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黄晓宇

黄晓宇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单胞菌
  • 1篇优势种
  • 1篇织纹螺
  • 1篇食品
  • 1篇食品检验
  • 1篇嗜水气单胞菌
  • 1篇瓶装
  • 1篇瓶装饮用水
  • 1篇气单胞菌
  • 1篇群分析
  • 1篇污染
  • 1篇污染情况
  • 1篇麻痹性贝类毒...
  • 1篇酶联
  • 1篇酶联免疫
  • 1篇霉菌
  • 1篇菌相
  • 1篇贝类
  • 1篇ELISA

机构

  • 3篇福建省疾病预...
  • 1篇福建省卫生厅

作者

  • 3篇马群飞
  • 3篇黄晓宇
  • 2篇李闽真
  • 1篇杨毓环
  • 1篇敖志雄
  • 1篇郑燕

传媒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纸质餐巾霉菌污染情况及优势种群分析
2006年
目的:调查市售纸质餐巾的霉菌污染情况并分析其优势种群。方法:在福州市流通市场采集106件检样,进行常规微生物学检测,并对分离出的霉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市售纸质餐巾微生物指标超标率9.43%。霉菌检出率为58.5%,霉菌数范围在〈1~1.2×10^2cfu/g,仅有1件样品的霉菌数超过限量标准。纸质餐巾中分离出的霉菌都是常见的植物原生菌群。青霉属优势明显,枝孢霉属、镰刀菌属、曲霉属也是常见菌群。产自福建的纸质餐巾中霉菌优势种群与来自外省的产品有所不同。结论:市售纸质餐巾主要在生产、贮藏环节受到霉菌污染。建议国家标准限定纸质餐巾霉菌计数为≤50cfu/g。
黄晓宇李闽真马群飞敖志雄郑燕
关键词:霉菌污染菌相
瓶装饮用水嗜水气单胞菌检验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检验瓶装饮用水嗜水气单胞菌的方法。方法:采用各种增菌程序、分离平板和初筛鉴定培养基对86份瓶装水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含10mg/L氨苄青霉素的肉浸液肉汤与碱性蛋白胨水的增菌效果无统计学差异;嗜水气单胞菌在含30mg/L氨苄青霉素的血琼脂或RS琼脂上均生长良好,但是以血琼脂作为选择培养基可以减少后续生化鉴定工作量;营养琼脂、麦康凯琼脂和改良麦康凯琼脂上的竞争菌较多。添加氨苄青霉素的肉汤和血琼脂组合较优,应用该法对86件瓶装水进行检测,2件试样阳性(2.33%)。结论:直接添加浓缩增菌液的方法可以免除繁琐的抽滤过程。使用添加氨苄青霉素的增菌液和血琼脂,经过生化初筛,配合应用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检验过程可以在48~88h内完成,尤其适合在目标菌数量较少且其可能受到加工伤害的瓶装饮用水检验。
马群飞黄晓宇杨毓环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瓶装饮用水
麻痹性贝类毒素ELIS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建立应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麻痹型贝类毒素的快速方法。[方法]在福建沿海厦门、莆田、宁德三市的零售市场采集织纹螺68份,应用R-Biopharm试剂盒检测麻痹性贝类毒素。[结果]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麻痹性贝类毒素,全部实验过程在1 h之内完成。检测限50μg/kg,灵敏度2.5μg/kg。[结论]应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麻痹性贝类毒素简单、快捷,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对于监控海产食品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闽真黄晓宇马群飞
关键词:织纹螺麻痹性贝类毒素酶联免疫食品检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