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波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地质
  • 1篇灯影组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质地球化学
  • 1篇地质地球化学...
  • 1篇滇西
  • 1篇岩溶
  • 1篇岩溶作用
  • 1篇岩石
  • 1篇岩石组合
  • 1篇页岩
  • 1篇页岩气
  • 1篇志留系
  • 1篇三叠
  • 1篇三叠统
  • 1篇砂岩
  • 1篇上三叠统
  • 1篇上新世

机构

  • 5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作者

  • 5篇邹波
  • 4篇王国芝
  • 2篇黄盛
  • 1篇刘树根
  • 1篇邓江红
  • 1篇高媛
  • 1篇徐国盛
  • 1篇王东

传媒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滇西昌宁“无量山群”碎屑锆石的年代学特征及意义
已有文献资料表明,典型的无量山群属晚古生代地层。滇西昌宁地区的“无量山群”分布于澜沧江断裂带两侧,主要由浅变质的陆源碎屑岩组成,与周围地层呈断层接触,前人对其形成时代的认识存在晚古生代和中生代之争。本文运用碎屑锆石U-P...
邹波
关键词:岩石组合沉积物源构造地质
云南绿春下志留统-上三叠统砂岩碎屑组分与物源分析
2013年
通过对云南省绿春地区下志留统—上三叠统地层中砂岩岩屑成分的统计分析,研究了沉积物物源的变化及其所代表的构造意义。研究区砂岩碎屑组分源区大地构造背景的判别结果表明,下志留统—中石炭统砂岩中的沉积物物源为混合造山带砂岩源区,而中二叠统—上三叠统砂岩中的沉积物物源为火山弧造山带源区。下志留统—上三叠统砂岩物源的属性经历了从再循环造山带到火山弧造山带的转变。志留纪—早二叠世为被动陆缘盆地发育时期,砂岩的物源主要来自于盆地边缘的造山带;到中二叠世,随着哀牢山洋盆向西俯冲,洋盆逐渐关闭,研究区由之前的拉张环境转变为挤压环境,盆地性质转变为弧后盆地,此时盆地沉积物的物源应来自于研究区东侧的火山弧。
邹波王国芝
关键词:砂岩物源分析火山弧
青藏高原东南缘中甸地区上新世快速隆升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被引量:5
2014年
运用裂变径迹年代学方法对青藏高原东南缘中甸地区三叠系的5件磷灰石样品的低温热年代学特征进行分析,获得样品的热演化史,并约束研究区的构造隆升剥露过程.样品的热史模拟结果表明,磷灰石样品基本反映了相同的低温段热演化史.所有样品在沉积后所经历的埋藏温度曾经高于最大退火温度,表明所有样品在记录径迹前都曾完全退火.磷灰石裂变径迹温度-时间轨迹表明,研究区的构造隆升主要集中在2个时间段,即10.2~5.2 Ma B.P.和5.2 MaB.P.至今.5.2 MaB.P.以来的构造隆升事件对整个研究区剥露过程的影响相当广泛,表明研究区在上新世时期曾经历区域性的快速构造隆升事件;所有样品在上新世(5.2Ma B.P.左右)都经历了一次快速的隆升,表明研究区在上新世经历了一次快速构造隆升剥露过程.
邹波王国芝邓江红
关键词:青藏高原裂变径迹热史模拟构造隆升
四川盆地北缘灯影组古岩溶作用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2012年
四川盆地北缘的灯影组呈环带状展布于米苍山复背斜的两翼,中—晚元古界火地垭群中—深变质火山碎屑岩和晋宁—澄江期岩浆岩位于复背斜的核部,震旦系—志留系地层出露于古隆起的周边。研究区的灯影组总厚288~980 m,从下到上可以分为3个岩性段,在侧向上各岩性段的厚度变化较大、岩性也有明显变化。灯一段岩性主要为多个葡萄状白云岩→雪花状白云岩→泥、微晶白云岩或葡萄状白云岩→颗粒白云岩→泥晶白云岩的韵律,葡萄状构造和雪花状构造发育,溶孔发育。
王国芝王东黄盛邹波高媛
关键词:地质地球化学古岩溶四川盆地
中上扬子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区优选被引量:11
2012年
将中上扬子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与具有相似构造沉积背景的Fort Worth盆地Bar-nett页岩进行对比研究,揭示龙马溪组页岩与Barnett页岩的相似性和变形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与Barnett页岩具有相似的沉积背景、岩性组合和隆升演化模式,但龙马溪组页岩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形的改造和叠加,不同构造单元的变形强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断裂组合及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裂缝,构造变形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上扬子区龙马溪组页岩气的成藏和破坏。根据龙马溪组页岩现今的残存厚度,结合构造变形的强度,提出川南和川东鄂西页岩发育带均为有利的页岩气勘探潜力区带,但川南页岩发育带优于川东鄂西页岩发育带。两个有利勘探区带内变形相对较弱、远离断裂带和原生裂缝不甚发育区是页岩气富集成藏的有利区域,应为页岩气藏勘探的首选目标区。
黄盛王国芝邹波刘树根徐国盛
关键词:龙马溪组页岩气裂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