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明燕

作品数:34 被引量:373H指数:11
供职机构:安徽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聚类分析
  • 10篇后向轨迹
  • 8篇酸雨
  • 6篇气候
  • 6篇降水
  • 5篇气象
  • 5篇气象条件
  • 5篇强对流
  • 5篇强对流天气
  • 5篇降水PH值
  • 3篇影响因素
  • 3篇气候特征
  • 3篇气溶胶
  • 3篇污染
  • 2篇统计分析
  • 2篇能见度
  • 2篇空气质量
  • 2篇光学厚度
  • 2篇PM10
  • 2篇PM10浓度

机构

  • 29篇安徽省气象局
  • 4篇南京大学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合肥市气象局
  • 2篇山东省气象局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安徽省气象科...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安徽省大气探...
  • 1篇安徽省环境科...

作者

  • 34篇邱明燕
  • 19篇石春娥
  • 16篇张浩
  • 8篇谢伟
  • 8篇张平
  • 5篇周后福
  • 4篇张爱民
  • 4篇邓学良
  • 4篇姚叶青
  • 3篇翟菁
  • 3篇盛立芳
  • 2篇房岩松
  • 2篇张苏
  • 2篇李丽
  • 2篇黄向荣
  • 1篇庞华基
  • 1篇高会旺
  • 1篇周述学
  • 1篇邓淑梅
  • 1篇郑媛媛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中国标准化
  • 2篇高原气象
  • 2篇第26届中国...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气象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气象科技
  • 1篇山东气象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大气科学研究...
  • 1篇2007年中...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2006年灾...
  • 1篇武汉区域气象...

年份

  • 2篇2019
  • 4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雾的气候变化看城市发展对雾的影响被引量:37
2008年
利用安徽省78个测站近半个世纪的资料分析了安徽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并着重讨论了城市发展对雾的影响。安徽省雾的年代际变化趋势分布不均匀,以1980年为中心的10年是安徽年均雾日数最高的10年,以后呈减少趋势。根据两类城市年雾日数演变趋势,揭示城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雾的影响不同。最近30年,城市雾的消散时间明显推后,平均持续时间增加,雾内能见度下降。1985年之后,全省平均雾日数和合肥地区北京时间8时雾内能见距离与全省煤耗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反相关。城市雾发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城市热岛加强和大气气溶胶粒子增多共同作用的结果。
石春娥杨军邱明燕谢伟张浩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城市发展城市气候大气气溶胶
安徽省霾天气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利用1968-2007年安徽省霾日资料,对安徽省霾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霾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安徽各地年均霾日数分布很不均匀,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城市发展程度等有关,安徽年与四季霾日数均以江淮、沿江...
张浩谢伟石春娥邱明燕邓学良
关键词:地理分布
文献传递
安徽省污染型天气研究及其应用
石春娥邱明燕张浩张苏杨军姚叶青谢伟张平
项目系统地分析了安徽省污染型天气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借助于多种分析工具,研究了污染型天气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子;在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了基于Windows平台的“新一代酸雨资料采集处理系统”、“合肥市酸雨预报系统”和“合肥市...
关键词:
合肥市酸雨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19
2009年
利用合肥市气象局酸雨监测站1992~2007年资料,分析了该市酸雨年、季变化特征,及其与地面气象条件、地面污染物(SO2、NO2、PM10)浓度的关系;同时,应用轨迹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酸雨发生率与不同高度输送形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合肥市酸雨发生率秋季最高、夏季最低;年平均降水pH值呈下降趋势,酸雨频率呈增加趋势,尤其是pH值低于4.5的强酸雨在2001年之后出现频率增加显著,与近年来地面SO2浓度的快速增加趋势一致;中度以上强度酸雨出现频率随降水强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特点,中雨和大雨时最高,毛毛雨时最低;地面污染物浓度,尤其是SO2与降水酸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当地面SO2浓度高于40μg.m-3时,酸雨发生率接近90%;轨迹分析结果显示,合肥降雨酸度与输送形势关系密切,酸性降水发生率在低层以偏东北方向的轨迹最高,在中空(1500m)以偏东轨迹和西南轨迹最高,在高空(3000m)以偏西南轨迹最高.
邱明燕石春娥张浩张平周述学
关键词:酸雨降水PH值气象条件后向轨迹聚类分析
合肥市霾天气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60
2010年
分别应用费希尔最优分割法和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了1965~2005年间合肥霾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合肥霾天气发生频率与不同高度输送条件的关系.同时应用2001~2005年的资料分析了合肥霾的月、季分布特征及其与地面气象要素的关系.合肥各月平均霾日数呈W型分布,1月最多,8月最少,秋冬两季占全年霾日数的70%以上.41年来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期间发生了3次跃变,分别在1978、1992和2005年,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相一致.霾的发生频率与边界层中上部气团来向关系不大,但与其移动速度关系密切.近地面不同来向的气团对应霾的发生频率明显不同,霾易于出现的气团在春、夏、冬季主要来自偏东方向,秋季主要为本地气团以及来自偏北方向的气团.小风、高湿和偏东风是产生霾的有利条件.随着空气污染加重,霾的出现频率升高,当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时,霾的出现频率达到75%;高质量浓度的PM10并不意味着有霾出现,反之亦然.
张浩石春娥邱明燕谢伟
关键词: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气候跃变
气象条件对青岛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8
2004年
利用 2 0 0 2年 4月至 2 0 0 3年 10月多波段太阳光度计资料和同期的气象观测资料 ,分析了不同气象条件下青岛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变化。气象条件的转变与青岛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之间具有很好的响应关系 :南风盛行时会加大光学厚度 ,并增强气溶胶对 >5 0 0nm波段太阳辐射的散射能力 ;轻雾和霾在青岛气溶胶光学厚度中占有较大比重 ,而霾对 <5 0 0nm波段辐射的散射能力较强。
邱明燕盛立芳房岩松高会旺
关键词:气溶胶光学厚度气象条件
地表温湿度影响强对流天气的模拟研究
邱明燕周后福翟菁
该项目利用耦合了Noah陆面模式的非静力中尺度MM5模式,研究了土壤温、湿度资料在强对流天气模拟方面的影响。项目比较了模式在引入土壤温、湿度资料前后在强降水落区、降水TS技巧评分,模式的预报差异,分析了模拟差异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
安徽省浓雾气候特征及城市化对浓雾影响研究
石春娥张浩邱明燕谢伟
该项目属于基础研究。该项目系统地研究了安徽省雾、能见度和霾的空间分布与变化趋势,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可望为政府部门制定控制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有一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意义。另外,该项目利用多年资...
关键词:
关键词:浓雾城市化
合肥市酸雨污染特征以及污染物对其影响
利用合肥市气象局酸雨监测站1992~2007年资料分析了该市酸雨年、季变化特征,及其与地面污染物(SO、NO、PM)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合肥市酸雨发生率秋季最高,夏季最低,年平均降水pH值呈下降趋势,酸雨频率呈增加趋势...
邱明燕张平石春娥
关键词:酸雨降水PH值大气污染物
文献传递
基于数值模式和多普勒雷达的强对流天气预报技术被引量:15
2007年
基于数值预报模式MM5,结合不稳定指标和能量指标的诊断结果,得到短时潜势预警指标,进行强对流天气0~12h的短时预报;利用多普勒雷达信息产品提供的强对流天气风暴追踪信息,提取回波的移向和移速信息,进行强对流天气0~1h的临近预报;均用一个强对流天气过程,来具体说明短时潜势预报和临近预报状况及其与实际情况的对比;应用短时潜势预报技术对近年来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试用。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对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临近预报技术有一定的预报价值。
周后福郑媛媛邱明燕
关键词:MM5多普勒雷达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