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艳梅
- 作品数:26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技术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热变形误差(即热误差)是影响数控机床定位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机床热误差具有非线性等特点,将模糊控制技术与神经网络技术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技术。以MAKINO立式加工中心为对象,经过MATLAB仿真,结果表明模糊神经网络作为热误差的预报模型是理想的,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
- 岳红新郗艳梅石岩
- 关键词:热误差非线性模糊神经网络
- Pro/E行为建模技术的应用
- 2014年
- 行为建模是Pro/E的一个功能扩展模块,文章介绍了行为建模的功能及用途,它将CAD软件解决工程问题的性能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比较繁琐和复杂的问题可以快速得到解决,对其他系列产品的设计开发具有广泛的参考借鉴价值。
- 郗艳梅张鹏程岳红新石岩
- 基于球栅阵列引线键合封装结构的可靠性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引线键合是集成电路第一级组装的主流技术,也是电子器件迅速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但应用于引线互连技术还有许多有待研究的问题。介绍引线键合的主要失效形式、影响因素、焊点可靠性、爆裂问题以及研究方法等,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研究引线键合封装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
- 范晋伟郗艳梅邢亚兰
- 关键词:引线键合热应力有限元
- PBGA封装热应力研究与热特性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芯片面向上的塑料球栅阵列封装在今天是非常流行的,而电子封装使用多种性能各异的材料,由于这些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各不相同,把其组合成一个整体后,在使用过程中当温度变化时,在不同的材料界面会产生热应力。建立了完全焊点阵列形式的二维模型,采用稳态条件下局部温度加载方式,对塑料球栅阵列封装的热应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和ANSYS软件分析。
- 范晋伟郗艳梅邢亚兰
- 关键词:封装热应力有限元分析ANSYS
- 关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被引量:9
- 2012年
- 文中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在教学中,成功将主线贯穿法、模块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大大提高,教学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 岳红新李国芹郗艳梅
- 关键词:模块教学多媒体
- 基于Pro/E行为建模的复杂件长方体包围盒求解
- 2009年
- 对于复杂件模型,利用Pro/E的行为建模技术,设置优化参数并建立分析特征,最后通过计算完成了复杂件的最小包长方体包围盒的优化求解。实例表明,利用Pro/E行为建模技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满足工程标准的最佳设计。
- 张鹏程郗艳梅李国顺茹江燕
- 关键词:包围盒
- 利用可行域的矩形布局求解方法被引量:3
- 2010年
- 针对矩形布局求解问题,研究和分析矩形在布局空间中的可行域,提出一种以矩形可行域为依据的布局求解方法,其内容包括矩形可行域的确定、布局空间的分割和确定以及布局子空间的选择等算法。算例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布局方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布局求解方法,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 张鹏程郗艳梅李国顺茹江燕
- 关键词:可行域
- 一种新型2SPS+PUP并联机床的工作空间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分析了一种新型2SPS+PUP并联机床的工作空间。首先简要介绍了2SPS+PUP并联机床的结构组成,并在三维软件环境中建立了其模拟机构;其次,采用计算机辅助变量几何技术求解了2SPS+PUP并联机床的工作空间,由于机床结构的对称性,完整的工作空间可用求得一半工作空间后镜像的方法得到;最后,从位置空间和姿态角两个方面对2SPS+PUP并联机床和2SPS+UP并联机床的工作空间进行了定量比较,结果表明2SPS+PUP并联机床工作空间相对较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石岩岳红新郗艳梅路懿
- 关键词:并联机床
- 基于Fluent的空气静压径向轴承动压效应的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文中基于FLUENT软件以气体为研究对象,建立孔式空气静压径向轴承三维实体计算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分析在不同转速下气膜上的压力分布,得出了轴承的承载力随着转速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 李国芹岳红新郗艳梅
- 关键词:FLUENT空气轴承承载力动压效应
- 一种基于行为建模技术的弹簧优化设计新方法
- 2014年
- 将基本结构参数作为弹簧的设计变量,优化目标为弹簧的最小质量,设计约束条件包括强度、刚度、稳定性等要求,建立了圆柱螺旋弹簧优化设计的模型。采用行为建模方法设置优化参数并建立分析特征,对机械弹簧进行优化设计,方便快速地获得了符合设计要求且质量最小的弹簧,为弹簧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与方法。
- 郗艳梅张鹏程岳红新石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