸甲酯异腈的合成及表征
- 2016年
- 以L-半胱氨酸为原料,通过引入硫醚键合成了一个可以聚合的,并且聚合后具有氧化还原刺激响应性功能和螺旋结构的单体化合物(S-十二烷基-L-半胱氨酸甲酯异腈),最后通过红外、核磁对其进行了表征。
- 张寒黄胜堂邹千张蓉吴诗
- 关键词:L-半胱氨酸
- 两种合成4-溴-2,6-二巯甲基-1-十二烷氧基苯方法的比较
- 2016年
- 探索合成4-溴-2,6-二巯甲基-1-十二烷氧基苯的可行方法。分别采用硫脲法和硫醇酯水解法合成4-溴-2,6-二巯甲基-1-十二烷氧基苯,通过红外光谱法及核磁共振氢谱(1H NMR)验证4-溴-2,6-二巯甲基-1-十二烷氧基苯的合成。两种方法均能合成4-溴-2,6-二巯甲基-1-十二烷氧基苯,硫脲法和硫醇酯水解法相比,前者的产率稍高,操作步骤简单;后者产率低、步骤繁琐、易生成双硫键、生产成本高。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硫脲法合成4-溴-2,6-二巯甲基-1-十二烷氧基苯的方法较为可行。
- 张蓉黄胜堂刘子强张寒吴诗
- 关键词:硫脲法
- 取代二噁二唑硫醚及砜衍生物合成及抗菌活性被引量:9
- 2004年
- 20种二唑硫醚 (3a~ 3j)及砜 (4a~ 4 j)衍生物通过二唑巯醇 (2a~ 2j)与二唑氯甲烷 (1)缩合及氧化被合成 ,结构由IR、1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体外抗活性结果表明 ,在质量分数 0 0 1%的浓度下 ,硫醚衍生物 3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3h对变形杆菌表现较强的抑制活性 ,而砜衍生物 4b、4c、4d和 4f对大肠杆菌表现较强的抑制活性 。
- 胡国强邢勇张中泉陈百泉许启泰黄文龙张惠斌黄胜堂
- 关键词:噁二唑硫醚抗菌活性
- 内皮乙酰胆碱靶标激动剂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又是继发各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由于其病因复杂,现有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仍不能满足临床要求.内皮是血管组织的关键结构,同时也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首要攻击靶标,它不仅是循环...
- 黄胜堂
- 关键词:激动剂生物活性动脉粥样硬化
-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2014年
-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数量急剧增加,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5.52亿[1]。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口服药物主要有胰岛素分泌促进剂(磺酰脲类、瑞格列奈)、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但它们长期服用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副作用[2,3]。
- 董志艳刘玉黄胜堂吴诗
- 关键词:抑制剂2型糖尿病
- 银纳米粒子比色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 2010年
- 基于银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的比色检测,因其具有简便、高效、经济的特点而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此检测方法基于颜色的改变和纳米粒子的团聚来检测不同的分析底物。本文综述了银纳米粒子作为比色传感器的合成及性能。
- 李向华黄胜堂
- 关键词:银纳米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