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芳 作品数:33 被引量:92 H指数:6 供职机构: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一个新的A等位基因突变所致A亚型的血清学特点及家系调查 2023年 目的:1名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的男性患者的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正向和反向血型分别为O型和A型。本研究对其进行了包括基因分型和测序在内的多项实验及家系调查,以确定其亚型,并探讨该亚型的血清学特点。方法:用标准的血清学技术对先证者及其部分家系成员进行正反定型、反定型增强试验、H抗原鉴定、吸收放散试验、唾液血型物质试验,并利用PCR-SSP法进行ABO基因分型及6、7外显子测序。结果:先证者血型正定型为O型,但吸收放散试验可检出A抗原,反定型增强试验可检出抗-A1,唾液中有H物质但无A物质,血清学特征符合Ael亚型。基因测序分析显示,在A102的基础上发生了从未报道过的c.625T>G碱基替换,家系调查显示c.625T>G的碱基替换出现在了该家系的三代人中。结论:本研究确定了一个由c.625T>G突变引起的具有Ael血清学特征的新等位基因型,c.625T>G碱基替换导致A抗原减弱,这种突变可以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邱芳 丁琴丽 邹姣 邹丽萍 陈瑜 朱颖关键词:ABO血型 136例输血不良反应回顾分析 2011年 目的针对近年来我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分析,找出原因,尽量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切实保障输血安全、有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间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36例输血不良反应中,发生频率最高的为过敏反应占64.5%,其次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占11.8%,溶血反应占1.5%,血小板输注无效占22.2%。结论输血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已有百年历史,科学合理用血对促进患者康复及挽救生命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但由于血液的复杂性,输血又是一把双刃剑,在治疗的同时又伴随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要充分权衡输血的利与弊,决不滥用、误用血液,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邱芳 朱颖 李海亮关键词:输血 用血安全 异常高效价抗A抗体致ABO血型不符一例 2010年 古桂英 鲁陈 邱芳关键词:抗A抗体 高效价 临床输血 血型不合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与血栓性微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3年 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是一组以非免疫性血管内溶血和缺血性器官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包括原发性血栓性微血管病[如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等]和继发性血栓性微血管病[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等]。目前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with a thrombospondin type 1 motif member 13,ADAMTS13)在TTP诊疗中的作用相对明确,但是否在其他血栓性微血管病的诊疗中存在同样重要的价值并不清楚,ADAMTS13作用于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的具体机制较为复杂。ADAMTS13在DIC、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以及严重肝损伤等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中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或许可作为该类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本文主要从ADAMTS13与血栓性微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及其在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邹姣 邱芳关键词: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栓性微血管病 改良抗人球蛋白法检测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在预防新生儿溶血病(HDN)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用经典的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改良的抗人球蛋白试验两种方法测定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此两种方法在预防新生儿溶血病中的差异及临床应用。方法:分别用经典的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改良的抗人球蛋白试验测定303例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并计算阳性率、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经典和改良的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的阳性率分别为16.17%和17.4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在≤1∶32,1∶64,1∶128,≥1∶256时,以经典的抗人球蛋白试验为标准,改良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96%和99.39%。结论:经典和改良的抗人球蛋白试验在检测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的检测结果上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改良后的试验方法检测时间更短,操作更为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朱颖 毛慧玲 邱芳关键词:抗人球蛋白试验 IGG抗A(B)效价 孕妇 新生儿溶血 血栓弹力图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个体化成分输血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个体化成分输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2020年入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分为TEG指导组(TEG组)及传统常规凝血指导组(CCT组),每组随机抽取50例。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中红细胞(RBC)、冰冻血浆(FP)、血小板(PLT)、冷沉淀(CRY)输血量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再次手术率的差异。结果:TEG组及CCT组各血液成分的输血量比较,2组RBC输注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G组PLT、FP、CRY各输注总量均少于C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CCT组明显减少(P<0.05);2组间再次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个体化成分输血中,可通过合理调整输注剂量,提高输血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降低输血不良反应,节约临床用血。 陈瑜 温燕华 邱芳 邹丽萍 温小云 唐志贤 余俊建关键词:血栓弹力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输血 围术期 罕见类孟买血型的血清学特点和基因型及其输血选择 2023年 类孟买血型是孟买血型的亚型,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血型,主要根据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H抗原决定。常规检测时,由于其红细胞上A/B抗原表达极弱,易被误判为O型,常需通过吸收放散试验明确诊断。类孟买血型本质是红细胞上缺乏H抗原,其发生有遗传和基因突变2种原因。本研究通过对1例前列腺癌老年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发现其正反定型不相符,采用血型血清学常规试验、吸收放散试验及唾液型物质试验等进行血型初步鉴定,采用基因测序明确该患者血型为类孟买hnew/h9杂合子,交叉配血试验患者与A型和O型悬浮红细胞交叉配血主次侧均相容,为患者缓慢输注A型悬浮红细胞2U后,血红蛋白升高,自行出院。因此,分析类孟买血型标本的血清学特点和基因型,可提高类孟买血型的检出率,为该类患者制订合理的输血方案,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丁琴丽 邹丽萍 陈瑜 邹姣 邱芳关键词:类孟买血型 基因测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COPD组35例,根据病情分为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中的TGF-β1。结果COP... 胡蓉 邱芳 古桂英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文献传递 术前2次自体贮血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为节约血源,保证患者术中用血,寻求较为方便实用的术前自体贮血方法。方法本院2009年7月~2012年6月的择期手术患者30名,在术前采血2次,并对采血前后部分血液指标做比较分析。结果于术前d7~10第1次采血200~300 mL,待各项血液指标基本恢复后,于术前d3~5第2次采血400 mL,采集后3 d检测血液指标,Hb、Hct值明显下降,Ret明显上升(P<0.05),但尚能满足手术需要,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采集的所有血液均用于手术中,输血中及输血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术前采血2次(约600~700 mL)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具有推广价值。 邱芳 古桂英 刘午阳 吴志诚关键词:自体输血 外科手术 用血安全 江西省三级医疗机构输血科建设与持续改进调查分析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通过江西省三级医疗机构输血科建设与持续改进情况的调查分析,为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对输血科建设与临床输血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5月采用电子表格形式对江西省45家三级医疗机构输血科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问卷调查情况制定下发了《江西省医疗机构输血科建设与临床用血管理评估标准》(下称"标准"),以用于输血科建设持续改进;2014年10月依据"标准"对其中23家医疗机构输血科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输血科基本设施与制度建设、技术开展、仪器设备、人员结构等;对23家医疗机构2次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输血科在独立设置、用房面积、专职技术人员与必备仪器设备配置、输血培训、输血技术开展等方面建设较2013年有较大持续改进:1三级医疗机构独立设置输血科明显增加,占87.0%(P<0.05),平均用房面积由132m2提高至152 m2;2临床输血培训比例增加17.4%(P<0.05);3患者ABO、Rh D血型确认试验普及率达100%,其他技术开展亦有不同程度提高;4必备仪器设备配置中普通冰箱、普通离心机、37℃水浴箱、专用电话配置率达100%(P<0.05);5专职技术人员所占比上升11.5%,临床医师所占比提高3.2%。2)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和高学历人员所占比无明显变化,除ABO血型外其他输血技术开展有待提高,少数必备仪器设备配置率未达100%,信息化管理水平滞后。结论江西省三级医疗机构输血科在硬件设备设施、管理组织与制度、人员配置与培训、技术开展等方面建设均有不同程度持续改进,但仍存在少数必备仪器设备配置不全、信息化管理落后,技术开展较为局限,高学历高称职人才不足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完善。 吴承高 杨丽云 李松 杨鹃 饶美英 周根水 邱芳 乐爱平关键词:三级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