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阴赪茜

作品数:78 被引量:470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1篇动脉
  • 41篇冠状
  • 40篇冠状动脉
  • 15篇血管
  • 15篇造影
  • 13篇心病
  • 13篇心肌
  • 13篇梗死
  • 13篇冠心病
  • 12篇介入
  • 12篇冠状动脉介入
  • 11篇心肌梗死
  • 10篇动脉造影
  • 10篇经皮冠状动脉...
  • 10篇冠状动脉造影
  • 9篇主动脉
  • 7篇动脉疾病
  • 6篇心血管
  • 6篇血流
  • 6篇慢血流

机构

  • 73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市心肺血...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邢台市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永城市人民医...
  • 1篇北京市海淀医...
  • 1篇北京和合医学...

作者

  • 78篇阴赪茜
  • 51篇李志忠
  • 45篇张京梅
  • 37篇孙涛
  • 33篇王苏
  • 21篇程宇彤
  • 20篇张冬花
  • 15篇陶英
  • 13篇王茜
  • 11篇黄觊
  • 10篇高云
  • 9篇阙斌
  • 8篇刘彤
  • 8篇李昭
  • 7篇吴翔宇
  • 6篇张艳艳
  • 5篇吴文辉
  • 5篇刘新民
  • 5篇苑飞
  • 5篇罗太阳

传媒

  • 11篇中国医药
  • 11篇中华实用诊断...
  • 8篇中国医刊
  • 4篇中国介入心脏...
  • 4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心肺血管病杂...
  • 3篇中华急诊医学...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中国循证心血...
  • 3篇第七届北京五...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中国循证医学...
  • 2篇感染、炎症、...
  • 1篇现代康复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10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1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研究动脉粥样硬化 (AS)病灶中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 ,探讨细胞凋亡与bcl 2、p5 3、C myc基因表达的内在联系。方法 :选择因AS住院手术患者 2 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 17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6 6 .8± 9.86 )岁 ,主要取患者的股动脉〕 ,及因意外伤害手术患者的 10例〔其中男 8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5 1.6± 11.97)岁〕作为正常对照。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技术检测两组动脉标本的细胞凋亡情况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bcl 2、p5 3及C myc基因的表达情况 ,应用透射电镜进行两组动脉标本的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 :AS病灶中 ,细胞凋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血管 (P <0 .0 1) ,bcl 2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 ,p5 3蛋白及C myc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 (P <0 .0 1) ;透射电镜证实AS病灶中有大量的平滑肌细胞发生凋亡。结论 :细胞凋亡是AS病灶中细胞死亡的一种主要形式 ,bcl 2、p5 3及C myc基因的表达可能对细胞凋亡的发生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陈跃峰阴赪茜杜心清邱建龙刘玳瑄黄种心王莉莉杨建胜蔡旭东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细胞凋亡基因BCL基因P53
40岁以下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40岁以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入选因心肌缺血就诊、年龄≤40岁女性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记录其危险因素和各项临床变量。结果冠心病组62例,平均年龄36.7±4.0岁;对照组81例,平均年龄37.5±2.5岁。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合并高血压病分别为48.4%比24.7%,合并2型糖尿病分别为27.4%比4.9%,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患者体重指数、纤维蛋白原定量、血清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冠心病组较对照组典型症状多见,典型胸痛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50/62(80.6%),特异性50/86(58.1%),除外急性心肌梗死后敏感性28/39(71.8%),特异性28/64(43.8%)。冠脉病变累及前降支动脉82.3%,单支血管病变占59.7%。结论≤40岁女性冠心病患者多有典型胸痛症状,冠脉单支病变常见,易累及前降支动脉。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病是主要危险因素。
王苏李志忠张京梅陶英阴赪茜孙涛阙斌高玉龙
关键词:女性冠心病
成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
2004年
阴赪茜陈纪林
关键词:心肌梗死骨髓干细胞骨骼肌卫星细胞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和支架内再狭窄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在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和支架内再狭窄(ISR)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连续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DCB治疗的患者共42例为DCB组,其中ISR 18例,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24例,另选取同一时间段内性别、年龄、病变血管相匹配的行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的患者42例作为DES组。随访观察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复查情况。结果 2组患者平均随访(11±4)个月,均未发生心源性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2组患者靶血管血运重建、靶病变血运重建、非靶血管血运重建、心绞痛再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DCB组随访中获得了19例(17例冠状动脉造影,2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复查结果,平均复查时间为术后(8±5)个月,其中ISR 6例,全部通畅;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13例,其中2例出现严重狭窄(狭窄程度> 70%)。DES组中2例(ISR 1例,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1例)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出现严重狭窄,复查时间为术后6个月,狭窄程度均为90%。结论 DCB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和ISR的临床效果较好。
李宁顾伟阴赪茜孙涛李志忠
关键词: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支架内再狭窄药物洗脱支架
评价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4年
目的以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为指导的智慧医疗体系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患者的长期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旨在探讨这一管理体系在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供个体化医疗建议和改善生存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连续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瓣膜病介入中心408例TAVR患者数据。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的患者为常规门诊复查组,2022年11月至2023年8月的患者为心脏监测组。通过Kaplan-Meier、Cox比例风险模型等进行分析,评估智慧医疗在术后长期管理的效果。结果单因素Cox风险比例校正后,心脏监测组复合终点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门诊复查组(8.9%比17.7%,P=0.016);心脏监测组患者得到医疗救助的平均时间间隔明显缩短(3.02 h比97.09 h,P<0.001);使用心脏监测设备和智慧医疗平台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显著意义(HR 0.439,95%CI 0.244~0.790,P=0.006)。结论在现代互联网支持下,使用心脏监测设备能够有效预警TAVR术后患者的临床事件,改善术后的生存质量,为患者提供全面、持续、专业的医疗照护。
刘若云刘然戴枚芳焦玥淼李杨常三帅徐野卢志南赵丽阴赪茜宋光远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管理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之间关系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研究在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术后管腔丢失和再狭窄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之间的关系。方法34例冠脉支架术患者入选本研究,均行呼吸睡眠监测,其中明确诊断OSAHS患者12例,对照组22例,6~12个月[平均(8±3)个月]后行冠脉造影复查。结果睡眠呼吸暂停组在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明显较对照组延长(P〈0.05);睡眠呼吸暂停组晚期管腔丢失[(0.21±0.08)mm]较对照组[(0.19±0.09)mm]有增高趋势,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呼吸暂停组纤维蛋白原和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睡眠呼吸暂停组新发病变2例(16%),略高于对照组3例(14%)水平,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晚期管腔丢失有增高趋势,提示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可能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关。
孙涛李志忠张京梅王苏陶英阴赪茜赵战勇阙斌张铭陈顺华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再狭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I型主动脉夹层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一例被引量:12
2008年
患者女,主因急性胸痛1h住院,入院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入院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行尿激酶溶栓,半小时内ST段基本回落基线水平。经内科药物治疗后无胸痛再发,伴左下肢跛行,3周后为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转入我院。
孙涛李志忠王苏陶英阙斌赵战勇阴赪茜刘巍
关键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F导联尿激酶溶栓
纤维蛋白原、胆红素和尿酸与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胆红素和尿酸与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将2007年4月至2009年5月于我科就诊的疑似心肌缺血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和正常对照组,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79例患者,其中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191例,正常对照组8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入院时肱动脉收缩压、纤维蛋白原和肌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与年龄[OR=1.084,95%CI(1.040,1.129),P<0.001]、高血压病[OR=3.025,95%CI(1.462,6.261),P=0.003]、糖尿病[OR=2.519,95%CI(1.066,5.951),P=0.035]、吸烟史[OR=5.412,95%CI(2.186,13.401),P<0.001]和纤维蛋白原[OR=1.748,95%CI(1.059,2.885),P=0.029]呈正相关,与直接胆红素[OR=0.599,95%CI(0.418,0.858),P=0.005]和高密度脂蛋白[OR=0.219,95%CI(0.049,0.985),P=0.048]呈负相关。两组血清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也未证实血清尿酸与冠状动脉轻度狭窄存在相关性。结论除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等传统危险因素外,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和血清直接胆红素降低也是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尿酸水平与之相关性不显著,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结合传统危险因素、纤维蛋白原和胆红素的检查,有针对性地筛选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加强二级预防。
王苏黄觊王燕张京梅陶英阴赪茜孙涛阙斌李志忠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胆红素尿酸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传导阻滞患者应用过渡起搏器技术的探索性研究
2023年
目的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传导阻滞患者应用过渡起搏器(TPPM)技术减少非必要永久起搏器植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连续筛选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TAVR的所有患者,纳入TAVR术后出现传导阻滞并应用TPPM者。TPPM术后随访4周,每次随访时进行起搏器程控。研究终点为1个月时成功拔除TPPM,无需植入永久起搏器。成功拔除的标准为1个月时12导联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无起搏信号,同时最后一次起搏器程控提示起搏比例为0。拔除TPPM后继续常规随访心电图至6个月。结果共纳入10例患者,年龄(77.0±11.1)岁,女性7例。其中7例患者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1例为二度AVB,2例为一度AVB(PR间期>240 ms)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QRS间期>150 ms)。TPPM放置时间为(35±7)d。8例高度AVB患者中,3例恢复窦性心律,3例恢复窦性心律伴束支传导阻滞,2例仍存在三度AVB并接受了永久起搏器植入;2例一度AVB伴LBBB患者PR间期缩短至200 ms以内,仅遗留LBBB。8(8/10)例患者1个月时成功拔除TPPM无需植入永久起搏器,其中2例在TAVR术后24 h之内恢复窦性心律,6例在TAVR术后24 h之后恢复。随访6个月8例患者均未再出现传导阻滞加重。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不良事件。结论TAVR术后传导阻滞患者应用TPPM是安全可靠的,可提供更长的缓冲时间来判断患者是否有必要植入永久起搏器。
常三帅刘新民卢志南姚晶阴赪茜吴文辉苑飞罗太阳姜正明宋光远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房室传导阻滞永久起搏器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平滑肌细胞凋亡及P53、Bcl-2、C-myc基因的表达
目的 探讨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细胞凋亡与P53、C-myc和Bcl-2表达的内在联系,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结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与增生共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阴赪茜
关键词:细胞凋亡C-MYC蛋白BCL-2蛋白P53蛋白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