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忠明

作品数:10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中西医
  • 3篇中西医结合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胆管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中西医结合治...
  • 2篇西医结合治疗
  • 2篇梗阻
  • 2篇腹股沟
  • 1篇单孔
  • 1篇单孔腹腔镜
  • 1篇胆道
  • 1篇胆道蛔虫
  • 1篇胆管梗阻
  • 1篇胆管蛔虫症
  • 1篇胆管炎

机构

  • 9篇成都市第一人...
  • 1篇双流县第二人...
  • 1篇成都市中西医...

作者

  • 9篇马忠明
  • 3篇严宏立
  • 3篇王勇强
  • 2篇宋念
  • 2篇杨汉新
  • 2篇杨勇
  • 1篇孙汴生
  • 1篇杨厄
  • 1篇苏振飞
  • 1篇严修源
  • 1篇刘文能

传媒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西医结合实...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2
  • 2篇199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西医治疗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9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西医治疗组28例采用常规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早期营养支持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3例在传统西医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小茴香敷腹及中药大承气汤灌肠2次/d。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49例占92%,西医治疗组治愈28例占7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安全可靠的治疗效果,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及中转手术治疗发生率。
马忠明严宏立
关键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疗法大承气汤小茴香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修补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评价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腹腔镜手术是否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患者,其中腹腔镜组98例,开腹组45例。手术方法包括单纯间断缝合或带蒂大网膜补片填塞缝合修补。术后常规使用质子泵抑制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甲硝唑三联抗溃疡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83.88±19.67)min比(63.33±12.06)min],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镇痛剂用量均明显少于开腹组[(29.45±9.24)h比(46.40±49.21)h、(6.92±1.06)d比(7.71±2.48)d、(6929.39±832.40)元比(7546.67±1393.92)元、(5.7±8.3)mg比(10.9±9.5)m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穿孔直径、穿孔部位、腹腔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14/98),开腹组为26.67%(12/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行而更加经济的手术方法。尽管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长,但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马忠明严宏立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穿孔腹腔镜
胰管引流与非引流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作用观察被引量:12
2002年
目的 探讨胰管引流与非引流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作用。方法 我们回顾性地分析了7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例 ,手术范围包括远端半胃、胆总管、胰头、十二指肠整块切除 ;消化道重建采用胰空肠端侧吻合或胰管空肠粘膜端侧吻合 ,76例中 45例胰管内安置外引流 ,3 1例未安置胰管引流。结果 胰管外引流 45例中 ,1例(2 .2 % )发生胰瘘 ;而 3 1例未安置胰管外引流病例中 7例 (2 2 .6% )发生胰瘘 ,胰管外引流组术后胰瘘发生率明显低于胰管非引流组 (P<0 .0 5 )。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肠吻合时胰管内安置外引流能降低术后胰瘘的发生率 。
孙汴生杨汉新王勇强马忠明宋念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胰瘘胰管引流
80例胆管蛔虫症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
1997年
80例胆管蛔虫症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马忠明严修源作者单位:610016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马忠明);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严修源)马忠明男42岁主治医师1990~1996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胆管蛔虫症80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马忠明严修源
关键词:胆道蛔虫中西医结合治疗
经脐部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经脐部自然通路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使用微型腹腔镜,配合自制的针形缝合器,施行荷包缝合内环口与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对我科采用此方法收治的63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年龄10个月~14岁)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别是单侧疝47例,双侧疝16例,其中有隐形疝10例。结果 63例均成功治愈,无中转开腹;单侧疝手术时间9~15 min,平均约13 min,双侧疝手术时间26~31 min、平均约28 min;术后未发生严重阴囊水肿、感染、睾丸萎缩、明显疼痛等并发症;住院2~4 d,平均3.5 d;术后随访3~12个月,未见疝复发等。结论经脐部自然通路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可行、安全、有效,且微创美观、手术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杨勇刘文能马忠明
关键词:小儿腹股沟斜疝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腹股沟嵌顿疝无张力修补术63例分析
2011年
目的:通过使用新材料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疗效。方法:63例患者使用相同材料及术式。结果:全部痊愈,无1例感染。结论:腹股沟嵌顿疝可以达到疝修补的目的。
马忠明
关键词:嵌顿疝无张力修补术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急性胰腺炎疗效探讨
1997年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急性胰腺炎疗效探讨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成都610016)马忠明重型急性胰腺炎来势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为了进一步降低病死率,我院外科1989~1995年对收治的54例重型急性胰腺炎,以中药治疗为主,结合...
马忠明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重症胆管炎不同梗阻部位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梗阻部位的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的临床特征,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4例不同梗阻部位的ACS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梗阻部位不同将患者分为肝外型(122例)、肝内型(18例)和混合型(24例)。采用χ2检验、连续校正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肝外型与混合型患者临床表现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内型患者腹痛、黄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肝外型患者(P〈0.05),而神志改变以及对术前体液复苏治疗效果均优于肝外型患者(P〈0.05)。全组病死率为9.8%(16/164)。行手术治疗者123例。肝内型和混合型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与肝外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2,0.789;1.769,1.948,P〉0.05)。肝外型患者急诊手术时胆道高压发生率、胆道减压后生命体征明显好转率高于混合型和肝内型患者(P〈0.05)。非急诊手术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急诊手术(P〈0.05)。结论肝内型ACST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特征不同于肝外型和混合型患者。不同梗阻部位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无明显差异。急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高。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可降低ACST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王勇强严宏立苏振飞马忠明杨汉新
关键词:急性重症胆管炎胆管梗阻
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腹腔镜技术治疗结直肠肿瘤30例,其中右半结肠切除7例、横结肠癌根治术1例、Dixon手术12例、Miles手术3例、乙状结肠切除术3例,左半结肠切除术4例。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有29例在腹腔镜辅助下手术成功(成功率为96.7%),1例为直肠癌侵犯膀胱后壁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61min,术中出血量40~300ml,平均出血约110m1。术后20~72h胃肠功能恢复(平均32.5h),无术中大出血,术后住院时间(不包括化疗)7~10天(平均8d);随诊1~30个月,平均16个月。1例肿瘤复发转移后死亡;无Trocar处和小切口处肿瘤种植。术后并发症约20%,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无再次手术者。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肿瘤手术损伤小、安全可行,熟练的腔镜技术和手术经验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该方法近期治疗效果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王勇强杨勇宋念杨厄马忠明
关键词:腹腔镜术结直肠肿瘤结直肠外科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