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敬骥
- 作品数:12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带功能基的全氟(烷基乙烯基)醚的研究 Ⅰ.7,7-二氯-3-氧杂全氟-1-庚烯和10,10-二氯-3,6-二氧杂全氟-5-甲基-1-癸烯的合成
- 1989年
- 本文报道了两个新的全氟(烷基乙烯基)醚:7,7-二氯-3-氧杂全氟-1-庚烯及10,10-二氯-3,6-二氧杂全氟-5-甲基-1-癸烯(2)的合成。
- 胡昌明马敬骥黄浩强李绍伟吴瑞征戴行义
- 全文增补中
- 全氟羧酸离子交换树脂单体的制造方法
- z一种全氟羧酸离子交换树脂单体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包括以CF<Sub>2</Sub>=CFCF<Sub>2</Sub>CF<Sub>x</Sub>Cl<Sub>3-x</Sub>为起始原料,通过氧气、次氯酸钠或过氧化氢氧化...
- 胡昌明马敬骥黄浩强戴行义
- 文献传递
- 一种具有氟碳骨架的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被引量:1
- 1992年
- 本文报导了以全氟羧酸阳离子交称膜为起始原料,通过化学转变,合成由四氟乙烯骨架和具有季铵基末端基侧链组成的全氟阴离子交换膜的过程。膜的转变先后经历了酯化,酞胺化、胺化等数步反应,最终合成了末端基为季铵基氯型的阴离子膜。各步反应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结果得到鉴定,并由元素分析结果计算各步反应的转化率,各步反应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都具有良好热稳定性。
- 马敬骥郝健张吉平吴瑞征
- 关键词:阴离子交换膜
- 带功能基的全氟(烷基乙烯基)醚的研究 Ⅱ.全氟(5-甲基-4,7-二氧杂-Δ~8-壬酸)甲酯的合成被引量:1
- 1989年
- 本文报道全氟4-甲基-3,6-二氧杂-△^7-辛基亚磺酸钠(1)的制备及其反应,并应用于合成标题化合物。
- 马敬骥黄浩强吴瑞征陈俭龙戴行义
- 全文增补中
- 带功能基的全氟烷基乙烯基醚的研究——3、四氟乙烯与-7,7-二氯-3-氧杂全氟庚烯-1的共聚反应及共聚物的转化被引量:1
- 1989年
- 研究了二个新的全氟烷基乙烯基醚7,7-二氯-3-氧杂全氟庚烯-1(M_0)和10,10-二氯-3,6-二氧杂全氟5-甲基癸烯-1(M_1)-与四氟乙烯(TFE)的共聚反应,聚合物的性质,并测定了TFE-M_0竞聚率。竞聚率的测定证明M_0较其它已报道的全氟烷基乙烯基醚的聚合活性都大。TFE-M_0共聚物通过化学反应可转化成相应的全氟羧酸甲酯树脂。
- 马敬骥张林昌黄浩强李绍伟成为宏戴行义
- 关键词:四氟乙烯共聚
- X-射线小角光散射(SAXS)研究全氟磺酸树脂中空纤维膜中的离子簇结构被引量:1
- 1992年
- 本文用SAXS(Small Angle X-ray Scattering)方法对全氟磺酸树脂中空纤维膜中的离子簇结构进行了研究.在散射角2θ=2°左右,出现由离子簇产生的散射峰;并就离子交换容量、不同阳离子形式、含水量及不同拉伸等对离子簇散射峰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讨论.并计算了有关离子簇半径和每个离子簇中的离子数目.
- 蒋歧康周征龙武秀阁余木火徐以霜马敬骥
- 关键词:全氟磺酸中空纤维膜离子簇SAXS
- 双[1,3-二苯基-2-咪唑叉]和羰基化合物的反应
- 1966年
- 其中Ⅲ是主要产物,IV只得到微量,后者的结构仅由红外光谱推断,但未列出数据,亦无元素分析数据.他们认为Ⅲ和IV是互变异构体.我们为另一目的,需用这种"亲核卡宾",因而重复Wanzlick等的实验,发现Ⅰ与苯乙酮在180°进行反应.
- 黄耀曾马敬骥戴行义
- 关键词:二苯基乙硫醇再结晶(冶金)乙酰基苯IR光谱
- 全氟磺酸钯树脂催化的芳基卤与烯烃或炔烃的反应
- 1989年
- 全氟离子交换树酯[Perfluoririnted ion-exchange resin(PFIER)]由于其化学稳定性极好,因此用它作为高分子载体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全氟磺酸树脂作为强酸性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已有广泛的研究。近年来,用高分子载体催化剂代替传统的小分子催化剂进行反应,由于后处理和催化剂回收方便而受到重视。但是,用含金属或金属阳离子的离子交换树脂作为金属催化剂参与的反应却研究得很少。
- 戴行义张晶马敬骥
- 关键词:钯催化剂离子聚合物
- 带功能基的全氟烷基乙烯基醚的研究——4.四氟乙烯与全氟-3,6-二氧杂-4-甲基-△~7-辛基磺酰氟溶液共聚反应单体竞聚率的测定
- 1989年
- 在乙烯-四氟乙烯溶液共聚合体系研究中,我们曾编制了一个简易的计算机程序,用于测定二种单体的共聚竞聚率,这一方法计算方便,而且可以避免原先作图法中的误差,结果较为可靠。前文我们报道了四氟乙烯与两个新的全氟烷基乙烯基醚的共聚合反应,并对其中一个新单体——7,7-二氯-3-氧杂-全氟庚烯-1——与四氟乙烯的共聚进行了单体竞聚率的测定。结果表明,这一新的含氟烯醚单体的聚合活性较其它已有报道的同类单体大。
- 章云祥马敬骥李绍玮张林昌戴行义
- 关键词:功能高聚物
- 固体高分子电解质(SPE)的合成及应用
- 1989年
- 一、固体高分子电解质技术 SPE技术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先发展的电化学新技术。它使用片状固体高分子电解质为各种电化学装置的唯一电解质,同时作为隔膜,通常使用100~120μm的膜。这样构成的电化学槽通常都具有双极式结构。膜的两边涂以贵金属催化剂(通常为Pt黑),因而SPE技术从结构上看己将电极和隔膜熔为一体。SPE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 马敬骥
- 关键词:燃料电池贵金属催化剂液体电解质渗透蒸馏电解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