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晓平

作品数:216 被引量:461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6篇期刊文章
  • 83篇会议论文
  • 1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9篇医药卫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社会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94篇内镜
  • 41篇胰腺
  • 36篇超声
  • 35篇肿瘤
  • 23篇胆管
  • 23篇细胞
  • 20篇黏膜
  • 20篇超声内镜
  • 19篇切除
  • 17篇十二指肠
  • 16篇黏膜下
  • 16篇膜下
  • 16篇病理
  • 15篇乳头
  • 15篇胃癌
  • 15篇内镜黏膜
  • 14篇诊治
  • 13篇胰腺癌
  • 12篇消化道
  • 12篇疗效

机构

  • 216篇南京大学医学...
  • 10篇南京医科大学
  • 9篇南京大学
  • 4篇南京中医药大...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南京市高淳人...
  • 2篇东南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哈佛医学院
  • 2篇南京鼓楼医院
  • 2篇伯克利南京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徐州市第一人...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216篇邹晓平
  • 75篇王雷
  • 61篇吕瑛
  • 32篇张晓琦
  • 29篇沈永华
  • 25篇彭春艳
  • 22篇凌亭生
  • 22篇徐桂芳
  • 21篇沈珊珊
  • 21篇姚玉玲
  • 20篇诸葛宇征
  • 19篇李运红
  • 19篇曹俊
  • 17篇张松
  • 16篇陈敏
  • 16篇张明
  • 15篇徐肇敏
  • 15篇吴毓麟
  • 14篇朱浩
  • 14篇张以洋

传媒

  • 53篇中华消化内镜...
  • 12篇中华消化杂志
  • 11篇胃肠病学
  • 6篇中国临床研究
  • 3篇实用肝脏病杂...
  • 3篇中华胰腺病杂...
  • 3篇The 14...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山东医药
  • 2篇肝胆外科杂志
  • 2篇临床消化病杂...
  • 2篇中国医学前沿...
  • 2篇2009中国...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祝您健康

年份

  • 1篇2025
  • 13篇2024
  • 6篇2023
  • 27篇2022
  • 14篇2021
  • 19篇2020
  • 22篇2019
  • 28篇2018
  • 22篇2017
  • 13篇2016
  • 10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 10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1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2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血管球瘤的诊断及治疗(附7例报告)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胃血管球瘤患者的临床、影像、病理资料、治疗方法和随访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胃血管球瘤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或腹部不适,4例肿瘤位于胃窦部。7例患者术前均接受胃镜及超声内窥镜检查,3例患者术前接受腹部CT检查。7例患者术前均没有明确诊断为胃血管球瘤,3例考虑为胃间质瘤,1例考虑为胃异位胰腺,1例考虑为胃脂肪瘤,2例诊断为胃黏膜下肿瘤。7例患者均接受肿瘤手术切除术,包括内窥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内窥镜下全层切除术(EFR)、内窥镜经黏膜下隧道切除术(STER)、腹腔镜胃肿瘤切除术等。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胃血管球瘤。患者术后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1例女性患者失访,6例患者随访过程中未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胃血管球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胃窦部多见;胃血管球瘤的确诊需要依靠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是治疗胃血管球瘤的最有效方法,ESD、EFR、STER等内窥镜下切除胃血管球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赵晶晶徐桂芳邹晓平
关键词:血管球瘤胃血管球瘤
RRP15通过铁死亡调节肝细胞癌对索拉非尼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2024年
背景:敲减核糖体RNA加工蛋白15(RRP15)可抑制肝细胞癌(HCC)增殖和生长,但其与HCC对索拉非尼敏感性之间的关系尚无文献报道。目的:探讨RRP15是否参与调节HCC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人肝癌细胞株中的RRP15表达。通过感染敲减或过表达慢病毒调节肝癌细胞RRP15表达水平,以CCK-8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RRP15表达改变对肝癌细胞索拉非尼敏感性的影响;通过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Fe2+、脂质过氧化物、还原型谷胱甘肽等铁死亡标志物水平探究RRP15表达改变对铁死亡的影响。以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联合敲减RRP15验证RRP15对索拉非尼敏感性和铁死亡的调节作用。以裸鼠皮下成瘤实验进一步明确RRP15表达与索拉非尼敏感性的关系。结果:索拉非尼能诱导肝癌细胞RRP15表达上调。肝癌细胞的RRP15表达水平与其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呈负相关,敲减RRP15可增强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和索拉非尼诱导的铁死亡,表现为肝癌细胞活性和集落形成能力进一步降低,细胞内ROS、Fe2+和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Ferrostatin-1处理则能有效逆转敲减RRP15的上述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敲减RRP15系通过抑制p62-KEAP1-NRF2信号通路诱导肝癌细胞铁死亡和索拉非尼增敏。动物实验表明敲减RRP15联合索拉非尼处理能更有效地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结论:抑制RRP15可增强HCC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促进铁死亡相关。这一发现可能为提高HCC患者对索拉非尼的治疗反应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赵赛利王章定王凤兰王雷张斌邹晓平
关键词:索拉非尼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及超声内镜特点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s)的临床、病理及内镜特点。方法总结2002年1月至2011年01月24例PNETs患者的资料。15例患者术前进行超声...
徐桂芳吕瑛张晓琦李运红于成功邹晓平
关键词: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内镜特点胰岛细胞瘤
文献传递
用于胃肠吻合的双球囊导管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胃肠吻合的双球囊导管装置,其包括注液组件、双球囊组件以及连接所述注液组件和双球囊组件的支撑装置,所述注液组件包括第一球囊注液接口、导丝接口以及第二球囊注液接口,所述双球囊组件包括双球囊导管装置以及分...
邹晓平王雷韦建宇沈正华孙佳铃李常青
文献传递
内镜下表现为痘疮样结节的胃十二指肠结核一例
2018年
患者男,73岁,主因“上腹隐痛不适1个月余”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诱因感上腹部隐痛不适,进食后尤甚,无反酸烧心、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畏寒发热、低热盗汗、咳嗽咳痰。既往否认结核病史,有高血压病史5年,口服厄贝沙坦150mg/d降压,血压控制尚可。
窦晓坛吴毓麟凌亭生孙琦邹晓平
关键词:内镜下表现痘疮样高血压病史结节上腹部隐痛上腹隐痛
Roux-en-Y吻合术后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肠吻合旁路辅助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进展(含视频)
2024年
Roux-en-Y吻合术为消化系统外科手术常用术式,主要包括Roux-en-Y胃旁路术与Roux-en-Y胆肠吻合术。Roux-en-Y吻合术后患者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内镜医师面临的一项挑战。针对这一临床难点,一项新技术——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肠吻合旁路辅助ERCP,应运而生。该技术在超声引导下创建胃肠吻合旁路,缩短ERCP行镜距离,与现有的各项辅助ERCP技术相比,在插管成功率、操作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费用等方面都具备优势。本文介绍该项辅助ERCP技术的发展过程、适应证、操作步骤、临床疗效、并发症等方面,以期促进该技术在我国的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吴瑞沈珊珊邹晓平邹晓平张斌
关键词:腔内超声检查ROUX-EN-Y吻合术
单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术的扩张时间对胆总管结石内镜下取石的影响
沈永华李运红姚玉玲王雷邹晓平
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内镜医生的视角
邹晓平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十二指肠病变的疗效评估被引量:4
2018年
背景: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多为良性,部分有恶变潜能。因其解剖结构特殊,临床处理棘手。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十二指肠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行ESD治疗的96例十二指肠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6例病变分别位于十二指肠球部(50.0%)、球-降交界部(12.5%)和降部(37.5%),病变直径(2.3±1.6)cm。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ESD,手术时间(22±36)min。17例(17.7%)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术中穿孔发生率为9.4%,迟发性穿孔3.1%,迟发性出血3.1%,电凝综合征2.1%;16例患者经内镜下处理或对症处理后好转。病理诊断以Brunner腺瘤最为多见(31.2%),其次为腺瘤性息肉(24.0%)和高分化神经内分泌瘤(G1,10.4%)。病变完整切除率为97.9%,2例患者术后病理分别提示侧切缘和基底切缘阳性,但未追加手术。术后内镜随访2~60个月,无患者复发。结论:ESD治疗十二指肠病变安全、有效,可作为十二指肠疾病微创治疗的良好选择。
窦晓坛夏满奎凌亭生王雷吕瑛张晓琦张以洋邹晓平
关键词:十二指肠疾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并发症
一种靶向肝星状细胞并抑制其激活的载药外泌体及其制备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靶向肝星状细胞并抑制其激活的载药外泌体,所述载药外泌体由用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的抗纤维化药物导入到具有肝星状细胞靶向性的外泌体中获得,所述具有肝星状细胞靶向性的外泌体来源于胰腺癌细胞系。本发明提供的肝星状细...
张舒朱运赵晶邹晓平王雷吕瑛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