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艳
- 作品数:66 被引量:338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 Cobb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比较影像学分析(附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分析Cobb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影像学方法比较。方法:4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无力或瘫痪,查体主要见下肢肌力减退和皮肤血管瘤。4例均行64排螺旋CT和DSA检查,其中3例行MRI检查。结果:CT增强扫描可显示病变相应节段的髓内、髓外椎管内、椎旁及肌肉和皮下软组织内的血管畸形。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可显示畸形血管团及其主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并可立体观察畸形血管与邻近结构的关系。MRI平扫可见髓内异常信号,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椎管内外可见大量流空信号,呈迂曲状;肌肉和皮下软组织内可见相似病灶,增强后病变明显强化。DSA行选择性双侧椎动脉、甲状颈干和/或相应节段的肋间动脉及腰动脉造影,可清楚显示病变节段内畸形血管团、增粗扩张的供血动脉和粗大的引流静脉。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和MRI能无创、准确地显示Cobb综合征髓内、椎管内外、椎体和软组织内病变的形态及范围,结合皮肤表现可对该病做出确定诊断。
- 杨延辉刘亚欧李坤成杜祥颖高艳曹丽珍刘佳宾
- 关键词:脊髓血管畸形COBB综合征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术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Cobb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 目的:通过对比DSA,分析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Cobb 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4例患者中女性2例,男性2例,平均年龄 20岁。临床症状为...
- 刘亚欧杨延辉李坤成杜祥颖高艳曹丽珍
- 文献传递
- 如何正确掌握好氙气CT的检查方法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准确、无误的掌握好Xe-CT CBF分析系统的各项操作步骤,成功地完成Xe-CT检查,从而为临床提供准确、有效、可靠的脑血流量(CBF)测量数据。方法:选择100例脑血管病患者(男80例,女20例,年龄11~75岁)在安静状态下进行CT头颅常规扫描然后吸入氙气与氧气按一定的比例形成的混合气体后再次进行扫描,其中9例注入血管扩张药后进而行增强扫描,最后将扫描结果上传Xe-CT CBF分析系统,进行CBF的定量分析。结果:在这随机抽选的100例行Xe-CT检查的脑血管病患者中,最后检查成功者94例(占94%),不成功者6例(占6%)。结论:Xe-CT CBF分析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且所得数据真实可信,但为了得到更多准确、高质的CBF的图像,尽量减低不成功率,因而,正确无误、规范的控制Xe-CT扫描流程是至关重要的。
- 殷敬喜张志勇高艳卢洁张苗李坤成
- 关键词:氙气脑血流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Cobb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 2007年
- 目的通过对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分析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对Cobb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4例临床症状为双下肢无力或瘫痪,体检主要见皮肤血管瘤和下肢肌力减退。4例均行MDCTA和DSA检查。结果4例血管畸形,2例位于颈胸段,1例位于胸段,1例位于胸腰段,3例有皮肤和皮下病灶。椎体、椎管内、脊髓及软组织内的血管畸形MDCTA均可显示,供血动脉主要包括甲状颈干、肋颈干的分支及肋间动脉,增粗迂曲的引流静脉也在MDCTA的图像中清晰显示,且与DSA所见一致。结论MDCTA可以快速、无创、全面地显示Cobb综合征几乎所有的病变,在诊断和协助制订治疗方案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 刘亚欧杨延辉李坤成杜祥颖高艳曹丽珍
- 关键词:COBB综合征脊髓血管畸形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 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低、高风险胸腺瘤和胸腺囊肿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探讨3个b值的胸部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b0-900、ADCb150-900值区分低、高风险胸腺瘤和胸腺囊肿的能力。资料与方法参考术后病理结果,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6例低风险胸腺瘤、8例高风险胸腺瘤和8例胸腺囊肿进行MRI和DWI。测量3组所有占位在ADCb0-900和ADCb150-900图像上的ADC值,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ADCb0-900、ADCb150-900值鉴别低、高风险胸腺瘤以及低风险胸腺瘤和胸腺囊肿的效能。结果低、高风险胸腺瘤和胸腺囊肿3组占位的ADCb0-900值分别为(2.04±0.50)×10^(-3)mm^(2)/s、(1.21±0.50)×10^(-3)mm^(2)/s和(3.52±0.54)×10^(-3)mm^(2)/s,ADCb150-900值分别为(1.59±0.49)×10^(-3)mm^(2)/s、(0.82±0.15)×10^(-3) mm^(2)/s和(2.73±0.24)×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低、高风险胸腺瘤的ADC b0-900和ADCb150-900的曲线下面积、Cutoff值、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885、1.35×10^(-3)mm^(2)/s、96.20%、75.00%、71.20%和0.964、1.06×10^(-3)mm^(2)/s、84.60%、100.00%、84.60%;低风险胸腺瘤和胸腺囊肿的ADCb0-900和ADCb150-900的曲线下面积、Cutoff值、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976、2.90×10^(-3)mm^(2)/s、100.00%、96.20%、96.20%和0.976、2.35×10^(-3)mm^(2)/s、100.00%、96.20%、96.20%。结论ADCb0-900和ADCb150-900均能对胸腺囊肿、低、高风险胸腺瘤进行鉴别诊断,ADCb150-900比ADCb0-900区分低、高风险胸腺瘤有更好的表现;DWI的区分能力明显高于MRI。
- 杨晶高艳高艳单艺赵澄单艺
- 关键词:胸腺囊肿扩散加权成像
- 比较两种低剂量CT迭代重建法与常规剂量滤波反投影重建法的图像质量被引量:24
- 2014年
- 目的对比低剂量腹部和盆腔增强扫描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和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与常规剂量下传统的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的图像质量和剂量减低率。方法 31例患者接受腹部和盆腔增强常规剂量CT扫描、FBP重建;复查时,接受增强低剂量扫描、40%ASIR和MBIR。由2名医师通过锐利度、噪声、伪影和诊断接受度对图像进行评分,并测量噪声值和CT值,计算SNR。记录每例患者每次检查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剂量指数(CTDIvol),计算剂量减低率。结果低剂量扫描的DLP值和CTDI值分别为(328.95±206.35)mGy/cm和(7.96±4.30)mGy,而常规剂量FBP重建的DLP值和CTDI分别为(689.27±339.63)mGy/cm和(16.81±7.19)mGy。对于腹部和盆腔脏器,低剂量MBIR图像比低剂量40%ASIR图像和常规剂量FBP图像有更低噪声值和更高SNR(P均<0.0167)。低剂量40%ASIR图像和常规剂量FBP图像的客观评价结果相似(P>0.0167)。MBIR和40%ASIR可以提高图像的密度分辨力,降低硬化伪影,且MBIR比40%ASIR图像有更低噪声和伪影,主观评价结果更佳。结论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相比常规剂量扫描、FBP重建,低剂量扫描MBIR和ASIR可以明显降低扫描剂量;相比ASIR法,MBIR法能提供更佳图像质量,具有进一步降低扫描剂量的潜力。
- 杨晶高艳李坤成杜祥颖李岩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低剂量
- Down-regulation of ERK2 phosphorylation and c-Fos expression were involved in TENS inhibition on CFA-induced thermal hyperalgesia of rats
- 杨琳高艳杨莲雪高秀来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X线及CT表现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的X线、CT表现,为临床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材料与方法:收集2020年1月21日至2月25日我院发热门诊的1028例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其中18例核酸检测确诊为2019-nCoV,6例同日行CT检查,9例于1周内进行影像学复查。结果:18例确诊的2019-nCoV患者,4例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重,14例X线表现为肺内单发或多发病灶。好发部位为肺下叶,单侧肺下叶病灶9例,双肺下叶病灶3例,双下肺合并双肺上叶病灶2例。6例同日进行CT检查,1例CT正常,3例发现X线胸片未显示的小片状磨玻璃影,2例CT显示的病灶较X线片多,CT表现以双肺胸膜下分布为主,可伴空气支气管征且小叶间隔增厚。6例患者1周内复查X线片,3例复查CT,其中1例CT显示磨玻璃影吸收,8例显示病变进展,范围较前增大和病灶增多,以双下肺外带为著。结论:新冠肺炎胸部X线及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可作出明确诊断。
- 高艳戎冬冬安彦虹单艺陈昕田耕卢洁
- 关键词:X线CT
- 64层CT血管造影诊断颈内动脉狭窄及内膜切除术或支架置入术后随访的价值被引量:26
- 2006年
- 目的通过与 DSA 对比,评价64层容积 CT 血管造影(CTA)诊断颈内动脉(ICA)狭窄,及其在内膜切除术和支架置入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同时进行 CTA 和 DSA 检查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40例,根据北美症状性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实验(NASCET)的方法,由2名不了解患者情况的放射科主任医生分别对80支颈内动脉进行 CTA 的曲面重建和 DSA 测量。以远心端颈内动脉作为参考,以 DSA 为金标准,以狭窄率50%及70%为界计算 CTA 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等。内膜切除术和支架置入术前、术后 CTA 测得的 ICA 狭窄处直径及横切面面积的比较用配对t检验。结果以狭窄率超过70%为标准,37支血管中35支 DSA 和 CTA 检查结果一致(95%),CTA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95%可信限(CI)为85%~100%]、95%(95%CI 为82%~100%)、95%(95%CI 为82%~100%)、98%(95%CI 为92%~100%)。CTA 检测内膜切除术和支架置入术后 ICA 狭窄处直径及横切面面积较术前有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A 是筛查 ICA 狭窄的一种有效手段,也可作为 ICA 内膜剥脱术和支架置入术后随访的首选方法。
- 高艳李坤成杜祥颖杨延辉刘佳宾刘建
- 关键词:颈内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血管内支架
- 免疫状态正常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CT、MRI特征(附26例报告)
- 2006年
- 目的:探讨CT和MRI对免疫状态正常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内淋巴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患者共发现病灶39个,病灶除分布于额叶、颞叶、基底节等常见部位外,还可见于胼胝体、视交叉和松果体区。CT平扫:95%的病灶呈等或高密度,82%呈均匀密度。MRI: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病灶占90%,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占100%。多数瘤灶呈轻至中度周围水肿(82%)和占位效应(82%)。CT和MRI增强扫描多为均匀强化。结论:脑内原发淋巴瘤少见,影像学表现与颅内其它肿瘤互相重叠,CT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应用有助于脑内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高艳王宝库李坤成杨小平卢德宏朴月善
- 关键词: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