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从容
- 作品数:21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衡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种血管造影测量工具的应用与比较
- 2012年
- 目的对GE(LCV+)型血管造影机所带的三种血管测量工具准确性及优缺点进行比较。方法建立20个不同管径的血管模型,用游标卡尺测量20个血管模型的内径作为血管模型的标准直径,分别采用三种血管造影测量工具对其反复5次测量并比较。结果导管校准组准确率为98%;球体校准组准确率96%;标尺校准组准确率89%,其中导管组与标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校准在准确性及应用方便性均优于其他两种测量工具。
- 陆从容唐德秋
- 在数字血管造影中测量工具的应用与比较
- 2003年
- 目的 对GE(LCV+)型血管造影机所带的三种测量工具准确性及优缺点进行比较。方法 对经手术证实的209例分三组分别测量比较。结果 导管校准组准确率为97.97%(145/148),球体校准组准确率为97.6l%(40/42),标尺校准组准确率为89.94%(17/19)。结论 导管校准在准确性及应用方便性均优于其他两种测量工具。
- 陆从容
- 关键词:数字血管造影
- 术前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Ⅱ期宫颈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Ⅱ期宫颈癌术前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手术治疗的Ⅱ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方法分为动脉化疗栓塞组和静脉化疗组,比较两组的近期有效率、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和骨髓抑制发生率。结果动脉化疗栓塞组近期有效率为93.94%,静脉化疗组为89.29%,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0.037,P>0.05);动脉化疗栓塞组淋巴结转移率为12.12%,静脉化疗组为1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化疗栓塞组骨髓抑制发生率(45.45%)较静脉化疗组的低(6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65,P<0.05)。结论Ⅱ期宫颈癌术前经动脉化疗栓塞能有效控制局部肿瘤,减少淋巴结转移,减轻化疗副反应,是有效的术前辅助治疗手段。
- 李涛禹正杨唐德秋肖文莲陆从容王志强
- 关键词:宫颈癌介入放射学化疗栓塞
- 肝硬化CT改变与Child-Pugh分级相关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的肝脏形态、侧支循环、腹水、脾脏以及胆囊等CT改变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寻找对肝功能最有评价价值的CT表现,以期为肝硬化的肝功能评价、治疗和疗效观察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肝硬化的99例住院病人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18.2%,Child-PughB41.4%,Child-PughC40.4%)及CT检查结果 ,探讨肝硬化患者的CT表现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肝硬化CT表现纳入参数的有形态改变、侧支循环、腹水、脾大、胆囊改变。将上述观察指标与Child-Pugh分级作对照研究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脏CT形态改变和胆囊改变与Child-Pugh分级呈明显相关性;侧支循环、脾大与Child-Pugh分级相关性不大。结论肝硬化CT改变能提示肝功能状态,有望作为Child-Pugh分级的有益补充。
- 李涛禹正杨肖文莲唐德秋陆从容
- 关键词:肝硬化计算机体层摄影肝功能
- 小肠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价值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DSA血管造影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29例小肠出血患者,均经Seldinger法行肠系膜上动脉插管造影。结果显示出血直接征象12例,出血间接征象14例,其中7例同时具有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诊断出血21例,阳性率72%。病变性质为:肿瘤性病变12例,其中平滑肌瘤7例,平滑肌肉瘤3例,间质瘤1例,小肠癌1例;6例空肠良性溃疡,3例小肠憩室,血管畸形3例,炎症2例。阳性病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0%,定位诊断符合率100%。结论DSA血管造影对小肠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有肯定的价值。
- 罗远红唐德秋陆从容
- 关键词:小肠出血DSA
- 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的多排螺旋CT诊断及治疗策略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AU)的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表现及治疗策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20例PAU患者的临床、放射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归纳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无症状,15例以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起病,20例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PAU的特征性CT表现:20例均可见外翻凸起"火山口"状溃疡、内膜钙化斑块和主动脉管壁广泛粥样硬化增厚,单发溃疡8例,多发溃疡12例。PAU的并发症征象:范围不一壁间血肿20例;假性动脉瘤6例;主动脉扩张1例;透壁性主动脉破裂2例。该组患者中5例无症状者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并定期影像学随诊观查;15例有症状患者起初采取积极内科保守治疗并密切影像随诊,5例病灶稳定且症状明显好转;8例最终及时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后症状消失,包括1例症状持续且溃疡深度增加,5例假性动脉瘤和2例主动脉破裂;1例假性动脉瘤和1例主动脉扩张不允许手术治疗。结论 PAU的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征性,MDCTA是首选的诊断手段,临床症状明显伴并发症的患者,应密切随访复查并尽早手术治疗。
- 李青春唐德秋刘进才肖文莲罗光华吴晓东陆从容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心电脉冲窗与心率的关系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最佳心电脉冲窗范围与心率的关系,以减少双源CTCA检查放射剂量。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疑为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双源CTCA检查。根据患者心率分为3组:〈70 bpm为慢心率组,70~80 bpm为中等心率组,〉80 bpm为快心率组,于25%~80%R-R间期每隔3%进行一次图形重建,确定最佳收缩期舒张期时相。同时比较在不同收缩期范围内重建、舒张期范围内重建以及二者时相范围内重建冠脉的图像质量,分析不同心率组患者最佳心电脉冲窗的范围。结果慢心率组、中等心率组、快心率组的最佳范围分别是55%~72%、29%~73%、31%~45%RR间期。同时观察到,当使用最佳心电脉冲窗技术,将脉冲窗外电流降至标准电流的15%,上述3组的放射剂用量分别下降48.3%、7.0%、43.5%;将电流降至标准的5%时,上述3组放射剂用量分别下降68.5%、22.1%、63.2%。结论双源CTCA最佳心电脉冲窗和心率关联,并且使用时可以减少CTCA检查时的放射剂量。
- 吴晓东陆从容
- 关键词:冠脉疾病
- 基于T-PACS系统的CTM在医学影像诊断学实践教学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研究基于T-PACS系统的案例式教学法(CTM)在医学影像诊断学实践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级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2个班级共80名学生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名。两组学生均进行相同内容实验,对照组采取基于T-PACS系统的传统实践教学法,而实验组采取基于T-PACS系统的CTM。实验课完毕后,学生参加统一的实验技能考核,采用百分制计分。结果观察组问卷调查各项评价项目选择好的人数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选择差的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阅片成绩、总成绩分别为(42.6±2.6)分、(41.7±2.7)分、(83.5±4.1)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2±2.1)分、(36.3±2.5)分、(73.2±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满意度为97.50%(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T-PACS系统的CTM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效果显著,特别是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临床思维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陆从容刘进才罗光华赵衡周宏
- 关键词:医学影像诊断学案例式教学法教学评估
-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TTPV)的发生机制与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表现的关系,评价MSCT在诊断TTPV中的优势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68例HCC患者进行肝脏MSCT动态增强检查,共发现56例TTPV,结合DSA表现综合分析。结果56例TTPV患者在MSCT动态增强扫描时均显示出门静脉内癌栓及相关的阳性征象:表现为门静脉扩张、门静脉腔内充盈缺损及“门静脉铸形”、门静脉癌栓内及其周围可见网状供血动脉、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以及肝脏灌注异常等。有3例TTPV在DSA上显示不明显。结论MSCT可判断TTPV的发生机制、供血来源及血供的丰富程度、栓子的良恶性及范围、有否合并APS及分流量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TTPV的MSCT诊断对指导肝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肖文莲罗光华李丹罗明贤王俊波陆从容
- 关键词:门静脉癌栓肝细胞癌肝动脉-门静脉分流CT动态增强扫描肝脏灌注异常DSA表现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颈动脉海绵窦瘘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解剖病理基础及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表现,提高MSCTA对CCF的诊断能力。方法12例经DSA证实的CCF均进行了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重建。结果CCF的MSCT及CTA表现为:海绵窦扩大及眼上静脉扩张12例,并与颈内动脉同时显影;其他属支静脉扩张6例;对侧海绵窦扩大4例,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患侧眼球突出12例。颅底、眶壁骨折5例。眼球壁模糊、增厚5例。脑挫伤、出血4例。眼外肌增粗1例。结论螺旋CT及其血管成像诊断CCF简单、快捷、准确、可靠,特别是在外伤性CCF中,是首选的检查及诊断方法。
- 肖文莲李丹罗明贤罗光华吴晓东李青春陆从容
- 关键词: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造影术解剖学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