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远征 作品数:20 被引量:29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河口底边界层湍流观测后处理技术方法分析 被引量:19 2012年 河口底边界层过程是河口海岸研究与工程应用中的重要内容。三维点式高频流速仪(ADV)已经成为湍流现场观测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然而受测量状态、复杂的波流环境、底床几何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湍流观测的后处理目前还不成熟。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口底边界层湍流观测后处理的综合技术方法,包括测量状态判断、数据质量检测、坐标系旋转、去除毛刺及滤波,探讨了这些处理方法中的某些步骤及处理顺序对湍流参数估算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综合后处理技术的准确性评估方法。该研究对于近岸海洋湍流混合、泥沙输运等重要问题的解决可以提供较为扎实的技术支持。 鲁远征 吴加学 刘欢关键词:ADV 数据后处理 湍流 珠江河口 海洋盐指演化过程的数值模拟 2019年 盐指现象的数值模拟研究对理解小尺度海洋动力学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建立了二维方腔模型,通过有限体积法求解控制方程,对盐指现象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和数值分析,在热瑞利数为(1.12~2.24)×107的变化范围内,展示并对比了不同粘滞系数、热瑞利数和盐瑞利数情况下的盐指现象,发现随着粘滞系数的增加,盐指的演变速率变慢,生成数目减少;热瑞利数的增加对盐指的演变速率具有抑制作用,而盐瑞利数的增加则对其具有促进作用。 徐岩 刘香全 宋仁刚 岑显荣 鲁远征 郭双喜 周生启关键词:数值模拟 有限体积法 南海北部台风和中尺度暖涡对近惯性振荡的影响 被引量:2 2020年 基于2014年8-9月南海北部东沙群岛附近海域两个临近站位(站位A,20.736°N,117.745°E,水深1 249 m;站位B,20.835°N,117.56°E,水深848 m)的潜标数据,研究了台风过境所激发的近惯性振荡的特征,分析了中尺度暖涡对近惯性频率的调制及其对近惯性动能分布和传播的影响。站位A(B)142(175) m以浅,近惯性频率由0.710 1(0.713 3)周/d红移至0.659 2周/d,频率减小了7.2%(7.6%),观测结果与两个站位所处的背景涡度相吻合。中尺度暖涡改变了水体层结状态,两个站位的近惯性动能在不同层结中被改变了0.5~3倍。水体层结对能量的折射作用使得站位B的近惯性动能在深度158~223 m之间衰减较少,而站位A的近惯性动能则随着深度的增加快速减小。站位A和站位B近惯性内波的垂向群速度分别约为15.2 m/d和14.1 m/d。如果忽略近惯性动能的水平辐散,近惯性内波的垂向传播分别造成了两个站位垂向上约47%和38%的近惯性动能衰减。 于璐莎 翟荣伟 鲁远征 郭双喜 郭双喜 岑显荣 屈玲 黄鹏起 尚晓东 周生启关键词:南海北部 台风 层结 东北太平洋Explorer Ridge热液羽状流位温浊度异常和物质能量通量估算 2017年 深海热液流体与周围海水之间存在明显的物理和化学差异,通过检测海水的位温浊度异常是探测深海热液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采用"海底火山带项目(Submarine Ring of Fire 2002)"拖曳式温盐深测量仪数据资料,研究了东北太平洋Explorer Ridge热液场的水文特征及物质能量通量的释放。结果表明Explorer Ridge热液场热液羽状流中性浮力层所在深度范围约为1 600~1 900m,距离海底的高度约为200m,最大位温、盐度和浊度异常分别为0.04℃、0.004和0.18NTU;中性浮力层热液羽状流帽呈椭圆结构,其长轴与洋中脊线重合,羽状流帽总面积约为27km^2;热液羽状流在中性层范围内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得到Explorer Ridge热液场观测范围内热液喷口的总的浮力通量为6.19×10^(-2)m^4/s^3,平均值为2.063×10^(-2)m^4/s^3;总的体积通量为9.884×10^(-2)m^3/s,平均值为3.295×10^(-2)m^3/s;总的热通量为194.9MW,平均值为64.967MW。 郭双喜 鲁远征 岑显荣 屈玲 Sharon L.Walker 周生启关键词:热通量 半抛弃式海洋坐底三脚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半抛弃式海洋坐底三脚架,包括浮体、三脚架和抛弃底座,浮体与三脚架顶部通过凯夫拉绳相连,三脚架上设有两个垂向放置且释放口朝下的声学释放器,两个声学释放器的释放口通过凯夫拉绳相连,且中间穿有一个套环,抛弃... 鲁远征 郭双喜 岑显荣 韩广辉 周生启文献传递 一种海洋流速断面观测系统及观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流速断面观测系统及观测方法,所述观测系统包括移动平台和观测链,该观测链包括与移动平台连接的浮体、与浮体相连的水下供电通信缆、沿水下供电通信缆轴向间隔分布的多个集成有温度、盐度和压力传感器的自容式测量探... 周生启 郭双喜 韩广辉 岑显荣 鲁远征文献传递 2014年9月南海西部冷涡及东向急流三维结构观测 被引量:2 2015年 根据2014 年9 月1-9 日现场观测温度、盐度、深度(CTD)资料和法国卫星中心(AVISO)提供的海表面高度异常(SLA)资料, 调查南海西部冷涡和东向急流的三维结构.结果表明, 该冷涡于8 月3 日开始出现, 9 月29 日消亡, 持续大约2个月.现场观测期间, 冷涡水平尺度约为150km, 其形态受其东南边缘的东向急流影响呈长轴为西南-东北向椭圆状,冷涡的垂直尺度为自海表面到200m 深度.强的表层地转流(最大值达到1.0m·s^-1)出现在靠近东向急流区的冷涡东南侧.航次观测期间东向急流的纬向范围是在109?E 至113?E 之间, 最大地转流流速达到1.2m·s^-1, 流向基本呈偏东北向, 且流幅约为100km; 东向急流的垂直尺度可达到150m 深度.现场观测期及其前后的SLA 和海表面地转流分布表明, 东向急流和北侧的冷涡的形态季节内演变过程可能受到南海海盆尺度风应力影响. 向荣 方文东 鲁远征 黄孝荣 周生启关键词:南海西部 冷涡 一种海洋混合层深度的智能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19年 文章提出了一种识别混合层深度的人工智能方法。该方法在温度(密度)与压强(或深度)间建立线性模型,并且将其系数和方差做成一组表征廓线特征的统计量。初始时为模型设定一个主观的先验分布,在一个自海表向下移动的窗口内通过贝叶斯链式法则和最小描述长度原理学习新数据,得到系数均值的最大后验概率估计。用F-检验识别系数发生突变的位置,以此确定混合层的存在性及其深度。通过2017年2月太平洋海域的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Array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ARGO)数据进行测试,并且以质量因子(Quality Index,QI)值作为判断识别混合层深度结果准确性的依据,发现该方法相比于梯度法、阈值法、混合法、相对变化法、最大角度法和最优线性插值法在识别结果上具备更大的QI值。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识别混合层深度。 张康 郭双喜 郭双喜 屈玲 鲁远征 屈玲 鲁远征 周伟东 周生启关键词:人工智能方法 上浮式无缆湍流混合微结构测量剖面仪及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上浮式无缆湍流混合微结构测量剖面仪及测量方法,该剖面仪包括仪器仓,仪器仓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传感器组和释放机构,传感器组的外围设置有保护罩,仪器仓的周侧安装有环形的阻尼刷,仪器仓通过释放机构与沉耦架固定连接... 鲁远征 郭双喜 周生启 岑显荣 黄鹏起 屈玲 韩广辉基于移动平台的海洋断面观测链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平台的海洋断面观测链,包括移动平台和观测链,该观测链包括浮体、水下供电通信缆、气象参数测量传感器、海洋环境参数测量传感器和配重块,浮体与移动平台连接,气象参数测量传感器设置在浮体上部,水下供电... 周生启 郭双喜 韩广辉 岑显荣 鲁远征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