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凡
- 作品数:19 被引量:256H指数:9
- 供职机构: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玉米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优势及应用前景被引量:39
- 2005年
- 通过探讨如何科学储住“天上水”、保位“地下水”,最大限度地接纳一切形式(特别是一些10mm以内的微效降雨)的天然降水,保蓄土壤水分,将地面无效蒸发降到最低,大幅度提高天然降水及灌溉水利用率和效益的问题,分析了“玉米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的优点及特点,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 赵凡
- 关键词:全膜覆盖玉米土壤水库
- 旱作玉米提高降水利用率的覆膜模式研究被引量:101
- 2006年
- 通过对旱作玉米几种不同覆膜栽培模式降水利用率、玉米整个生育期的土壤水分监测、生育时期观测、经济性状及产量分析证明,旱作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是一项充分接纳和利用天然降水、最大限度保蓄土壤水分、显著提高降水利用率、提早成熟、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的旱作玉米栽培模式。
- 张雷牛建彪赵凡
- 关键词:旱作玉米降水利用率
-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条件下玉米穗部性状的数量关系研究被引量:11
- 2011年
- 对在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条件下的47个玉米杂交种的穗部性状与单株产量及穗部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和灰色关联度分析,并对灰色关联度高且相关系数显著者进行了多类型回归曲线拟合,并通过分析曲线方程的函数性质,明确了在该技术模式下,玉米穗部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以及数量特征和关键点。提出了在纯早地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条件下高产玉米杂交种所具有的穗部性状为出籽率高,千粒重适中,穗粒数较多,秃顶短的小籽粒中等穗型的品种。即协调的性状指标为出籽率在78%以上,千粒重250g左右,穗粒数560~580粒,穗粗5em左右,穗行数18—20行,秃顶低于1.4em的品种为宜。用相应参数和曲线图来定量描述各相关性状之间以及与产量的关系更加精确和直观,也能找出有生物学意义的关键点位置。
- 赵凡金胜利张光全火玉洁李桃汉小红
- 关键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穗部性状回归函数旱地
-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密度对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通过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模式下6个耐密型玉米杂交种不同密度(4.5、5.25、6.0、6.75、7.5万株·hm-2)的试验,研究了玉米产量及其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在本文研究密度范围内,玉米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高;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下降,二者呈二次曲线模式变化Y=-6417.314+5501.842X-396.330X2。结果表明,6个耐密型玉米杂交种在双垄全膜沟播技术模式下最佳密度为6.941万株·hm-2。此密度下各植株性状指标为:穗粒数为499.9粒、百粒重为38.63 g、出籽率为83.71%、穗长为17.5 cm、株高194 cm、茎粗2.14 cm、秃顶长1 cm。株高与密度之间为正相关,函数曲线是幂模型Y=140.607X0.16602,穗粒数、穗粗、茎粗、出籽率4个性状与密度之间为负相关,函数模型均为性状指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的三次曲线。秃顶长、穗长、百粒重与密度的关系呈二次曲线模式变化。密度与秃顶长之间为正相关,与穗长、百粒重之间为负相关。秃顶长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穗长、百粒重随密度的增加而呈单边下降的变化趋势。穗位高与密度的相关不显著。
- 赵凡陈政仁
- 关键词:玉米最适密度全膜双垄沟播植株性状
- 甘肃省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模式对土壤耕层养分影响初探被引量:7
- 2017年
- 对甘肃省11个地区的75个对比试验点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模式前后的土壤有机质进行差异显著性假设测验及土壤样本频数分布变化特点分析,研究表明:秸秆及绿肥还田后与还田前比较,土壤有机质平均增加0.569 g·kg-1,增加4.43%,11个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秸秆或绿肥还田后与还田前的差异显著性假设测验中,10个地区达到显著水平。全省各试验点秸秆与绿肥还田的作物产量较对照增产率在-1.74%~15.4%之间,平均为5.2%。有机质与全氮,有效磷、CEC和全磷有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伴随着有机质的提高,土壤有效磷、全磷和CEC有同步提高的趋势。全省各点秸秆及绿肥还田后与还田前土壤有机质及对照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频数分布呈偏态的正态分布,其峰偏向较大数值,说明有机质提升措施实施后,秸秆及绿肥还田的土壤有机质增加的样点较对照田多且集中度高。结果表明,秸秆及绿肥还田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及耕层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明显。
- 崔增团郭世乾赵凡
- 关键词:有机质秸秆还田土壤肥力因子
- 施氮和土壤水热条件对休耕季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研究施氮和土壤水热条件对河西绿洲灌区休耕季小麦玉米间作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方法】依托河西绿洲灌区地下淋溶长期定位监测试验,设置CK(不施肥)、CONV(常规施肥)、OPT(优化施肥)、OPT-N(减量施氮)和OPT+N(增量施氮)5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在休耕季监测小麦玉米间作农田土壤N2O通量动态变化,并建立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方程,绘制交互效应曲面图。【结果】整个休耕季,小麦玉米间作农田是土壤N2O排放的弱源,土壤反硝化过程起主要作用。2018年11月中旬—2019年2月中旬,N2O通量总体表现为吸收,CONV处理和OPT+N处理虽有较高的N2O排放,但是处理间N2O通量排放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在冬灌后,CONV、OPT、OPT-N、OPT+N处理N2O排放呈增长趋势,CK的N2O通量表现为吸收。通过交互效应曲面图发现10 cm地温与土壤N2O排放关联度最大,以及在交互作用的影响下,休耕季10 cm土壤地温与土壤N2O排放呈相反趋势。【结论】休耕季小麦玉米间作农田土壤N2O排放受生长季施肥影响较小,受土壤水热条件的影响较大。
- 刘姝彤马忠明马忠明王智琦赵凡
- 关键词:施氮土壤N2O
- 耕地土壤肥力因子演变的变化程度分析——以榆中县1987-2006年的变化为例被引量:9
- 2010年
- 对甘肃省榆中县20个乡镇的6个土壤肥力因子1987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结果和2006年土样检测结果进行了成对数据假设测验,以判定这6项指标的变化程度,并简要分析了土壤养分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6个指标中,pH值、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2006年与1987年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有机质含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经过近20 a的耕作,土壤全氮含量增加0.22 g/kg(P<0.01),碱解氮含量增加33.24 mg/kg(P<0.01),有效磷含量增加19.01 mg/kg(P<0.01),pH值下降0.32(P<0.05),速效钾含量下降50.73 mg/kg(P<0.01),有机质含量下降0.58 g/kg(P>0.05)。
- 赵凡沈玉梅何秀云牛建彪李胜克张继祖
- 关键词:耕地土壤肥力因子速效钾含量土壤养分变化碱解氮土壤全氮
- 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技术被引量:64
- 2004年
- 从选茬整地、科学施肥、选用良种、规格起垄、覆膜播种。
- 赵凡
- 关键词: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技术
- 矮壮素对红莴笋植株性状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 2015年
- 以永安红莴笋为试材,在3个生育时期叶面喷洒不同浓度的矮壮素,研究了矮壮素对红莴笋植株性状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的处理水平中,在莴笋莲座初期喷施矮壮素600倍液抑制莴笋茎部的伸长,增加茎粗周长的效果最明显,使茎上各部加粗较均匀,植株蹲实,从而可以提高莴笋的外观质量。浓度和施用时期2个处理间的交互作用对株高影响不明显,但对茎粗周长和单株产量的影响极显著,说明适时适量喷施矮壮素主要影响的是莴笋的茎粗周长,主要是通过增加茎粗周长来影响产量,即适时适量喷施矮壮素是获取莴笋高产的重要措施。
- 孙彦萍赵凡
- 关键词:矮壮素性状
- 一种水肥一体化智能精准灌溉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肥一体化智能精准灌溉装置,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底部栓接有移动轮,所述底盘的顶部栓接有水罐,所述底盘的顶部栓接有第一水泵,通过将第五连接管连通水源管,随后启动第二水泵对水源水进行抽出,随后排入水罐的内部,...
- 李锦成赵凡康蓉陈政仁周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