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勇昌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非物质文化
  • 4篇非物质文化遗...
  • 2篇传承
  • 1篇典籍
  • 1篇侗族
  • 1篇侗族大歌
  • 1篇社会
  • 1篇社会价值
  • 1篇文化
  • 1篇文化视角
  • 1篇文化遗产保护
  • 1篇文献典籍
  • 1篇非物质
  • 1篇传统村落
  • 1篇村落
  • 1篇大歌

机构

  • 5篇贵州省非物质...

作者

  • 5篇陆勇昌

传媒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电影评介
  • 1篇中共贵州省委...
  • 1篇文化月刊(下...
  • 1篇非物质文化遗...

年份

  • 4篇2015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侗族大歌传承评估体系建设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存续传承状况的量化评估,是非遗保护工作的一项新命题,本文以侗族大歌为基础研究案例,通过制定侗族大歌传承人生存状况和项目传承状况的量化评估标准,用定性定量相对客观的科学分析方法,建立侗族大歌传承人的传承评价体系,并通过这个评价体系来分析和判断项目的传承安全评估等级,最终衡定项目的保护传承状况。也期待以此方法来评价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音乐乃至门类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分级有效保护。
陆勇昌
关键词:侗族大歌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退出机制问题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原真性、丰富性、完整性,使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地位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回顾近十年的保护工作,部分非遗项目由于在前期的普查申报阶段,对相应的申报条件、项目内涵、保护和传承现状把握不准,责任单位职责不明确,后期的保护计划流于形式,加之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和非遗项目生存环境的客观改变,及部分地方政府对项目的重申报、轻管理的状况等因素更是加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濒危甚至消亡,建立建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退出机制已是一项十分紧要和迫切的课题。
陆勇昌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保护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贵州省85项140处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10个类别的所有门类。每个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有着与其他类别不同的特点,倘若采用同一种保护模式来保护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采用同一种标准来衡量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成效,则可能收效甚微,甚至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造成破坏。因此,制定符合项目特点和实际的分类保护规范要求,强化对代表性项目的保护,是当前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中一项十分紧要的课题。
陆勇昌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贵州非遗保护中传统村落传承人和生产性保护的互存关系
2015年
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探索性地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如立法保护、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代表性传承人保护等,政府和广大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和自我觉醒意识有了新的认识。但因各自所处的社会视角等因素,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关于传统村落、传承人和生产性保护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角色互存关系,还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判断。
陆勇昌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价值
贵州非物质文化视角下的文献典籍保护与实践
2012年
绚丽多彩的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贵州各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用自身独特的智慧创造并奉献给全人类的珍贵精神财富。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一方面,挖掘和整理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文献典籍,成了现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文献化方式保存以达到传承的目的,成了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现实要求。
陆勇昌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典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