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涛
- 作品数:19 被引量:94H指数:6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青年近视患者LASIK术后远期干眼随访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随访青年近视患者LASIK术后远期干眼。方法以LASIK手术患者为治疗组(A组),非手术单纯近视患者为对照组(B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a、3 a、5 a检查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和泪液分泌试验,诊断并填写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调查问卷。结果A组术后干眼发病率高于术前(35.6%)且随时间降低(术后1 a、3 a、5 a分别为51.7%、44.9%和40.7%),B组各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其他时间A组均高于B组(均为P<0.05)。A组术后轻度干眼占多数但逐年减少(分别为65.6%、52.8%和41.7%),中度和重度干眼构成逐年提高,且重度干眼更为明显(分别为6.6%、11.3%和16.7%;P<0.05)。术后5 a,干眼患者裸眼视力和视觉功能OSDI评分均明显低于非干眼患者(均为P<0.05),残留屈光度和眼部症状OSDI评分明显高于非干眼患者(均为P<0.05)。结论青年近视患者LASIK术后干眼长期存在甚至可能加重,要长期关注青年近视患者LASIK术后干眼进展。
- 苏锐锋苏乐琪郭立涛李晓红石晶董微丽谭小波
- 关键词:LASIK干眼
- 白内障手术同时矫正中高度角膜散光的临床观察
- 2017年
- 白内障是最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目前,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最主要的方法[1]。随着医疗设备的改进及手术水平的提高,白内障手术已从过去的单纯复明演变为追求术后视觉质量的屈光手术高度,中高度散光是影响术后视觉质量的主要原因[2]。因此,可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同时,根据患者角膜散光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角膜切口,达到矫正术前角膜散光的作用,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 郭立涛孔庆柱苏锐锋王英爽张春妍张洁董微丽
-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角膜散光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视觉质量
- 视野和视诱发电位检查在垂体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9年
- 脑垂体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颅内各种肿瘤的9%-11%,占鞍区肿瘤的72.70%[2]。由于鞍区位于颅底,肿瘤早期常无颅内高压及其它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但视神经和视交叉常因肿瘤的压迫,或因肿瘤引起视交叉腹面中央区供血障碍,损害视功能,在疾病的早期表现为以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视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特征。不少垂体瘤病人因眼部症状而首诊眼科,一些病人常常因症状不典型或医生经验不足而造成误诊。因此,分析脑垂体瘤的眼部表现,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减少漏诊和误诊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郭立涛张铁民谭小波
- 关键词:脑垂体瘤视野缺损视诱发电位
- 菩人丹超微粉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菩人丹超微粉(简称PRD)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阐明PRD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PRD组,每组12只。糖尿病组和PRD组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后,PRD组大鼠灌胃给予PRD (1.8g·kg-1),连续3个月。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大鼠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视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VEGF和bF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血糖、尿量、肝指数和肾指数明显升高(P<0.05),视网膜CRA峰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和平均血流速度(MV)明显降低(P<0.05),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明显升高(P<0.05),视网膜组织中VEGF和bF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PRD组大鼠血糖、尿量、肝指数和肾指数明显降低(P<0.05),视网膜CRA的PSV、EDV和MV明显升高(P<0.05),RI和PI明显降低(P<0.05),视网膜组织中VEGF和bF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PRD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增加视网膜组织血供,增加微循环血液灌注量,降低血管床灌注阻力,下调VEGF与bFGF表达,对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损伤起保护作用。
- 王海彬董志军郭立涛石晶董薇丽
-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分布及其矫正
- 2010年
- 白内障是全球主要的致盲性眼病,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从1980-2028年全世界50岁以上的人口将增加4倍。我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患病率将明显增加。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尚无有效的药物可以预防和延缓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因此,提高白内障手术的质量,使白内障患者不仅脱盲、脱残,而且能够达到理想的视觉质量是白内障复明工作所面临的新挑战。
- 郭立涛张铁民
- 关键词:白内障散光
- 改良撕囊方法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 探讨一种适合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撕囊方法.方法 应用改良的撕囊方法治疗白色白内障212只眼,在做上方透明角膜切口时,以3.2mm穿刺刀直接刺开晶状体前囊,前囊开口约2mm大小,向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用囊膜剪在已打开的晶状体前囊一端呈钝角进一步切开前囊约3mm,再用撕囊镊夹持前囊一角完成撕囊,必要时再应用前囊的另一角以相同的方法共同完成环形撕囊.结果 212只眼白色白内障应用此方法,203只眼成功完成了环形撕囊;成功率为95.8%.结论 对白色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手术,应用改良的撕囊方法,基本上可以达到环形撕囊的目的,减少了因前囊不完整所带来的手术操作不便和并发症,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便于掌握和应用.
- 张铁民郭立涛董微丽
-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色白内障环形撕囊
- 枸杞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caspase-3、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9年
- 目的 探讨枸杞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枸杞多糖低、中、高浓度组。枸杞多糖低、中、高浓度组分别灌胃给予枸杞多糖50、100、200mg/kg,干预12w后观察大鼠视网膜病理学变化情况,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RT-PCR检测视网膜caspase-3、Bcl-2、BaxmRNA,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视网膜caspase-3、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视网膜细胞出现水肿,排列稀疏紊乱,膜盘间隙出现空泡样,视网膜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视网膜caspase-3和Bax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视网膜Bcl-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枸杞多糖低、中、高浓度组视网膜细胞水肿减轻,细胞层次清晰,排列整齐,视网膜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5),视网膜caspase-3和Bax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视网膜Bcl-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枸杞多糖可通过升高视网膜Bcl-2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视网膜caspase-3和Bax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有效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王海彬董志军郭立涛石晶董微丽
- 关键词:枸杞多糖BAX
- 菩人丹超微粉对STZ诱导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菩人丹超微粉(PRD)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及其对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PRD组和高剂量PRD组。给药3个月后,测定各组大鼠血糖水平,RT-PCR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NF-κB、VEGF和Ang-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水平及视网膜组织中VEGF、Ang-2mRNA表达水平和AGEs、RAGE、NF-κB、VEGF、Ang-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PRD组大鼠血糖水平及视网膜组织中VEGF、Ang-2 mRNA表达水平和AGEs、RAGE、NF-κB、VEGF、Ang-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PRD可能通过特异性阻断AGEs/RAGE/NF-κB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起保护作用。
- 王海彬董志军郭立涛石晶董微丽
-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 'T'切口矫正白内障合并角膜高度散光的临床观察
- 张铁民郭立涛
- 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白内障手术切口的改变对中度角膜散光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观察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白内障手术角膜切口的改变对术前中度角膜散光影响。方法:患者47例(59眼),根据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角膜散光为1.0~2.0D,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选择不同手术切口。A组(30眼):手术切口为常规11:00位3.0mm透明角膜切口;B组(29眼):手术切口为角膜最陡峭子午线上的透明角膜切口。术后查角膜地形图,观察术后1周,1月,3月患者的视力、角膜散光、手术源性散光及散光轴向的情况。结果:各组视力术后较术前均有大幅度提高;A组散光与术前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散光较术前大幅度减小,且小于A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各时间点散光轴向构成比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位于最陡峭子午线上的角膜切口可以矫正白内障术前存在的角膜中度散光。
- 郭立涛张铁民谭小波苏畅苏乐琪苏锐锋石晶董微丽
- 关键词:角膜地形图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角膜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