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剑平

作品数:55 被引量:149H指数:8
供职机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4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5篇土壤
  • 8篇植物
  • 7篇胁迫
  • 7篇干旱
  • 6篇石羊河下游
  • 6篇紫斑
  • 6篇紫斑牡丹
  • 6篇风沙
  • 5篇输水
  • 4篇育苗
  • 4篇生态
  • 4篇梭梭
  • 4篇土壤干旱
  • 4篇光合特性
  • 4篇旱胁迫
  • 4篇风沙流
  • 4篇干旱胁迫
  • 3篇叶绿
  • 3篇叶绿素
  • 3篇植被

机构

  • 53篇甘肃省治沙研...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甘肃省荒漠化...
  • 1篇青海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55篇马剑平
  • 17篇满多清
  • 16篇刘世增
  • 14篇刘淑娟
  • 14篇郭春秀
  • 12篇赵鹏
  • 12篇马俊梅
  • 11篇袁宏波
  • 10篇王飞
  • 7篇王祺
  • 7篇刘虎俊
  • 7篇师生波
  • 7篇刘克彪
  • 7篇王理德
  • 6篇王方琳
  • 6篇徐先英
  • 6篇孙涛
  • 6篇何芳兰
  • 5篇常兆丰
  • 5篇郭树江

传媒

  • 4篇西北林学院学...
  • 3篇干旱区研究
  • 2篇生态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草地学报
  • 2篇Agricu...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防护林科技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河南农业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甘肃科技
  • 1篇经济林研究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中国西部科技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9篇2021
  • 12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沙堆剖面分层取样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沙堆剖面分层取样器,属于沙堆取样装置领域,解决了层理较薄的干沙层垂直剖面不易精确取样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取样室,取样室前端设有进样口,进样口为扁平的长方形口,取样室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向进样口前端延伸形...
张元恺马剑平王大为常兆丰王祺刘世增
文献传递
一种利用霸王柴无菌苗快速增殖培养无性系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霸王柴无菌苗快速增殖培养无性系的方法,属于无性繁殖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对种子浸泡和消毒、无菌苗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培养、不定芽分化培养和生根培养各条件的设置,得到的霸王柴生根率高、增殖倍数高的霸王柴,解决...
王昱淇马剑平满多清刘克彪高松涛
文献传递
梭梭平茬生根抚壮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的栽植方法,是一种梭梭平茬生根抚壮方法;具体为当梭梭植株长到高1~1.2米时,确定梭梭平茬高度,将梭梭平茬高度以上部分剪去,只保留梭梭平茬高度以下部分的植株;限制植株高生长,促使植株分蘖,增加地茎处枝条...
张元恺马剑平常兆丰刘世增王祺
文献传递
增加根系营养体的梭梭栽植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的栽植方法,特别是一种增加根系营养体的梭梭栽植方法;对栽植2~3年的梭梭,剪去植株上部,留茬高度80cm左右;从地面向上算起,将靠近地面的2~3层侧枝用草把压平,并将草把与侧枝用沙土压埋到沙地表面的上面...
张元恺马剑平常兆丰刘世增王祺
文献传递
河西走廊天然胡杨林的分布和更新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被引量:3
2023年
通过对河西走廊天然胡杨林立地类型、分布、生长、更新特征及土壤因子调查,分析河西走廊天然胡杨分布、更新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河西走廊天然胡杨林分布以疏勒河、黑河、石羊河三大流域的河岸阶地、古河道阶地及各流域下游绿洲耕地边缘为主。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立地条件,将现有天然胡杨林分为弃耕地林地、耕地及灌渠周围林地、现河道沿岸林地、古河道及戈壁低洼地林地4个类型。(2)耕地及灌渠周围林地和现河道沿岸林地胡杨生长、龄级构成及幼苗更新均优于弃耕地林地和古河道及戈壁低洼地林地;仅单位面积更新幼苗株数而言,耕地及灌渠周围林地最多,均值为22.13,其次是弃耕地林地20.92、现河道沿岸林地10.50,古河道及戈壁低洼地林地最少,为1.33。(3)不同类型胡杨林中,土壤因子各不相同,在0~20 cm及20~40 cm土层中,耕地及灌渠周围林地、现河道沿岸林地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弃耕地林地和古河道及戈壁低洼地林地,且具显著性差异(P<0.05);0~20 cm土层中,土壤速效P表现为:现河道沿岸林地<古河道及戈壁低洼地林地<弃耕地林地和耕地及灌渠周围林地,20~40 cm土层中,现河道沿岸林地土壤速效P明显低于其他3类林地(P<0.05);全N与有机质含量在不同类型林地中无显著差异(P>0.05);土壤电导率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表现为弃耕地林地显著小于其他3类林地(P<0.05),尤其40~60 cm土层中,古河道及戈壁低洼地林地显著大于其他3类林地(P<0.05);不同类型林地中,除0~20 cm土层中粗沙粒外,各土层中耕地和灌渠周围林地土壤黏粒、粉粒、粗沙粒占比均高于其他3类林地(P<0.05)。(4)土壤水分、速效P含量与胡杨中龄、幼龄及幼苗株数呈正相关关系(P<0.05)。加强林地管护,适时疏枝、去除枝枯梢、间伐及灌溉补水,可推动胡杨林可持续发展。
马俊梅马剑平马剑平满多清郭春秀赵鹏王飞赵鹏
关键词:河西走廊土壤因子
青土湖水面形成过程中荒漠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被引量:4
2017年
对已干涸50多年的青土湖进行人工输水,引起区域植物群落变化,对干旱区植被恢复研究具有参考意义。经过4 a的定位观测,应用空间分布指数及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分析青土湖岸的植物群落结构及与其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人工湖形成过程中,距水面0~100 m范围的地下水位上升至3.50 m以上,地下芽植物数量剧增,呈集群分布;50~200 m范围的植物种集群趋向均匀分布。青土湖输水是极端水干扰土壤水盐再分配,促成植物群落组成结构单一,是一种植物群落格局配置适应环境的变化。植物群落空间结构表现出随地下水位和土壤盐分的空间序列,不同生活型植物种的比例与其距水源距离相关,植物种变化影响植物群落空间结构。
刘淑娟刘世增袁宏波马剑平刘虎俊
关键词:输水植物群落空间结构
干旱区沙冬青育苗造林技术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在甘肃民勤县泉山林场和古浪县马路滩林场不同立地条件下,开展沙冬青容器苗造林试验,通过造林成活率、生长量、土壤水分、土壤有机质等指标的调查,探讨沙冬青在撂荒地和沙丘的造林方法与技术,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沙冬青造林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结果表明:民勤撂荒地开沟造林保苗率、成苗率均较高,苗木生长量、生物量大,而马路滩林场固定半固定沙丘造林保苗率相对较高,而成苗率较低,仅为12%左右,生长量较小。因此沙冬青在撂荒地开沟造林后苗木生长表现良好,而沙丘造林由于风蚀等作用成苗率较低,管理难度相对较大,沙丘造林还有待以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张晓娟马剑平刘世增李得禄尉秋实张进虎何芳兰
关键词:沙冬青育苗造林
石羊河中下游不同退耕年限次生草地土壤无机氮、酶及微生物量冬季动态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为研究石羊河中下游退耕区次生草地冬季土壤肥力状况和微生物机制,测定并分析了石羊河中下游不同退耕年限和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无机氮(硝态氮、铵态氮)、酶活性(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及蔗糖酶)及微生物生物量冬季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土层(0-10,10-20,20-30,30-40cm)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随退耕年限不同逐年递增;除30-40cm土层外,各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在退耕较短年限内(1-5a)总体逐年递减,而在退耕较长年限内(8-31a)逐年递增;土壤微生物量氮随恢复年限呈先下降(1-4a)、后稳定(4-15a)再上升(15-31a)的趋势;各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磷则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不同退耕年限间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不显著,脲酶、磷酸酶及蔗糖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土壤酶活性总体随土层加深而降低。本试验为石羊河流域的植被恢复、土壤改良和科学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陈龙姚拓柴晓虹王理德马剑平孙广正安雅君李发明
关键词:草地土壤理化特性土壤酶活性
一种干旱沙区油用紫斑牡丹复合种植方法
本发明属于木本植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干旱沙区油用紫斑牡丹复合种植方法,包括种植紫斑牡丹、种植甜玉米和大豆、田间管理、收获与秸秆还田。主要特点是紫斑牡丹栽植株行距为1.5m×2.0m,在紫斑牡丹的行间条播种植两排...
刘克彪马剑平满多清
人工输水对石羊河下游青土湖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通过对石羊河下游青土湖人工输水后水面形成区环境要素变化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水面形成对区域地下水位、植被、大气温湿度、风速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输水方式、输水时间集中等因素影响,区域水面形成快速;且每个输水周期完成6个月后的区域保留水面积持续增大,4a间水面积增加4.52倍,面积扩大的叠加效应明显。(2)输水作用和水面的形成,促使输水区域地下水埋深由>6m,提升到0.6—3.2m。(3)水面形成促进了区域以白刺为代表的单一荒漠植被群落向芦苇草甸、盐化草甸等多样化群落演替。(4)水面形成的"冷岛效应"明显,促进了区域小气候环境的改善;输水区500m范围平均温度降低55.67%,湿度增加3倍。人工输水对青土湖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了明显的积极作用,但输水政策的持续性、输水策略调整等不确定性影响,以及水面形成对局部范围风沙活动、植物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
石万里刘淑娟刘世增袁宏波马剑平刘虎俊安富博
关键词:生态影响环境要素石羊河下游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