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立刚

作品数:10 被引量:39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科技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5篇生物学
  • 4篇历史地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石器
  • 4篇动物群
  • 4篇旧石器
  • 3篇新石器
  • 3篇更新世
  • 2篇第四纪
  • 2篇新石器时代
  • 2篇遗址
  • 2篇石器时代
  • 2篇石制品
  • 2篇文化演变
  • 2篇化石
  • 2篇环境变化
  • 2篇环境气候
  • 1篇动物骨骼
  • 1篇洞穴堆积
  • 1篇短角
  • 1篇短角牛
  • 1篇新石器遗址
  • 1篇早更新世

机构

  • 9篇安徽省文物考...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安徽省博物馆

作者

  • 10篇韩立刚
  • 3篇刘金毅
  • 2篇同号文
  • 2篇董为
  • 2篇金昌柱
  • 1篇徐钦琦
  • 1篇邱占祥
  • 1篇张颖奇
  • 1篇郑龙亭
  • 1篇郑绍华
  • 1篇崔宁
  • 1篇刘武
  • 1篇高星

传媒

  • 2篇人类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考古
  • 1篇安徽地质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3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西部地区新石器时代动物群、气候与人类发展
人类生产力低下的新石器时代,人类自身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具有相当大的依赖性。从我国西部地区新石器遗址不同时期分布的数量和动物群盛衰与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在8000—7000年前西部地区新石器遗址数量少,这一时期气候...
韩立刚
文献传递
安徽省濉溪县石山子遗址动物骨骼鉴定与研究被引量:23
1992年
石山子遗址,位于东经116°49′,北纬33°51′,地处安徽淮北平原的北部。遗址已发掘100平方米,出土的动物骨骼数量较多。我们将每块能够鉴定的骨骼分类分层登记,把有人工痕迹的骨骼和能够较好反映属种特征骨骼保存下来,作为存档资料。通过这批动物骨骼的初步鉴定和研究,对当时人类生产活动与动物群的关系,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人类狩猎经济情况,骨器制造的选料与加工过程,骨骼上人工留下痕迹观察等方面,得到了一些从陶器和石器研究中难以获得的科学资料。一、动物骨骼出土情况石山子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经过认真细致的按文化堆积层收集。
韩立刚
关键词:新石器遗址动物骨骼短角牛淮北平原动物群
我国南方第四纪有关地点奇蹄类化石及有关演化问题研究
同号文金昌柱徐钦琦郑绍华刘金毅郑龙亭韩立刚汪发志徐繁董为邱占祥
本工作主要包括3部分:对华南地区早更新世貘类及犀类化石研究;从犀类牙齿萌出与磨蚀状况判断化石犀类年龄的研究;物种定义、划分及形成等理论问题研究;对华南地区早更新世貘类及犀类化石研究提出了我国华南地区貘类的演化是连续的,其...
关键词:
关键词:化石
安徽芜湖金盆洞旧石器地点2002年发掘报告被引量:11
2004年
2001年春季,在安徽芜湖石镇发现了一处富含脊椎动物化石的称为金盆洞的洞穴堆积。翌年秋季,对金盆洞化石点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化石发掘,发现人工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共伴,收集到10余件人工制品和3千余件哺乳动物化石,初步搞清了这一地点的地层、化石种类分布及其时代。经初步研究,金盆洞出土的动物化石可以归入8个目18个科23个属27个种哺乳动物;该动物群与和县龙潭洞的动物群最接近,其次为南京汤山葫芦洞的动物群较接近,其生存时代很可能是中更新世晚期。金盆洞旧石器地点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长江下游石灰岩地区的洞穴和裂隙堆积中具有发现史前人类活动遗迹的潜力。
金昌柱董为高星刘武刘金毅郑龙亭韩立刚谢小成崔宁张颖奇
关键词:动物群石制品
安徽旧石器文化演变与环境气候变化关系
安徽地处中国东部,第四纪以来每次降温事件都成为南北动物群的混生过渡地带,降温时期由于北方喜寒动物向南扩散,使安徽动物群属种变得丰富多样,这样的环境对古人类在安徽生存繁衍提供了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人字洞遗址、和县猿人遗址都...
韩立刚
关键词:旧石器文化演变环境变化更新世
文献传递
安徽巢湖市附近第四纪洞穴堆积被引量:1
1992年
安徽省巢湖市周围属低山丘陵地区,是由大别山东麓向东延伸的山地。第四纪地层区划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该区第四系成因类型复杂,以冲积、冰积、冰水和冰缘沉积为主,其次还有洪积、湖积、沼泽沉积与洞穴裂隙堆积。尤其在巢湖附近的丘陵以灰岩出露为主,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形成了无山不洞的状况。第四纪洞穴裂隙堆积在这一带也比较发育。近几年来在巢湖市附近发现三处第四纪洞穴与裂隙性堆积,含有极其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本文就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及洞穴堆积时代加以阐述.
韩立刚
关键词:第四纪洞穴堆积
安徽宣城孙埠镇洋山发现旧石器遗址被引量:2
2006年
韩立刚
关键词:旧石器遗址网纹红土紫红色石制品铁锰结核砾石层
我国西部地区新石器时代动物群、气候与人类发展
人类生产力低下的新石器时代,人类自身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具有相当大的依赖性.从我国西部地区新石器遗址不同时期分布的数量和动物群盛衰与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在8000~7000年前西部地区新石器遗址数量少,这一时期气候...
韩立刚
文献传递
安徽旧石器文化演变与环境气候变化关系
安徽地处中国东部,第四纪以来每次降温事件都成为南北动物群的混生过渡地带,降温时期由于北方喜寒动物向南扩散,使安徽动物群属种变得丰富多样,这样的环境对古人类在安徽生存繁衍提供了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人字洞遗址、和县猿人遗址都...
韩立刚
关键词:旧石器文化演变环境变化更新世
文献传递
安徽繁昌早更新世貘类化石(奇蹄目,哺乳纲)被引量:2
2001年
安徽繁昌孙村镇癞痢山人字洞发现的貘化石,是迄今我国所报道的更新世早期此类材料中相对丰富和保存最完整的,不仅有部分头骨和完整上、下齿列,而且有大多数头后骨骼.这批材料对了解我国更新世早期貘类的形态特征及演化水平有着参照样板的作用.在形态特征方面,这批材料与我国早更新世的山原貘(Tapirus sanyuanensis)最接近,可归入该种.繁昌材料对区分早更新世貘类与现生马来貘(Tapirus indicus)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就目前发现的材料而言,山原貘与中国貘(Tapirus sinensis)仅局限于早更新世,而华南巨貘(Megatapirus augustus)生存于中、晚更新世.在起源方面,巨貘与我国早更新世貘类的关系比与马来貘的关系更为接近.
同号文刘金毅韩立刚
关键词:奇蹄目哺乳纲早更新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