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新英
- 作品数:35 被引量:137H指数:7
- 供职机构: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社会学更多>>
- 新疆高师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本研究选择新疆三所代表性的高师院校,以2007届少数民族毕业生作为调研对象,结合2004-2006年相关统计数据,从毕业生就业准备、就业观念等五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重点对其就业难原因进行归因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 马新英
-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归因分析
- 对新疆顶岗实习支教“沙雅模式”的解析
- 2011年
- 一所谓"沙雅模式"新疆师范大学作为自治区重要的教师教育基地,责无旁贷地成为新疆双语教师培训的骨干院校之一。新疆师范大学一方面开展在岗少数民族教师的双语教育培训工作,另一方面狠抓学校民族本科生的双语教育能力培养,特别是积极探索,开拓新的实习模式,以提高民族本科生的双语教学能力。新疆师范大学在南疆进行顶岗实习支教的"沙雅模式"就是这其中的一种创新模式。
- 马新英李爱民
- 关键词:顶岗实习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双语教学模式教育实习
- 变革与困境——“博洛尼亚进程”影响下的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改革现状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哈萨克斯坦2010年3月获准成为"博洛尼亚进程"(欧洲教育空间)正式成员国。本文从"博洛尼亚进程"对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的影响入手,重点剖析"博洛尼亚进程"的实施对该国高等教育改革方面所带来的变革以及改革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挑战。
- 马新英朱远来余晓汉
- 关键词:博洛尼亚进程高等教育改革
- 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标准建构被引量:16
- 2010年
- 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是双语教师资质认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有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标准在指导思想上有偏差,以"汉语能力"代替"双语授课能力",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反映不够;评价指标逻辑性不足;评价实施脱离真实的教学场景。新的少数民族课堂教学能力评价标准应该以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资质认证服务为宗旨,强调导向性、科学性、真实性、过程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体现出少数民族双语课堂对教师多方面教学能力的综合诉求。
- 杨淑芹马新英
- 关键词: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 新疆高师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对策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自1997年全国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其中少数民族女大学毕业生作为新疆优秀劳动力资源,此问题尤为突出。为了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女大学生顺利就业,文章从社会因素和女大学生自身因素等内外两大方面对高师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做了深层次分析,以探索出比较理想的培养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的途径和方法,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 马新英
- 关键词:少数民族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 创新与反思:新疆高师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 2017年
-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我国高校改革的热点问题。新疆师范大学通过学科专业创新和发展提升了本科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突显出本科专业建设的诸多创新。通过对新疆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分析,对新疆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索与反思。
- 马新英王建虎
- 关键词:高师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 教师课程批判意识及其提升被引量:6
- 2009年
- 课程变革需要尊重基于教师课程生活的课程批判,要求教师具有课程批判意识。文章在分析教师课程批判意识的涵义与价值的基础上,立足于教师课程生活实践,探讨了提升教师课程批判意识的策略。
- 程良宏马新英
- 关键词:课程变革教育发展
- 新疆高师院校开展本科生第二辅修专业的可行性分析——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 2017年
- 文章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阐述了新疆高师院校开展本科生第二辅修专业的意义和价值,针对新疆师范大学的实际情况,从开设模式、资源配置、招生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分析新疆高师院校开展本科生第二专业的可行性。
- 马新英李聪
- 关键词:高师院校本科生
- 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的历史演变及现状分析被引量:11
- 2011年
- 哈萨克斯坦一向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及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针对本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哈萨克斯坦除了与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等开展合作之外,也同中国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合作成立孔子学院,
- 马新英孟凡丽
- 关键词:高等教育历史演变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社会
- 教师抗拒课程改革的多维审视被引量:1
- 2014年
- 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抗拒以多重复杂的形式存在。课程改革对教师既有经验的挑战、改革理论自身与教育教学实际的落差、课程改革的不确定性风险及学校文化中的落后保守因素是导致教师对新课程改革产生抗拒的重要原由。文章认为,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抗拒既有破坏性的影响,也有建设性功能。公允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抗拒、课程改革主动寻求教师的认同、提升教师作为变革主体的意愿和能力是改善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抗拒行为、促进课程改革有效推进的重要举措。
- 程良宏马新英
- 关键词:教师课程改革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