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权亮

作品数:100 被引量:429H指数:12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2篇天文地球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电气工程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7篇流层
  • 16篇平流层
  • 16篇气象
  • 15篇降水
  • 13篇青藏高原
  • 13篇环流
  • 12篇气候
  • 12篇青藏
  • 8篇气象学
  • 7篇行星波
  • 7篇气候变化
  • 7篇夏季
  • 6篇预警技术
  • 6篇气温
  • 5篇水汽
  • 5篇极涡
  • 5篇覆冰
  • 4篇地形
  • 4篇东亚冬季风
  • 4篇冬季风

机构

  • 96篇成都信息工程...
  • 19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中国气象科学...
  • 6篇中国科学技术...
  • 6篇中国气象局成...
  • 5篇中国气象局国...
  • 5篇重庆市气候中...
  • 3篇国家电网公司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四川省气象局
  • 3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国家海洋环境...
  • 2篇国家自然科学...
  • 2篇中国气象局沈...
  • 2篇石河子气象局
  • 2篇国网四川省电...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作者

  • 100篇陈权亮
  • 19篇蔡宏珂
  • 10篇华维
  • 9篇范广洲
  • 7篇熊光明
  • 6篇刘晓冉
  • 5篇陈月娟
  • 5篇周定文
  • 4篇魏麟骁
  • 4篇任景轩
  • 4篇郑飞
  • 4篇程志刚
  • 3篇巩远发
  • 3篇车慧正
  • 3篇任宏利
  • 3篇郑佳锋
  • 2篇王式功
  • 2篇倪长健
  • 2篇张婕
  • 2篇林壬萍

传媒

  • 8篇成都信息工程...
  • 6篇高原气象
  • 5篇大气科学
  • 5篇高原山地气象...
  • 5篇成都信息工程...
  • 3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四川环境
  • 2篇气象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新疆农垦科技
  • 2篇海洋预报
  • 2篇气象学报
  • 2篇气候与环境研...
  • 2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人民长江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5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20年1—3月四川地区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利用2018—2020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公布的监测点数据以及中国气象局气象站点的同期地面观测资料,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2020年1—3月四川地区大气污染物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2020年1—3月人为排放源管控政策的实施,成都、绵阳、宜宾和攀枝花的NO_(2)和PM_(10)浓度相比2018—2019年同期平均下降幅度达到30%,而O_(3)质量浓度在四座城市的日均值却分别上升了15.21%、10.32%、5.03%和0.42%。同时,O_(3)与相对湿度成负相关关系,与温度、风速和降水成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都超过了0.7。O_(3)的反常增长不仅是受到气象要素的影响,较低的氮氧化物和PM_(10)浓度也间接维持了O_(3)的存在。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对主要污染物排放影响较大,但对臭氧等次生污染物的影响较小,次生污染物污染的防治依旧面临严峻挑战。
李伟杰赵胡笳陈权亮安林昌张婕王绪鑫
关键词:臭氧二氧化氮
行星波波动对平流层剩余环流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利用ECMWF/ECR-40全球再分析资料,通过计算剩余速度,分析了剩余环流的分布特征,同时利用位势高度场资料做了行星波的谐波分析,计算了行星波1波振幅以及2波振幅。最后通过合成分析、谐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行星波活动强弱不同时期剩余环流的变化以及波动发生转化过程中剩余环流的变化。结果表明,行星波1波、2波振幅与剩余速度三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2波与剩余速度的相关性要好于1波。此外,波动振幅与-v*的位相比较一致,超前于-w*大约1~2个月。当波动较强时,剩余环流也较强。当行星波由1波转化为2波后,剩余环流在平流层50 hPa以下是增强的,在30 hPa以上却是减弱的。当2波转化为1波以后,平流层30 hPa以下的剩余环流减弱,但20 hPa以上却是增强的。
陈权亮任景轩范广洲卞建春
关键词:平流层剩余环流行星波
一种输电走廊降水预警方法及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输电走廊降水预警方法及系统,属于天气预警技术领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历史观测数据;基于目标区域的历史观测数据确定目标区域对应的格点化输电走廊降水警戒阈值分布,其中,格点化输电走廊降水...
蔡宏珂祝宣浩毛雅琴陈权亮
青藏高原东部土壤湿度变化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被引量:13
2015年
为进一步了解高原土壤湿度变化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利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1991~2012年22个站10cm、20cm、50cm 3个层次的土壤相对湿度观测资料,分析高原东部地区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利用全国1992~2012年的降水资料与1992~2011年的土壤相对湿度资料,采用求相关系数的方法分析高原东部土壤湿度与全国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西藏东部土壤相对湿度由东至西呈递减趋势。(2)10cm土层较干,20cm土层的相对湿度是3层中最大的,50cm土壤的湿度变化较为平缓;表层土壤湿度变化较明显。21年来,各层土壤湿度呈不明显下降趋势。(3)高原东部地区土壤湿度与中国东部降水有显著关系,若东部高原春季土壤湿度偏湿(干),则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偏少(多)。
张雯王磊陈权亮
关键词:气象学青藏高原土壤湿度降水
大气物理学课程思政的初步探索
2022年
课程思政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大气物理学主要研究地球大气现象与过程的物理机制和规律。通过分析启发式和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入课程专业知识技能教育中,发现能够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从而促进课程思政在大气物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自然融合和有效应用。因此,对大气物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也为大气科学及其他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蔡宏珂陈权亮
关键词:大气物理学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
西南区域模式在成都地区的降水检验及物理量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本文选取2014年6~9月西南区域模式产品的每日20 h(北京时)起报的00 h~24 h降水量、相关物理量及成都地区实况降水量。首先利用领域法建立高分辨率模式与稀疏站点对应关系,其次比较领域内的降水量分级传统技巧评分以及强降水(25mm以上)与模式物理量阈值进行概率分析,得出强降水物理量阈值,最后通过个例对模式物理量阈值进行检验。得出如下研究结论:降水量分级评分结果表明模式对成都地区有无降水预报总体效果较好; TS评分随着预报降水量级增大而减小,同时模式空报率高于漏报率;而暴雨及暴雨以上量级降水混合评分为11. 6%,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强降水与模式物理量阈值概率分析表明模式对强降水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但量级、落区相对较差。两次降水个例物理量阈值均满足以暴雨、暴雨以上降水为主的条件。
牛金龙陈权亮康岚黄楚惠
关键词:准确率物理量阈值
川西高原植被和陆面温度变化被引量:1
2009年
川西高原是我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引水区,是我国长江上游地区的一个重要水资源补给区,研究川西高原植被覆盖和陆面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MODIS反演的NDVI和LST资料,分析了川西高原地区植被和陆面温度的变化。高原的NDVI和LST变化趋势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季高原的NDVI表现为南少北多的趋势,夏季高原的ND-VI变化不明显。秋季和冬季,高原大部分地区的NDVI表现为减少的趋势,冬季的NDVI减少最明显。春季高原的陆面温度表现为降低的趋势,夏季高原陆面温度为增加趋势。在秋季,高原的西部和西北部地区,陆面温度是增加的,高原南部和东部地区陆面温度有比较明显的降低趋势。在冬季,高原主体陆面温度表现为比较明显的增温趋势。在春季和冬季,高原主体部分的NDVI和LST变化相反。夏季和秋季,高原主体部分的NDVI和LST的变化趋势一致。
陈权亮刘晓冉王顺久范广洲华维
关键词:MODIS
冬季北极涛动与行星波活动的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进一步认识北极涛动与行星波之间的关系,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并借助谐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讨论了北极涛动异常下行星波的活动情况。结果表明:在北极涛动指数强(弱)值年,纬向平均风场在中纬度明显减小(增大),在中高纬度明显增大(减小);行星波1波振幅在低纬度对流层中层和中纬度平流层明显增大(减小),在高纬度平流层明显减小(增大);2波振幅在中纬度对流层明显减小(增大),在高纬度平流层有所增大(减小)。E-P通量反映出在北极涛动强(弱)值年,行星波1波在中高纬度从地面向上传播显著增强(减弱),低纬度波导显著增强(减弱),极地波导显著减弱(增强);2波在中高纬度从地面向上传播显著减弱(增强),低纬度波导和极地波导变化不明显。
熊光明陈权亮蒋玥罗娟
关键词:气象学气候变化北极涛动行星波E-P通量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波动E-P通量的分布与变化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波动E-P通量的分布与变化特征,利用1965~2010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计算了三维E-P通量,经过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对流层波动E-P通量的活动中心位于青藏高原南部.(2)波动E-P通量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夏季的强度最大,且夏季与冬季相比,垂直分量正负值中心位置的分布几乎相反.从夏季到冬季,E-P通量垂直分量的正值中心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3)波动E-P通量的年代际变化也比较显著.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前期,波动E-P通量变化平缓;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变化很大,90年代中期达到最强,后又开始逐渐变缓.
赵玉娟陈权亮魏麟骁赵伟伟
关键词:气象学青藏高原E-P通量
2012年度大气科学领域项目评审与研究成果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1 2012年项目受理、送审与资助情况 2012年地球科学五处共受理各类项目1134项,比2011年增加了138项。其中,面上、青年和地区3类项目共989项,比2011年增加88项。面上项目530项,比2011年增加56项,增长率为11.81%;青年基金416项,比去年增加28项,增长率为7.22%;地区基金43项,比2011年增加4项,增长率为9.30%。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3项,与2011年相同。2012年新增青年一面上连续资助项目11项,新增优秀青年科学基金42项。
张朝林陈权亮金啟华
关键词:大气科学基金项目评审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