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涛
-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1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海军临床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无框架机器人引导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
- 目的:应用无框架脑立体定向仪(CAS-R-2型)进行机器人引导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PD),观察其临床疗效.
方法:对2001年11月至2006年10月间,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行机器人引导立体定向单侧核团毁...
- 朱凯田增民陈涛
- 关键词:帕金森病核团毁损术
-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原发性肌张力障碍长期疗效分析
- 2013年
- 目的观察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原发性肌张力障碍(primary torsion dystonia,PTD)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7年10月收住院的11例PTD患者进行立体定向手术,毁损靶点为丘脑腹外侧核。术后随访5年以上(平均6.0±1.7年),采用国际通用的Burke-Fahn-Marsden(BFM)肌张力障碍运动评分(BFM-DMS)进行评价,观察并对比术前、术后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接受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PTD患者未见脑出血、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手术前BFMDMS平均为17.8±7.5,手术后BFMDMS平均为13.4±6.4,术后BFMDMS较术前降低,并且差异显著(t检验,P<0.05),术后随访5年BFMDMS总体有效率81.8%(9例/11例),总体症状改善率为25%。结论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能使PTD患者症状获得较长时间缓解。
- 任文庆田增民尹丰钮竹卢旺盛陈涛
- 关键词:立体定向技术
- 胃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白介素1活性变化、前列腺素E<,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陈涛
- 无框架机器人引导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应用无框架脑立体定向仪(CAS-R-2型)进行机器人引导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PD),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11月至2006年10月间,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行机器人引导立体定向单侧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56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取得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3年、5年的帕金森病国际统一评定量表(UPDRS)的评分,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手术结果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t检验,P<0.05);术后6个月、1年、3年,"开"、"关"期UPDRS评分的改善率明显比术后5年高。结论核团毁损术治疗PD术后疗效肯定,但呈逐渐减退趋势,术后5年的改善率明显降低。机器人系统具有减轻患者痛苦、方便术者操作、提高手术安全性的优势。
- 朱凯田增民陈涛
- 关键词:帕金森病核团毁损术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实验室检查与术后早期并发症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实验室检查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共41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与术前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7.8%(73/41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手术前WBC升高(OR=1.1)、贫血(Hgb<110 g/L,OR=2.3;Hct<0.37,OR=1.5)、低白蛋白血症(OR=1.7)、BUN(OR=1.8)和Cr升高(OR=1.3)以及AKP正常(OR=0.7)均是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胰腺病治疗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已较以往下降,术前完善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外科医生预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从而更好地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 陈涛胡先贵金钢宋彬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
- 胰腺肿瘤不同术式对糖代谢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 一、 背景和目的:胰腺肿瘤是消化道常见的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最常见的胰腺恶性肿瘤是胰腺癌,总体五年生存率低于1%,每年因胰腺癌死亡的人数居世界癌症死亡病人的第四位,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手术切除是胰腺肿瘤的主...
- 陈涛
-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远端胰腺切除术糖代谢
- 文献传递
- 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神经干细胞治疗小脑萎缩大鼠的实验研究
- 研究背景和目的:
小脑萎缩(cerebellar atrophy,CA)是一种以共济失调为主,呈慢性进行性发展,可伴有脑干损害的疾病统称。首发症状多为下肢发软、乏力、易跌倒,渐累及双上肢的精细动作,构音障碍,意...
- 陈涛
- 关键词:小脑萎缩超顺磁性氧化铁神经干细胞干细胞移植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