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芳

作品数:51 被引量:108H指数:5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哲学宗教
  • 5篇政治法律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4篇道德
  • 14篇伦理
  • 9篇道德生活
  • 8篇儒家
  • 5篇新中国
  • 5篇秩序
  • 5篇社会
  • 5篇生活秩序
  • 4篇德性
  • 4篇伦理学
  • 4篇教育
  • 3篇道德教育
  • 3篇道德精神
  • 3篇德教
  • 3篇主义
  • 3篇伦理构建
  • 3篇风俗
  • 2篇奠基
  • 2篇奠基者
  • 2篇新中国成立

机构

  • 48篇长沙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51篇鲁芳
  • 2篇李彬
  • 2篇张秋良
  • 1篇陈瑛
  • 1篇易亭亭
  • 1篇吴青贵
  • 1篇刘迪
  • 1篇李莹
  • 1篇朱超林
  • 1篇冯小娟

传媒

  • 12篇湖南师范大学...
  • 11篇伦理学研究
  • 5篇长沙理工大学...
  • 4篇道德与文明
  • 3篇湖南大学学报...
  • 3篇齐鲁学刊
  • 2篇广西大学学报...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哲学动态
  • 1篇理论学刊
  • 1篇中州学刊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高校理论战线
  • 1篇云梦学刊
  • 1篇湖南城市学院...
  • 1篇湘潭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智能时代日常生活伦理治理的难题及对策被引量:3
2023年
人工智能时代日常生活伦理治理面临新的难题:人工智能对日常生活的深度控制以及人对人工智能的过度依赖使人的自由受到遏制,人愈加成为片面发展的人;日常生活组织化程度降低挑战集体主义的日常生活根基,日常活动的人工智能化弱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日常联系,使伦理治理价值导向难度增大;由于日常生活伦理关系走向消隐,日常生活伦理治理对象呈现出复杂隐蔽的特征;由于在人工智能会不会产生自由意志、人工智能执行的是谁的自由意志等问题上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由人工智能活动所带来的道德责任归属难以确定。加强人工智能时代日常生活的伦理治理,需要规范人工智能的价值遵循,构建共同的组织化的日常生活,强化日常生活主体的道德自觉,构建有效的日常生活伦理治理体系。
鲁芳
关键词:人工智能伦理治理
日常生活伦理构建:本质特点、发生依据、根本任务被引量:2
2019年
日常生活伦理构建是指:以某种伦理理论(价值观念)为指导对日常生活进行改造,使该种价值理念融汇在日常生活之中,转化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日常生活习惯。其本质在于,通过价值选择,重塑日常生活的伦理秩序,并为人的日常生存提供新的伦理意义和伦理价值。它具有长期性、滞后性、和缓性等特点。日常生活是一个“自在”的领域,是一个习惯世界、经验世界,它具有强烈的稳定性。通常,在日常生活相对稳定的时期,伦理构建的要求并不明显。只有当伦理观念发生根本性变革、日常生活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才会产生日常生活伦理构建的需要。但是,日常生活的伦理构建不可能在日常生活领域独立实现,从逻辑上而言一般需要以下基本环节:确定日常生活价值目标,改造日常生活主体,革新日常生活方式。
鲁芳李唯彤
关键词:伦理构建
论儒家“诚”的起源被引量:12
2004年
"诚"是儒家的重要范畴,从辞源上而言,它产生于西周时期;从观念上而言,它产生于原始的宗教祭祀活动,表达的是人对神灵的虔诚的心理态度,随着人的主体性意识的增强,"德"的观念的凸显,"诚"的观念逐渐转化为人们对道德的虔诚信奉;"诚"作为范畴而言,由《中庸》最先提出,在孟子、荀子的思想体系中得到了深化。
鲁芳
建国以来我国社会发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变迁
建国以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巨大变化带动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和变迁,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道德的体系由封闭走向开放;社会主义道德的视角由政治生活转向社会生活;社会主义道德的目标由理想趋向现实。社会主义道德...
鲁芳
关键词:新中国社会主义道德
文献传递
生存矛盾的展开及生存条件价值统一性的重建
2022年
“总体的人”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从自然和人的依赖到物的依赖、从整体性生存到个体性生存、从自在的存在到自觉的存在,是人在向自身本质不断趋近的历史进程中经历的不同生存境遇。它对应于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古代社会和近现代社会。在古代社会,生产方式、社会制度、思想观念蕴含的价值统一性以整体性为基础,人未能自觉且充分认识到人内在的生存矛盾;近代以来,随着这种价值统一性建立在个体性的基础之上,人内在的生存矛盾日渐展开,生存困惑日渐强烈。以整体性为基础的价值统一性和以个体性为基础的价值统一性都以个体与整体的对立为前提,重建价值统一性应当充分认识人的生存的内在矛盾,正确理解人的生存本质,坚持人的社会性与个体性的辩证统一。对此,马克思、恩格斯提供了科学的解答。
鲁芳韦丽君
关键词:自由全面发展
宗教的伦理维度及邪教的反伦理本质
2015年
正教与邪教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具有道德合法性。具体而言,宗教的所言、所行体现的是否与普遍认可的道德原则、价值理念相符合,是否违背了基本的道德准则。如果相符合,则具有道德合法性,属正教;如果相违背,则不具有道德合法性,为邪教。现代宗教道德合法性的根基在于是否以追求善为目的,是否符合人道的要求。邪教恰恰在上述两个方面背离了正途,它不是如其所标榜的引人向善,而是迷惑人们,引其泯灭人性,走向邪恶。就此而言,邪教当然无法得到道德的辩护。
鲁芳易潇潇
关键词:宗教邪教
关于潜规则影响国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制度、规则的权威受到挑战,行业潜规则大量滋生,是当代中国生活秩序和道德生活领域存在的重要问题。对此国人虽有诸多不满,一些人却还是选择依照潜规则行事。原因在于,潜规则较规则制度更为有效,追逐功利较坚守道义更为实际。而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除了制度的不健全、国民道德素质存在问题之外,在国民看来,执政者的形象及其工作作风也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
鲁芳
关键词:生活秩序道德生活潜规则
从马克思主义生存论视角看中国共产党的道德使命被引量:1
2022年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确立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人民的价值得到肯定,人民立场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立场,因此也成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共产党的价值根基。促进人民根本利益、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道德使命。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以及在奋战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拼搏中,实际肩负和履行的现实的道德使命,则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是在通往最高道德使命路途中的各阶段道德使命的共同价值指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往开来,继续探索新的理念和路径,不断推进人民更充分、更平等地占有和享有美好生活条件,更好地实现自我完善,以更加美好的自我追求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鲁芳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道德使命
人工智能时代的日常生活伦理结构
2023年
日常生活伦理结构是日常生活伦理价值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日常生活伦理秩序得以存在和维系的诸要素的组成方式和总体格局,其构成要素有:伦理组织、伦理关系、伦理规范、伦理权威。人工智能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将会带来日常生活伦理结构的巨大变化:日常生活伦理组织日趋个体化,组织化程度减弱;日常生活伦理关系逐渐走向消隐,人与人的关系隐匿于物与物的关系之后,人工智能体成为日常生活伦理关系的主体;人工智能体应当遵守的伦理规范以及人对待人工智能体应当遵守的伦理规范成为日常生活伦理规范的新内容;日常生活伦理问题的技术化亟须日常生活伦理权威专业化和团队化。日常生活伦理结构的变化客观上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日常生活伦理治理面对的新课题。
鲁芳
关键词:人工智能
幸福的德性之维
2022年
德性是幸福的内在维度,它因其内含的精神自觉和对功利的超越而成为精神幸福的源泉,因其促进他人利益、强调义务奉献的价值指向而成为保障社会幸福的条件,因其对人的劳动创造、自强不息等本质力量的彰显而成为创造幸福的动力,因其强调处理身心关系和人际关系时的节制有度而成为幸福生活的前提。因而,从个体的角度出发,幸福的实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以为人民服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幸福的方向,以创造和奉献为幸福的底色,摒弃物质诱惑和社会不公,坚持人之为人的道德操守,捍卫幸福的底线。
鲁芳郜甜甜
关键词:德性崇德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