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志力

作品数:14 被引量:126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针刺
  • 4篇脑梗
  • 4篇急性
  • 3篇电针
  • 3篇脑梗死
  • 3篇急性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再灌流
  • 2篇再灌注
  • 2篇针刺治疗
  • 2篇针灸
  • 2篇针灸疗法
  • 2篇治疗急性脑梗...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再灌流
  • 2篇卒中
  • 2篇脑缺血
  • 2篇脑缺血再灌流
  • 2篇灸疗
  • 2篇灸疗法

机构

  • 11篇南京中医药大...
  • 3篇江苏省第二中...
  • 2篇南京市中医院
  • 2篇徐州市中心医...
  • 2篇泰州市中医院
  • 1篇无锡市中医院
  • 1篇常州市中医医...
  • 1篇南通市中医院
  • 1篇无锡市中医医...
  • 1篇连云港市中医...

作者

  • 14篇郭志力
  • 4篇赵杨
  • 3篇沈梅红
  • 3篇王敬卿
  • 3篇李继英
  • 3篇范刚启
  • 3篇李忠仁
  • 3篇陆艳
  • 2篇全亚萍
  • 2篇张臻年
  • 2篇刘孔江
  • 2篇曹树平
  • 2篇张红
  • 2篇张晖
  • 2篇黄迟
  • 2篇马骋
  • 2篇蒋晓林
  • 2篇顾兆军
  • 1篇崔龙
  • 1篇王云峰

传媒

  • 1篇针刺研究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针灸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江苏中医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全国针法灸法...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卒中半身不遂治疗经验撷菁被引量:2
2002年
沈梅红郭志力
关键词:脑卒中半身不遂
通脑活络针刺法与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比较通脑活络针刺法与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AC I)的疗效及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AC I的最佳治疗时间窗。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45例AC I患者(针刺治疗组)按病程分为〈6 h、6~48 h、〉48 h亚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每天1次,连续14 d。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 I)评定;治疗后90 d评定疗效;并与125例常规治疗的AC I患者(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针刺治疗组各亚组的总有效率(96.4%、90.9%、80.4%)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各亚组(86.7%、75.0%、58.3%)(均P〈0.01);针刺治疗组中,〈6 h亚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6~48 h亚组和〉48 h亚组(P〈0.05~0.01)。针刺治疗组各亚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B I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各亚组(均P〈0.01);针刺治疗组中,〈6 h亚组明显优于6~48 h亚组和〉48 h亚组(P〈0.05~0.01)。结论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AC I的疗效显著,并且在发病6 h内开始治疗为最佳。
李继英赵杨张臻年王敬卿范刚启张晖黄迟刘孔江郭志力陆艳顾兆军顾成光蒋晓林张红全亚萍陆卫卫朱建军蔡忠明孙菊光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针刺治疗
中医卒中单元之系统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卒中单元是目前最有效的卒中治疗方法。在卒中单元基础上,加入中医防治中风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中医卒中单元,具备坚实的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临床积淀。中医卒中单元是中国引进、发展和完善卒中单元,符合中国国情的必然产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按“优化人力资源、发挥中医优势,实现卒中疗效最大化”原则,对中医卒中小组进行重组、优化。按中医与西医结合、急救与康复结合、针灸与药物结合、循证医疗与个体化医疗结合、饮食与心理调护结合、治疗与预防结合等原则,优化治疗方案。开展中医药及针灸治疗卒中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建立中医药治疗卒中资料库,可为中医卒中单元提供强有力循证医学证据。
范刚启赵杨陆艳王敬卿曹树平沈卫平郭志力李继英
关键词:卒中单元中医卒中单元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流脑组织损伤的抗氧应激研究被引量:35
2005年
目的:探索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流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改良Longa血管内线栓脑缺血再灌流大鼠模型,随机将10 4只大鼠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Ⅰ组、模型Ⅱ组、电针Ⅰ组、电针Ⅱ组、电针预防组、药物组(丹参注射液或褪黑激素)、针药组,观察不同灌流时间中各组血清和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GPx、CAT活性酶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电针或预防性电针“百会”“大椎”两穴,均可使脑缺血再灌流后血清和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等脑组织及核团的低GSH Px酶和皮质及纹状体区低CAT酶活性显著增高,高MDA含量显著降低。结论:电针可间接或直接预防及逆转脑缺血再灌流所造成的脂质过氧化及自由基连锁反应,并具有良好的抗氧应激和脑的保护作用,电针抗氧应激可能是针灸作用又一重要调衡机理。
李忠仁崔龙郭志力沈梅红马骋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电针
七组对药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
2006年
根据中医药理论及中药研究成果,结合临床经验,总结筛选出七组对药,配伍治疗不同时期的中风患者,收到较好的疗效。
赵杨曹树平郭志力姜宏
关键词:中风配伍
电针夹脊穴配合辨证取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3例被引量:7
1999年
带状疱疹为一种好发于春秋两季由病毒引起的疱疹性疾病。本病经有关中西医治疗,其疱疹一般可在2~3周内逐渐结痂而愈。但常可持续数周乃至数月后遗原发疱疹部位的神经痛,其疼痛多为刺痛,或剧或隐,或有阵发性加剧,往往昼轻夜重,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运用电针疼痛相应...
巫建辉郭志力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夹脊穴电针
知母不同炮制品滋阴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郭志力陆兔林季德王云峰
关键词:知母血糖耐缺氧能力心率
通脑活络针刺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BI、NIHSS评分的影响被引量:52
2011年
目的评价通脑活络针刺疗法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0家医院397例脑梗死病例根据起病时间分配至≤6h(138例);6+~48h(140例);48+h~14d(119例)3个时间段。发病≤6h患者随机分为通脑活络针刺(针刺)组、溶栓组(尿激酶溶栓)、降纤组(巴曲酶降纤),其余两个时间段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体针组、常规治疗(常规)组。评价治疗后1、3、7、14、28、90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后14、28、90d的独立生活能力量表(BI)指数变化。结果≤6h时间段针刺组和溶栓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降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90天时BI>95分的百分比,针刺组与溶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降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两个时间段(发病时间6+~48h,发病时间48+h~14d),针刺组分别与体针、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90天时BI>95分的百分比,针刺组与体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脑活络针刺疗法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致残程度及提高生活能力方面有较好疗效。
李继英赵杨张臻年王敬卿范刚启张晖黄迟刘孔江郭志力陆艳顾兆军顾成光蒋晓林张红全亚萍陆卫卫朱建军程韫炜蔡忠民孙菊光
关键词:脑梗死时间窗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流抗氧应激的研究
:探索针灸对脑缺血再灌流脑组织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改良LONGA血管线栓脑缺血再灌流大鼠模型,对104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Ⅰ组、模型Ⅱ组、电针Ⅰ组、电针Ⅱ组、电针预防组、药物组(丹参注射液(0.3g/kg)或褪...
李忠仁崔龙郭志力沈梅红马骋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电针
针刺配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46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为针刺加药物(丹参注射液)治疗组(简称治疗组)46例,药物对照治疗组(简称对照组)42例。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价疗效,并观察头颅CT图象和血清SOD、GSH-px、MDA、NO、NOS含量变化。结果:治疗15d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43%,对照组为61.90%,2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头颅CT图象有效率治疗组为51.61%,对照组为45.16%,2者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血清SOD、GSH-px值升高,MDA、NO、NOS值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早期介入急性脑梗死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血清SOD、GSH-px的活力,降低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血清NO和NOS含量。
郭志力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丹参注射液GSH-PXMDANOS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