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央
- 作品数:5 被引量:60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和非老年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及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0
- 2017年
- 目的调查老年和非老年患者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探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期间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根据年龄是否≥65岁分为老年肺栓塞组和非老年肺栓塞组,以与其2∶1的比例选取年龄匹配的同时期同科室非肺栓塞住院患者分别作为老年对照组和非老年对照组。通过与各自对照组比较,获得老年和非老年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对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Caprini血栓风险分级,分析老年患者和非老年患者危险分级与肺栓塞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最终共纳入老年肺栓塞组135例,非老年肺栓塞组212例,年龄分别为(73.58±6.66)和(45.60±13.11)岁,年龄匹配的老年对照组233例,非老年对照组418例。多因素分析显示老年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糖尿病(OR=4.08,95%CI:1.58~10.51,P=0.004)、充血性心力衰竭(OR=3.67,95%CI:1.10~12.20,P=0.034)、下肢水肿(OR=10.50,95%CI:5.57~19.79,P〈0.001)、严重肺部疾病(OR=2.05,95%CI:1.08~3.90,P=0.028)、卧床〉72 h(OR=58.33,95%CI:7.46~456.17,P〈0.001);而非老年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肥胖(BMI≥25 kg/m2)(OR=2.72,95%CI:1.42~5.24,P=0.003)、深静脉血栓和(或)肺栓塞史(OR=17.54,95%CI:2.74~112.19,P=0.002)、髋关节、骨盆或下肢骨折(OR=18.31,95%CI:1.97~170.11,P=0.011)、下肢水肿(OR=18.53,95%CI:11.29~30.40,P〈0.001)、严重肺部疾病(OR=4.11,95%CI:2.41~7.00,P〈0.001)、卧床〉72 h(OR=4.04,95%CI:2.03~8.04,P〈0.001)。在老年组,随Caprini分级增加,肺栓塞风险逐渐增加,高危和极高危者发生肺栓塞风险分别是中危者的4.64(95%CI:1.05~20.44,P=0.043)和10.74(95%CI:2.46~46.94,P=0.002)倍,而在极高危患者�
- 陈央周海霞胡月红丛天昕唐永江王岚王茂筠易群梁宗安
- 关键词:肺栓塞老年人
- 不同疗程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观察不同疗程的三联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HP检测(尿素酶法)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例。A组治疗7 d(短疗程),B组治疗10 d(中疗程),C组治疗14 d(长疗程)、观察HP根除情况,溃疡愈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HP根除率:C组优于B组(P<0.05)和A组(P<0.05);溃疡愈合率:C组优于A组(P<0.05);症状缓解率:3组无差异性(P>0.05)。结论长疗程HP根除率优于中、短疗程;长疗程溃疡愈合率优于短疗程;而症状缓解率3组无统计学差异;长疗程药物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 陈央杨媚蔡利刘德秀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疗程
-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10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以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10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COPD并呼吸衰竭病例13例,早期辅助控制(A-CV)通气,逐步改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方式行机械通气,待意识障碍改善"GCS≥10分",此时拔除气管插管导管,改用口鼻面罩或鼻面罩双水平正压(Bi PAP)通气,以后渐减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动态观察拔除气管插管前、无创机械通气后2 h血气分析指标及PSV、PEEP水平。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无创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例数、再次气管插管例数、死亡例数。结论以GCS≥10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能维持较好的通气换气指标,根据患者通气换气指标及时调整无创机械通气PSV水平,可以改善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
- 陈万罗先海陈央
- 关键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 高浓度吸氧及胸穿抽气治疗大学生特发性稳定型小量气胸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高浓度间断吸氧方法结合胸穿抽气治疗特发性稳定型小量气胸的疗效。方法 129例大学生特发性稳定型小量气胸患者按先后时间段分为三组,每组给予不同高浓度氧流量间断吸氧,并对肺压缩>30%者入院后立即予胸穿抽气治疗,胸片证实肺压缩<30%后,按相对应时间段分别进入上述三组,比较其疗效。A组:40例,吸氧流量5~6L/min,每次2小时,每天3次;B组:44例,吸氧流量7~8L/min,每次1小时,每天2次;C组:45例,吸氧流量8~10L/min,每次30分钟,每天2次。结果三组高浓度间断吸氧方法联合胸穿抽气治疗前后肺压缩程度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1);B、C两组在肺压缩程度、肺复张天数和住院天数上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B、C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脉搏(P次/分)、血氧饱和度(S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患者的呼吸频率(R次/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比较(根据SAS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特发性稳定型小量气胸,面罩间断吸入7~10L/min的氧流量配合胸穿抽气治疗可达到比较满意的疗效并缩短住院时间。对特发性稳定型小量气胸患者,予以心电监护,有利监测病情,指导治疗;入院后应及时对患者进行病情宣教、心理疏导,可减少患者焦虑情绪,使其配合治疗,加快气胸的愈合。
- 陈央梁宗安陈军
- 关键词:胸穿抽气疗效
- 校医院编外合同制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创新被引量:3
- 2012年
- 西南石油大学校医院是四川省高校中最先达标的一甲校医院,医院在管理方面做出了许多新的尝试,走在了同行的前列。特别是通过对编外合同制人员的管理创新举措的实施,如规范招聘和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健全职称评聘制度,完善各项社会保险,突破在编与编外的身份限制等措施,使医院编外合同制专业技术人员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人员知识结构、人才结构也更趋合理,医院得到了稳步、和谐的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 陈央张继红
- 关键词: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