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国志

作品数:10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肾癌
  • 6篇细胞
  • 5篇肿瘤
  • 5篇基因
  • 4篇膀胱
  • 3篇激酶
  • 3篇膀胱肿瘤
  • 2篇蛋白
  • 2篇胸苷
  • 2篇胸苷激酶
  • 2篇治疗肾癌
  • 2篇杀伤
  • 2篇肾肿瘤
  • 2篇透明细胞
  • 2篇细胞癌
  • 2篇腺病
  • 2篇腺病毒
  • 2篇基因治疗
  • 2篇Α-IFN
  • 2篇癌细胞

机构

  • 10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0篇赵国志
  • 9篇郑少斌
  • 6篇谭万龙
  • 4篇姜耀东
  • 3篇刘阳
  • 2篇吴芃
  • 2篇药晨
  • 2篇郁兆存
  • 2篇吴元东
  • 2篇朱文辉
  • 2篇赵俊峰
  • 2篇谢毅
  • 1篇何方刚
  • 1篇黄河
  • 1篇赵善超
  • 1篇张香梅
  • 1篇杨旭凯
  • 1篇熊林
  • 1篇张辉见
  • 1篇陈彤

传媒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溶瘤病毒联合丝裂霉素对膀胱癌细胞体内外杀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溶瘤病毒与丝裂霉素联合应用对膀胱癌T-24细胞体内外生长的抑制效应和机制。方法将溶瘤病毒不同的感染复数或与丝裂霉素(0.1mg/L)联合应用,通过细胞生长抑制实验及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其对膀胱癌T-24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与单独应用相比,溶瘤病毒与低剂量的MMC联合可明显抑制T-24细胞体外生长,诱导T-24细胞凋亡,裸鼠体内肿瘤发生时间延迟,4周后肿瘤体积与单独应用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体外处理结果一致。结论溶瘤病毒与MMC联合应用可显著增强MMC对T-24细胞的杀伤作用,进一步提高膀胱癌的疗效。
赵国志谭万龙郑少斌吴远东谢毅朱文辉
关键词:溶瘤病毒丝裂霉素膀胱肿瘤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Skp2、p27~kip1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检测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和抑癌基因p27kip1在肾细胞癌(RC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细胞癌生物学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Skp2和p27kip1在80例肾细胞癌组织和4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1)Skp2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率高于正常肾组织(P=0.025);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Skp2阳性表达率升高(P=0.002),其表达率与肾癌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2)p27kip1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率低于正常肾组织(P=0.007);p27kip1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级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与肾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3)Skp2与p27kip1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273,P=0.014)。结论肾细胞癌中Skp2蛋白的过度表达与p27kip1蛋白降解增强有关,提示Skp2可能在肾细胞癌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药晨郑少斌吴芃张辉见姜耀东陈彤齐桓赵国志赵俊峰
关键词:肾肿瘤组织芯片S期激酶相关蛋白2抑癌基因P27
TFAR19(PDCD5)蛋白在正常肾、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正常膀胱、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了解凋亡基因PDCD5在正常肾、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正常膀胱、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DCD5在肾透明细胞癌、膀胱癌的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63例肾组织切片和42例膀胱组织切片进行PDCD5的免疫组化染色。采用人工阅片评分及计算机辅助染色强度判定2种方法判断肾组织PDCD5的染色阳性率及染色强度,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及列联表的卡方检验和关联度测量判断PDCD5的表达与正常肾、肾透明细胞癌组织的相关性;采用人工阅片判断膀胱组织PDCD5的染色阳性率。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显示,在正常肾组织肾小管区中,PDCD5表达多呈强阳性,肾透明细胞癌组织表达随着分期的增加呈递减趋势。正常肾组织及各期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PDCD5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膀胱、膀胱癌组织中PDCD5无显著表达。结论PDCD5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肾透明细胞癌进程中的调控;PDCD5在正常膀胱、膀胱癌组织中表达程度极低。
熊林谭万龙郁兆存吴元东黄河赵国志朱文辉郑少斌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膀胱癌PDCD5TFAR19
偶发性肾癌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提高对偶发性肾癌的认识,达到早期诊治并了解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83例已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的偶发性肾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其他肾癌进行比较。结果偶发肾癌的发生率为30.7%,两组在性别、年龄上无统计学意义;B超检查是诊断偶发肾癌的最早手段,CT是最主要的手段;偶发性肾癌分期明显低于其他肾癌(P<0.01)、体积(平均肿瘤直径3.9cm)明显小于其他肾癌(P<0.01)、5年生存率(83.8%)明显高于其他肾癌;多变量分析显示TNM分期和肿瘤细胞的组织学分化是判断预后的指标。结论偶发肾癌的发现率并不低,B超和CT是发现偶发性肾癌的主要手段。TNM分期低、细胞高分化、早期发现和尽早根治性肾切除术是偶发性肾癌较好的预后因素。
赵俊峰郑少斌张香梅吴芃药晨杨旭凯赵国志姜耀东赵善超
关键词:偶发性肾癌肾切除术
腺病毒介导胸苷激酶基因联合α-IFN治疗肾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1型胸苷激酶(TK)基因联合α-IFN对肾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含T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人肾癌细胞株786-0,加用无环鸟苷(GCV)或联用α-IFN,用噻唑蓝(MTT)方法观察杀伤效应。建立786-0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瘤内注射腺病毒及腹腔注射GCV(50mg/kg),联合α-IFN时行瘤内注射,用药后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在对感染腺病毒的786-0细胞的体外杀伤实验中,TK+GCV组的细胞存活率为(68.57±1.41)%,α-IFN组的细胞存活率为(68.65±1.45)%,TK+GCV+α-IFN组细胞存活率为(35.07±1.43)%(P=0.000),两者之间有协同效应。在786-0裸鼠移植瘤模型中,TK+GCV联合α-IFN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结论:腺病毒为载体的自杀基因TK加前体药GCV联合α-IFN应用对人肾癌细胞的体内、外治疗效果明显。
赵国志郑少斌谭万龙刘阳
关键词:腺病毒载体基因疗法胸苷激酶基因干扰素Α
肾癌的基因治疗进展被引量:5
2008年
赵国志郑少斌
关键词:晚期肾癌基因治疗泌尿系统肿瘤膀胱肿瘤生物治疗
人膀胱肿瘤细胞的荧光标记及其移植模型的整体荧光成像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对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并建立其可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下直接观察肿瘤生长及转移的简便、可靠的原位移植模型。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标记基因导入人类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株中,经梯度浓度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细胞克隆并扩大培养,然后接种于裸小鼠膀胱壁内及颈部皮下,活体荧光成像系统直接观察肿瘤的生长与转移,并与常规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比较。结果经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膀胱肿瘤T24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绿色荧光,并可在体内、外持续稳定表达。膀胱原位接种5×105个转染后的膀胱肿瘤细胞后1周即可在荧光成像系统下观察到下腹部新生膀胱肿瘤发出绿色荧光,2周后膀胱肿瘤可被触及,4周后经解剖可在荧光成像系统下观察到腹膜后及盆腔淋巴结等远处转移。结论绿色荧光蛋白能够在T24人膀胱肿瘤细胞中长期稳定表达,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膀胱肿瘤T24细胞建立的裸鼠原位移植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膀胱肿瘤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新方法。
吴元东谭万龙谢毅郁兆存赵国志
关键词:膀胱肿瘤动物模型绿色荧光蛋白
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术前诊断、手术方法和患者的预后。其中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50.7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和(或)血尿,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I确诊有癌栓。结果21例手术者中,术前多普勒超及CT均可发现腔静脉癌栓,MRI对腔静脉癌栓的范围能更加清楚显示。手术均行肾癌根治加腔静脉内癌栓切除,术后随访0.5~5年,无瘤生存19例,2例手术后死亡。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I对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诊断率较高,可准确判断癌栓位置,对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者,积极行肾癌根治术加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是治疗肾癌合并静脉瘤栓的有效方法。
赵国志郑少斌谭万龙
关键词:肾肿瘤下腔静脉栓子
腺病毒介导胞嘧啶脱氨酶基因联合α-IFN治疗肾癌的实验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胞嘧啶脱氨酶(CD)自杀基因联合α-IFN对肾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含CD基因重组腺病毒感染人肾癌细胞株786-0,用噻唑蓝(MTT)方法观察加用5-氟胞嘧啶(5-Fc)或联用α-IFN后的杀伤效应.建立786-0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瘤内注射腺病毒,腹腔注射5-Fc(500mg/kg),联合应用α-IFN时行瘤内注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在对感染腺病毒的786-0细胞的体外杀伤实验中,CD+5-Fc组的细胞存活率为(67.40±1.27)%,α-IFN组的细胞存活率为(68.65±1.45)%,CD+5-Fc+α-IFN组细胞存活率为(34.67±2.38)%,(P=0.000),两者之间有协同效应.在786-0裸鼠移植瘤模型中,CD+5-Fc联合α-IFN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结论:腺病毒为载体的自杀基因CD加前体药5-Fc联合α-IFN可以明显增强抗肾癌效果.
赵国志郑少斌谭万龙姜耀东刘阳
关键词:腺病毒科胞嘧啶脱氨酶基因透明细胞
腺病毒介导CD—TK融合基因对肾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2009年
肾癌是常见的泌尿系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膀胱肿瘤。自杀基因治疗在晚期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无环鸟昔(GCV)及大肠杆菌胞嘧啶脱胺酶(CD)基因/5-氟胞嘧啶(5-FC)系统治疗机制不同,联合可产生协同效应。本研究旨在探讨联合TK/GCV、CD/5-FC系统在肾癌治疗中的价值。
赵国志郑少斌刘阳何方刚张勇姜耀东
关键词:CD/5-FC系统肾癌细胞融合基因杀伤作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自杀基因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