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影像
  • 2篇电子射野影像
  • 2篇电子射野影像...
  • 2篇调强
  • 2篇调强放射
  • 2篇射野
  • 2篇放疗
  • 1篇调强放疗
  • 1篇调强放射疗法
  • 1篇调强放射治疗
  • 1篇影像引导
  • 1篇影像引导放射...
  • 1篇正交
  • 1篇治疗计划设计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术后
  • 1篇图像
  • 1篇图像配准
  • 1篇图像自动配准

机构

  • 7篇中山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8篇靳光华
  • 6篇陈立新
  • 5篇邓小武
  • 3篇朱金汉
  • 3篇林海磊
  • 2篇黄伯天
  • 2篇孙文钊
  • 2篇黄劭敏
  • 2篇姚杏红
  • 2篇袁珂
  • 1篇罗广文
  • 1篇王石
  • 1篇霍晓庆
  • 1篇张丹丹
  • 1篇刘小伟
  • 1篇曹午飞
  • 1篇李锐

传媒

  • 3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电子射野影像装置机械运动的位置误差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机械运动的相对位置偏差,为基于EPID进行调强放疗剂量验证提供位置误差的修正依据。方法 对3种不同类型EPID (瓦里安aS1000、aS500和医科达iViewGT)采用5 cm×5 cm射野进行照射。通过自编软件系统对EPID采集的射野图像进行分析,并确定射野中心点在EPID上投影。对臂架0°~360°射野中心点在EPID上投影位置进行分析,并与臂架0°时位置比较以确定相对位置偏移。结果 在瓦里安aS1000、aS500、医科达iViewGT的EPID最大相对偏移左右方向上分别为(-0.23±0.17)、(2.94±0.17)、(0.35±0.09) mm,上下方向上分别为(-4.16±0.20)、(-4.15±0.25)、(-1.66±0.11) mm。对上下方向上的相对位移采用四次方经验函数可较好地进行拟合。结论 不同类型EPID在不同角度下相对位置误差不同,且在上下方向上明显较左右方向大,应用EPID进行调强验证时必需考虑对在不同臂架角度下相对位置误差进行修正。
靳光华朱金汉林海磊邓小武陈立新
关键词:电子射野影像装置
基于电子射野影像装置的容积调强弧形治疗二维剂量验证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基于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建立二维剂量精确重建模型并验证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IMAT)剂量,与其他测量工具进行比较与分析。方法采用EPID进行VIMAT的二维剂量验证,基于卷积、反卷积以及修正函数建立二维剂量重建模型。通过电离室测量的离轴比剂量曲线并用最小二乘法确定计算模型参数。对12例不同部位肿瘤患者的VIMAT计划用电离室测量中心点剂量,采用其他平面剂量测量工具测量相应平面剂量分布。所有工具测量深度均设置为10cm,并采用γ分析法比较测量结果。结果对中心点绝对剂量,EPID与电离室测量结果偏差〈1.5%。对平面剂量,2%2mm标准下EPID与Seven29、Matrixx的平均叮通过率分别为98.9%、99.8%,3%3mm标准下EPID与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结果的平均γ通过率为99.9%。结论基于EPID建立的二维剂量重建模型能很好地用于调强放疗二维剂量验证工作,今后将考虑将该模型拓展到均匀模体的三维剂量验证中。
朱金汉陈立新靳光华曹午飞邓小武刘小伟
关键词:电子射野影像装置
不同指形电离室测量高能光子束吸收剂量的比较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比较不同指形电离室依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TRS-277和TRS-398号报告测量高能光子束吸收剂量的差异。方法针对6种不同型号的指形电离室,依据照射量校准因子N。分别计算其60co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ND,w,Q0,与欧洲标准实验室的测定值比较;依据TRS-277号报告分别计算其水中测量6MV光子束吸收剂量的射线质修正因子kQ,Q0,与TRS-398号报告给出的值比较;比较其依据TRS.277和TRS-398号报告测量6MV光子束的吸收剂量实际测量数据。结果对上述6种指形电离室,依据N,计算出的ND,w,Q0与欧洲标准实验室直接测定的ND,w,Q0.的差异在0.13%~1.30%之间;依据TRS.277号报告计算的kQ,Q0与TRS-398号报告给出的☆D10。的差异在0.09%~0.45%之间;依据两个报告在水中测量的吸收剂量差异在0.27%~1.40%之间。吸收剂量的主要差异来源于两个报告校准因子Ⅳ。和ND,w,Q0的不同。结论不同指形电离室依据两个报告测量水吸收剂量的差异属于临床可接受的范围,使用TRS-398号报告摆位更方便,计算更简单,测量不确定度降低。
姚杏红陈立新靳光华
关键词:光子束
放疗摆位偏移检测二维和三维X射线图像自动配准技术对比研究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比较常用的二维和三维X射线图像自动配准技术在影像引导放疗摆位偏移检测中的应用精度和效率。方法:使用仿真人头颈和胸腹模体模拟放疗摆位偏移,并通过加速器机载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lectronic portal imageing device,EPID)和X射线容积影像系统(X-ray volune imaging,XVI)分别获取兆伏级X射线照片(megavoltage digital radiograph,MVDR)、千伏级数字X射线照片(kilovoltage digital radiograph,KVDR)和锥形束电子计算机断层图像(cone beam CT,CBCT)。将上述图像与计划的数字重建X射线图像(digital reconstructed radiography,DRR)和CT图像进行自动灰度配准得到配准偏移,比较配准偏移与实际偏移的误差,配准误差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影像获取和配准操作的总耗时。结果:体模的3种图像自动灰度配准误差ΔMVDR、ΔKVDR和ΔCBCT,头颈部分别为(1.50±0.30)、(1.32±0.27)和(1.85±0.35)mm,胸腹部分别为(3.21±0.89)、(2.07±0.53)和(1.95±0.64)mm,头颈部配准误差的95%CI分别为1.18(0.87~2.05)、1.07(0.79~1.86)和1.38(1.16~2.54)mm,胸腹部分别为3.49(1.47~4.96)、2.09(1.02~3.11)和2.51(0.70~3.21)mm。3种自动图像配准方法中,图像获取和配准所需要的平均时间分别为(525±173)、(346±162)和(620±180)s,KVDR的配准的误差区间最小,图像获取和自动配准速度最快。结论:测试的二维和三维X射线图像自动配准均〉1mm并可能影响临床治疗的准确性,其中KVDR方式的配准精度和效率最优。在放疗摆位应用中应按临床要求进行评估及选择合适的图像和配准技术。
袁珂邓小武陈立新罗广文孙文钊靳光华黄伯天王石
关键词:影像引导放射治疗图像配准
乳腺癌保乳术后的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和研究
目的:对于保乳术后的乳腺癌患者,通过治疗计划系统(TPS)设计和比较调强放射治疗计划,探讨适合国内患者的个体化调强治疗技术。方法:随机选择40例保乳术后患者, 行全乳放射治疗。对同一例患者,在 Pinnacle 上设计常...
靳光华陈立新邓小武
关键词: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治疗计划设计
基于解剖在线测量的调强放疗三维剂量验证系统测试与应用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测试基于患者解剖图像和矩阵探测器在线测量进行重建(RDBMOM)的调强放疗(IMRT)三维剂量验证系统的准确性,评估其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分别在体模设计规则野和非规则野测试计划,同时以指形电离室和二维电离室阵列测量各测试例的点剂量和平面剂量分布,评估RDBMOM系统剂量重建精度。选择2例鼻咽癌IMRT计划做RDBMOM验证,分析验证结果的临床应用意义。结果与指形电离室点测量结果比较,RDBMOM系统对各测试例的重建剂量偏差均〈1%(3cm×3cm小野除外),IMRT测试例的重建剂量偏差最大为2.12%。与电离室阵列测量比较,RDBMOM重建的测量平面内离轴剂量分布曲线符合良好,两者比较的1通过率(3%/3mm)为94.56%~100%。2例IMRT计划的RDBMOM验证结果整体γ通过率〉99%;计划靶体积γ通过率〉98%且D95误差〈0.4%,腮腺和晶体平均剂量的最大误差分别达2.97%和59.58%。结论测试系统剂量重建精度可满IMRT验证要求,并能给出与患者解剖结构相关的体积剂量误差与误差位置等信息,有利于评估其对临床的影响。
林海磊黄劭敏邓小武靳光华孙文钊姚杏红张丹丹陈立新
关键词:调强放射疗法剂量学
对穿野和正交相邻野的定位方法探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对穿野和正交相邻野的设计方法和定位方法。方法在已知某一照射野大小、方向和源轴距的情况下,计算出射线束发散的夹角,并依照该角度对机架角、准直器和治疗床做出相应的旋转调整。结果通过调整消除了对穿野由于射线发散造成的不理想剂量分布,使正交相邻野得到更好的衔接,避免了照射区域的重叠和遗漏;能够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减少正常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该定位方法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霍晓庆靳光华李锐
鼻咽癌IMRT三维解剖剂量验证与二维模体验证结果比较与分析
目的 二维均匀体模验证(2D-PDV)方法普遍应用于IMRT的剂量验证中,由于其缺少与病人解剖相关联的验证结果信息,所以不能充分的对临床信息进行评估,使用三维解剖剂量验证(3D-ADV)对鼻咽癌IMRT/VMAT计划进行...
林海磊黄劭敏邓小武靳光华朱金汉袁珂黄伯天陈立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