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
-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典型湖泊边缘区丰水期营养状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以蚌湖为例被引量:9
- 2013年
- 为探讨影响典型湖泊边缘区藻类生长的主要水质因子,于2011年7月测定了蚌湖的叶绿素a含量,并对其分布特征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a(Chl.a)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55~1.56mg/m3,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性,以入湖口处和湖尾区最大。总氮(TN)为0.699~2.596mg/L,以湖尾区最高;总磷(TP)浓度整体较低,最大值仅为0.0318mg/L;N/P浓度比均大于30,表明蚌湖为磷限制性湖泊。根据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丰水期蚌湖均处于贫-中营养水平,其中湖尾区条件最适宜藻类繁殖。由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TN、TP、pH、COD和NO-3-N为藻类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Chl.a含量与COD呈显著正相关,一定浓度范围内的COD增长会促进藻类生长繁殖;不同于国内大多数淡水湖泊,Chl.a含量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主要原因是蚌湖水体碱度较高,大部分区域pH值超过了藻类生长的最适范围。
- 胡春华黄丹周文斌金斐郑兵
- 关键词:营养状态边缘区叶绿素A
- 赣江流域浮游硅藻功能群多样性及其水期演替的驱动特征被引量:7
- 2016年
- 为了摸清我国南方丰水型河流流域重要的环境指示类群——浮游硅藻的功能多样性及其环境驱动要素,以赣江流域为例,采用国际上普遍认可的雷氏(Reynolds)、博氏(Borics)和帕氏(Padisák)分类体系进行浮游硅藻类群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赣江流域共发现11个浮游硅藻功能类群(包含122种硅藻),并以MP、P、D和LO类群物种最丰富,全年以MP、P、C和D类群占优势,不同水文期浮游硅藻优势功能类群存在明显分异,表现为丰水期以MP类群占绝对优势,枯水期以C和MP类群占共优势,平水期以则以C类群占绝对优势.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与丰水期占优势的MP、P、C和D类群密度呈显著相关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纬度、ρ(Hg)、ρ(Zn)、p H和ρ(S^(2-)),与枯水期占优势的C、MP、P和D类群密度呈显著相关的主要环境因子为ρ(Pb)、ρ(Cr^(6+))、纬度、ρ(BOD5)、ρ(N)、ρ(P)和ρ(CN-),与平水期占优势的C、P和MP类群密度呈显著相关的主要环境因子为ρ(BOD5)、ρ(Pb)、ρ(Hg)、ρ(Cd)和ρ(NH_4^+-N)等.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和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赣江流域浮游硅藻功能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流域的经纬度、ρ(FC)(FC为粪大肠杆菌)、重金属含量〔ρ(Cu)、ρ(Pb)和ρ(Cr6+)〕、水位等(解释度达77.0%~90.4%).研究显示,赣江流域浮游硅藻功能类群多样性及结构呈明显的季节性演替特征,南-中亚热带流域的纬度差异、气温的时空差异以及水位的水期波动、污染物年内排放节律等的共同作用会引起河流流域水体物理和化学生境的改变,这是促使浮游硅藻功能类群不同水期演替的重要原因.
- 张萌邓道贵黄丹周慜吴俊伟徐军刘足根
- 关键词:浮游硅藻功能类群演替赣江流域
- 赣江水环境承载力及动态变化特征被引量:5
- 2014年
- 为了定量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对流域水环境的综合影响,对赣江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进行评价。根据水环境承载力的基本概念,选取适当的水资源和水质量承载力指标,运用指标体系评价法分别计算2006-2010年赣江水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流域人口、灌溉面积的承载度最大值达到0.90和0.96,均有超过水环境承载力的趋势;GDP承载度最大值为0.38,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富营养化指标TN均大于1,一直处于负荷承载;TP 5年平均承载度为0.9,有超过承载力的趋势;COD的承载度在0.3周围波动,较为良好。赣江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为负承载,水质量承载力影响程度更大。
- 李栋梁李琴李鸣李美停黄丹胡春华
- 关键词:赣江流域水环境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