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继岿
- 作品数:209 被引量:1,664H指数:21
-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儿科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表达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研究从儿科肺炎患者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和常见的7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特征。方法56株鲍曼不动杆菌(AB)收集自2006年分离的儿科临床肺炎患儿的深部痰培养标本,均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GNI和GNS卡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结果检测的56株鲍曼不动杆菌菌有8株呈多重耐药性,阳性率14.29%,8株多重耐药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均耐药,其余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均敏感,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率14.29%。除呋喃妥因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和头孢曲松外其它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15%以下。7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中检出2株aac(3)-Ⅱ(3.57%),2株aac(6')-Ⅰb(3.57%),4株aac(6')-Ⅱ(7.14%),6株ant(3″)-Ⅰ(10.71%);aac(3)-Ⅰ、ant(2″)-Ⅰ和aac(6')-Ⅰad均阴性。对3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均检出了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论(1)儿科患者虽然极少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但由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可借助于整合子、转座子和质粒等在同种和异种细菌间传播,使其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也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2)鲍曼不动杆菌儿科患者分离株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与aac(3)-Ⅱ、aac(6')-Ⅰb、aac(6')-Ⅱ和ant(3″)-Ⅰ四种基因有关。不同地区细菌的修饰酶基因有很大差异,而儿童与成人患者亦有不同,因此要重视儿科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和耐药基因研究。
- 赵瑞珍郑跃杰陈乾邓继岿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儿科患者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
- 住院患儿百日咳相关性肺炎30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9
- 2018年
- 目的探讨百日咳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经百日咳鲍特菌培养或PCR确诊为百日咳的住院患儿,按病程中胸X线片或肺部CT结果显示有无肺炎分为2组,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的百日咳住院患儿共501例,确诊为肺炎的患儿309例,年龄中位数3(2,6)月龄;252例(81.6%)有典型痉挛性咳嗽,69例(22.3%)有气促,105例(34.0%)有发绀。影像学提示肺炎是在咳嗽开始的第1~66天,中位数9(5.5,15.0)d。共感染病原检出的首位为:呼吸道合胞病毒(20例)。306例百日咳患儿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疗程平均(8.2±3.6)d,均有明显好转,无死亡病例。肺炎组中男性患儿多见[62.1%(192/309)比50.3%(95/189),χ2=6.768,P=0.009];年龄小于无肺炎组[3(2,6)比4(2,6)月龄,Z=32.91,P=0.000];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多于无肺炎组[13.3%(41/309)比5.8%(11/189),χ2=6.957,P=0.008]。性别(男)、年龄、合并基础疾病为百日咳相关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48、1.486、2.695,P=0.008、0.036、0.005)。
结论肺炎作为百日咳的并发症,在住院患儿中非常容易见到,住院时间更长;男性、年龄小、有基础疾病的百日咳患儿更易发生,特别是病程的前2周。
- 许美雷炎玲谭锟邓继岿
- 关键词:百日咳肺炎
- 深圳地区CAP患儿流感嗜血杆菌对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儿童流感嗜血杆菌(Hi)对7种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产酶率以及感染患儿的年龄分布情况,以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E-test法测定从患儿的深部吸痰标本分离的嗜血杆菌72株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以头孢硝噻吩(Nitrocefin)棒测定β-内酰胺酶的产生率。结果β-内酰胺酶的产生率为25%,Hi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22.22%,对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头孢克罗、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为0,对氧氟沙星、阿齐霉素的耐药率均为2.78%。氨苄西林的MIC90为24 mg/L,要远远高于其他抗生素。结论深圳地区Hi的β-内酰胺酶的产生率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都较高,其作为首选药物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提醒临床医生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 赵瑞珍郑跃杰马东礼邓继岿王红梅孙丽芳
- 关键词: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抗菌活性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抗病毒治疗的相关因素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住院患儿的疗效及选择与否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的IM患儿,分成阿昔洛韦(ACV)治疗组和非抗病毒治疗组,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370例患儿,年龄中位3.6岁,各年龄段占比:<3岁(25.9%)、3岁~<6岁(53.0%)、6岁~<10岁(17.6%)和≥10岁(3.5%),男∶女=1.5∶1。370名患儿中42.4%(157/370)接受ACV治疗,57.6%(213/370)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感染科收治52例,均未接受抗病毒治疗,非感染科收治318例,其中157例为ACV组,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非感染科患儿中38例合并肝功能异常,其中23例(60.5%)为ACV组,15例(39.5%)为非抗病毒治疗组,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60)。与非抗病毒治疗组相比,ACV组患儿的住院天数更长、住院费用更高(P<0.001),发热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ACV组患儿的异型淋巴细胞数恢复得更快(P=0.001)。结论IM住院儿童以男童为主,3~6岁多见,接受ACV治疗并不能缩短IM患儿发热持续时间及住院天数,也不能减轻住院费用。感染专科医生更倾向于不使用抗病毒药物,肝功能异常不影响抗病毒治疗的决策。倡议减少对IM使用抗病毒药物。
- 庄洁新姜曼邓继岿
- 关键词:儿童抗病毒治疗肝功能异型淋巴细胞
- 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伴蜂窝织炎1例报告被引量:3
- 2016年
- 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hospital acquired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HA-MRSA)是院内感染的重要革兰阳性球菌,临床多表现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外科感染或侵入性导管相关感染以及无明显临床表现的菌血症,药敏多为多重耐药。
- 魏雪梅何颜霞邓继岿
-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万古霉素血药浓度
- 靶序列富集多重PCR在儿童肺炎细菌性病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 目的
探讨靶序列富集多重PCR在儿童肺炎多种细菌性病原联合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本地区儿童肺炎的细菌性病原分布,期望建立针对儿童肺炎常见细菌性病原快速、敏感、特异的诊断方法,指导临床进行肺炎的病因学诊断并合...
- 邓继岿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肺炎病原学儿童
- 文献传递
- 负压性肺水肿6例临床分析
- :分析负压性肺水肿(NPP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1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6例NPPE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等检查、治疗经过和转归及气道梗阻病因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6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1...
- 陈杰华郑跃杰王姝马红玲王文建邓继岿黄文献何颜霞
- 关键词:负压性肺水肿儿童患者病理诊断
- 肺活检对儿童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06年
- 郑跃杰张青麻晓鹏邓继岿干芸根夏培
- 关键词:弥漫性肺间质疾病肺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电视辅助胸腔镜经皮肺穿刺活检肺部肿块
- 甲型H1N1流感引致塑型支气管炎八例分析被引量:21
- 2012年
-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引致塑型支气管炎(PB)的诊治特点。方法对2009年和2010年2年冬季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例甲型H1N1流感引起的PB患儿的临床表现、支气管镜检查及其吸出物的病理、治疗经过和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均为男性;年龄3岁3个月~6岁6个月;其中2009年冬季5例,占同期因H1N1流感住院患儿的3.3%(5/150);2010年冬季3例,占同期因H1N1流感住院的15.8%(3/19)。2例伴有基础疾病,1例为支气管哮喘,1例为过敏性鼻炎和皮肤过敏。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咳嗽和咯痰,喘息2例,呼吸困难5例。诊断均为重症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其中伴肺不张5例,气胸2例,纵隔气肿1例,胸腔积液1例,2例可疑支气管异物。7例人住ICU,5例呼吸衰竭,3例需要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所有患儿均使用可弯曲支气管镜检查,吸出树样支气管管型,病理检查7例为纤维素性渗出,伴有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1例为纤维素性渗出伴坏死改变。所有患儿经过吸除树样支气管管型后,病情得到明显改善,无死亡病例。结论PB是一种潜在危及生命的甲型H1N1流感的合并症之一,临床上出现急性起病、进行性呼吸困难,伴有肺不张或实变时,应该想到本病,尽早进行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 郑跃杰邓继岿卢志威马红玲李晶王莉
- 关键词:儿童
- 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坏死性肠炎一例被引量:2
- 2014年
- 患儿 男,2岁8个月,因“发热、精神差4d,惊跳1d”于2014年5月17日就诊于我院.患儿入院前4 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8℃,精神差,有非喷射状呕吐,在当地诊所就诊,予肌注及口服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病情无明显好转.入院前1 d患儿出现嗜睡、惊跳、双眼上翻,入院前2h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查体发现患儿足部皮疹(皮疹出现时间家长描述不清),诊断为“重症手足口病、病毒性脑干脑炎”,给予生理盐水扩容、甘露醇及呋塞米降颅压、米力农强心、苯巴比妥肌注后转至我院.患儿既往体健,无过敏性疾病史,否认手足口 病接触史.
- 魏雪梅何颜霞邓继岿杨卫国
- 关键词:手足口病急性坏死性肠炎生理盐水苯巴比妥肌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