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秀香

作品数:14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理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核磁
  • 10篇核磁共振
  • 7篇氧氟沙星
  • 7篇沙星
  • 7篇氟沙星
  • 6篇波谱
  • 6篇磁共振
  • 4篇直肠
  • 4篇直肠癌
  • 4篇喹诺酮
  • 4篇光谱
  • 4篇肠癌
  • 3篇荧光
  • 3篇质子
  • 3篇质子化
  • 3篇酸性
  • 3篇强酸
  • 3篇强酸性
  • 3篇核磁共振波谱
  • 3篇分子

机构

  • 14篇北京大学
  • 6篇北京化工大学
  • 5篇北京大学第三...
  • 5篇河南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微量化学...

作者

  • 14篇高秀香
  • 13篇徐怡庄
  • 12篇吴瑾光
  • 10篇齐剑
  • 9篇赵梅仙
  • 7篇李慧珍
  • 4篇姚宏伟
  • 3篇刘少轩
  • 3篇黄昆
  • 3篇潘庆华
  • 2篇卞江
  • 2篇章成峰
  • 2篇杜俊凯
  • 2篇刘振飞
  • 2篇魏冰川
  • 1篇朱曦
  • 1篇唐光诗
  • 1篇向俊峰
  • 1篇杨展澜
  • 1篇徐端夫

传媒

  • 8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核磁共振波谱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08年
在介绍肿瘤样品代谢物的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从离体组织和活体组织两个方面综述核磁共振波谱(NMR)在诊断肿瘤方面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它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前景。在离体组织方面,人们通过1H和31P-NMR谱观测病人的体液样品、培养的细胞、切除的组织等来研究脂质、磷脂等代谢物的分布,观测肿瘤与对照组织之间的差别。其中利用组织提取物的方法能够得到分辨率较高的图谱,非常适合应用于肿瘤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高分辨魔角旋转(HR-MAS)的方法在肿瘤诊断研究方面展现出新的生命力,利用高分辨魔角旋转技术可以直接得到组织细胞中很多分子水平的代谢物结构和组成信息,因此它在癌症的早期诊断中具有很好的前景。在活体核磁共振波谱诊断肿瘤方面,主要应用1H和31P核磁共振波谱,结合MRI为非侵入性肿瘤分析提供了一种临床可用的方法。MRI与MRS技术的结合将使核磁共振波谱在医学领域有更大的应用空间。
高秀香徐怡庄赵梅仙齐剑李慧珍吴瑾光
关键词:核磁共振波谱肿瘤诊断代谢物
一种基于瓦尔登转换的调控分子动力学行为的机理
研究了氧氟沙星(OFL)在不同酸碱性下的荧光和核磁共振氢谱的性质.碱性溶液中OFL发生明显的荧光猝灭.结合相应的核磁共振氢谱,OFL中哌嗪环部分发生巨大的变化,变温核磁实验证明哌嗪环确实存在某种化学交换,而酸度对交换的速...
齐剑高秀香赵梅仙魏冰川刘振飞卞江徐怡庄吴瑾光
关键词:氧氟沙星荧光光谱化学交换核磁共振氢谱
文献传递
氧氟沙星的核磁共振波谱性质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结合1H,13CNMR,DEPT,COSY,HSQC,HMBC谱和碳氟偶合裂分行为,对酸性及碱性溶液中氧氟沙星(Ofloxacin,OFL)的1H和13C谱分别进行归属,研究了哌嗪环亚甲基构成的AA′BB′复杂自旋体系中各H的化学位移.发现噁嗪环上的甲基处于直立键;5H在酸性溶液中化学位移移向低场,这可能与形成C—H…O弱氢键有关;在碱性溶液中,OFL的羧基变为羧酸根,造成羧基和羰基周围碳原子上π电子重新分布,导致相应C的化学位移和碳氟偶合常数发生明显变化.
齐剑高秀香赵梅仙向俊峰林崇熙徐怡庄吴瑾光
关键词:喹诺酮氧氟沙星核磁共振
一种基于瓦尔登转换的调控分子动力学行为的机理
研究了氧氟沙星(OFL)在不同酸碱性下的荧光和核磁共振氢谱的性质。碱性溶液中OFL发生明显的荧光猝灭。结合相应的核磁共振氢谱,OFL中哌嗪环部分发生巨大的变化,变温核磁实验证明哌嗪环确实存在某种化学交换,而酸度对交换的速...
齐剑高秀香赵梅仙魏冰川刘振飞卞江徐怡庄吴瑾光
关键词:氧氟沙星荧光化学交换猝灭
文献传递
强酸性环境中氧氟沙星的荧光光谱与质子化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研究了氧氟沙星(ofloxacin,简称OFL)在不同浓度H2SO4溶液中的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和质子化作用。OFL分子上含3个N原子,4个O原子和1个F原子,当将其溶于适当的溶剂中时,OFL会随所处溶液的酸度不同获取或释放H离子,从而改变其质子化状态。质子化状态的不同会影响分子结构的共轭范围,进而对其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行为产生深刻影响。在高浓度H2SO4溶液中,OFL分子质子化程度较高,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为400nm。在低浓度H2SO4溶液中,OFL分子质子化程度较低,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为505nm。在中等浓度的H2SO4溶液中,OFL的荧光发射光谱则有400和500nm两个发射峰,且其强度随着H2SO4浓度的变化而变化,这说明至少有两种质子化结构状态共存,其浓度随着H2SO4浓度不同而彼消此长。随着H2SO4浓度的降低,OFL的荧光激发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均发生了红移,也表明H2SO4浓度直接影响OFL的质子化状态。基于此,有望开发出一种高酸度条件下的紫外和荧光探针。
李慧珍章成峰高秀香黄昆翟羽京徐怡庄吴瑾光
关键词:氧氟沙星喹诺酮荧光光谱紫外光谱质子化
癌变与正常直肠组织的核磁共振氢谱差异的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核磁共振(NMR)波谱法是一种表征分子结构、组成变化的有效手段,能够得到生物组织中的核酸、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等生物大分子的含量、分子的空间排列和结构特征等信息,可以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肿瘤与对照组织之间的差别,更深入地揭示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产生的各种分子水平变化。文章对9例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进行了核磁共振氢谱的测定。结果表明,直肠正常和癌变组织的核磁共振氢谱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可以通过对谱图特征峰区域积分面积相对比值的差别看出来。直肠正常组织核磁共振氢谱中A0.9/A3.0,A1.3/A3.0,A2.0/A3.0,A1.3/A0.9及A4.1/A3.0值较相应的癌组织偏大,直肠癌组织核磁共振氢谱中A3.2/A3.0值较相应正常直肠组织偏大。通过这些差异核磁共振氢谱技术有可能发展成为早期诊断直肠癌组织的一种方法。
赵梅仙高秀香齐剑姚宏伟李慧珍徐怡庄唐光诗王京吴瑾光
关键词:核磁共振氢谱直肠癌
强酸性环境中氧氟沙星质子化作用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本文研究了氧氟沙星(OFL)在不同浓度硫酸溶液中的核磁共振波谱和质子化作用。在浓硫酸溶液中,OFL分子的共轭程度大幅度减小,荧光发射波长为400 nm。NMR实验结果表明,哌嗪环的1'N被质子化,造成分子的共轭π电子云发...
李慧珍高秀香许振华刘雷林崇熙徐怡庄吴瑾光
关键词:氧氟沙星硫酸溶液质子化作用
文献传递
二维相关光谱探测荧光能量转移现象被引量:3
2010年
以EuCl3和NdCl3混合水溶液为研究对象,按正交浓度序列以浓度为外部扰动构建紫外可见-荧光二维相关光谱。在混合溶液的二维相关光谱中,观察到了Eu3+的荧光发射谱峰与Nd3+的吸收谱峰之间存在交叉峰。交叉峰的出现表明Eu3+和Nd3+的荧光发射与吸收之间存在能量传递。二维相关光谱中交叉峰的产生并非由于溶剂水分子与溶质(Eu3+或Nd3+)之间相互作用;若以单一溶质的EuCl3和NdCl3的水溶液构造模拟的"混合溶液"的拟合光谱构建二维紫外可见-荧光相关光谱,由于Eu3+和Nd3+在空间上相互分离,无相互作用发生,交叉峰并不存在。二维相关光谱的交叉峰可为从光谱学角度探测复杂体系能量传递及其相关机制提供一条新思路。
黄昆陈静刘少轩高秀香潘庆华章成峰刘毓海夏锦明齐剑徐怡庄吴瑾光
关键词:正交相互作用
氧氟沙星甲基化物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结合1H NMR,13C NMR,DEPT,HSQC,HMBC谱和碳氟偶合裂分行为,对氧氟沙星(ofloxacin,OFL)哌嗪部分的甲基化产物-甲基氧氟沙星(methyl-ofloxacin,Me-OFL)的结构进行归属,并探讨了Me-OFL在酸性及碱性溶液中的1H和13C谱的变化。碱性溶液中,5H的化学位移较酸性向高场移动1.02,推测此变化与形成C—H…O弱氢键有关。6C、13C、羰基碳7C和羧基碳15C分别向低场位移12.04,7.46,4.33,2.88 ppm,推测此变化与羧基和羧酸根的转变有关。另外,还比较了OFL哌嗪环4’N上质子化产物与烷基化产物的正电荷分布。当哌嗪环质子化形成季铵盐时,正电荷分布在氢原子上;当其烷基化形成季铵盐时,正电荷分布在氮原子上。
高秀香齐剑赵梅仙涂光中安东各徐怡庄吴瑾光
关键词:喹诺酮核磁共振
直肠癌及直肠正常组织的IR和~1H及^(31)P NMR谱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对12例直肠组织的红外光谱图进行了测定,并对6例直肠癌变及正常组织的固体1H和31PNMR谱与另外6例直肠癌变及正常组织的液体1H和31P-NMR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直肠癌变和正常组织的红外光谱中存在明显差异。(2)在固体1H和31P NMR谱中,1H NMR谱上癌组织的脂肪酸与水相关的特征峰面积的比值I(5+6+7)/I(1+2+3+4)明显变低,依据I(5+6+7)/I(1+2+3+4)比值可区分癌变与正常组织。31P NMR谱上,癌变组织的最强峰的化学位移明显向高场偏移。(3)在液体1H和31P NMR谱中,1H NMR谱上癌组织中3.20处峰强较正常组织高,表明与癌变密切相关的胆碱类化合物包括游离的胆碱、磷酸胆碱及甘油磷酸胆碱等的量增大。31P NMR谱上,癌变组织的强度最大峰的化学位移分别为1.18,1.26,1.29,1.37,正常组织的化学位移为1.70和2.18,癌变组织的强度最大峰的化学位移明显向高场偏移。通过癌变与正常组织代谢物1H NMR谱峰强度和31P NMR谱峰化学位移的差异,可以区分直肠癌变和正常组织,核磁共振1H和31P NMR谱技术可能发展成为一种诊断直肠癌的新方法。
高秀香姚宏伟杜俊凯赵梅仙齐剑李慧珍潘庆华徐怡庄吴瑾光
关键词:核磁共振直肠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