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小龙
- 作品数:4 被引量:1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大气科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近50a北半球和青藏高原地面及其高空温度变化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4
- 2003年
- 通过分析北半球和青藏高原地面平均气温与它们上空 5 0 0 h Pa平均温度、2 0 0~ 5 0 0 h Pa平均厚度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纬度带的趋势变化特征 ,了解其地面气温和其对流层中上层温度的年代际变化趋势以及相互关系。可以看到近 5 0 a地面气温和 5 0 0 h Pa温度年代际变化大致相同 ,2 0世纪 70年代中期之前都为降温 ,70年代中期以后为不同程度的升温。 2 0 0~ 5 0 0 h Pa厚度代表的对流层上层温度与对流层下层温度变化趋势相反 ,70年代前明显升温 ,70年代后明显降温。分析还表明 ,对流层各层温度在不同纬度和不同季节的变化也不同。
- 周宁芳屠其璞贾小龙
- 关键词:北半球青藏高原地面气温年代际变化对流层
- 东北地区汛期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分析被引量:36
- 2006年
- 针对东北地区汛期(7~8月)的情况,分析了造成汛期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汛期多(少)雨年,低层850hPa蒙古东南的气旋(反气旋)式距平环流、我国大陆东部的西南风(东北风)距平气流及日本南面的反气旋(气旋)式距平环流的共同作用加强(减弱)了低层西南暖湿气流在东北地区的辐合;多(少)雨年,中层500hPa中高纬西风带经向运动加强(减弱),从贝加尔湖以北的高纬地区到日本附近的高度场呈+-+(-+-)的波列分布。8月的环流形势比7月更容易造成严重旱涝,下游鄂霍茨克海和日本海阻塞高压的发展和减弱是造成8月降水异常的重要因子。考虑7月旱涝流型演变时,应着重关注南北向+-+的“波列”;而考虑8月旱涝流型演变时,则更应着重关注东西向-+-+-的“波列”配置。多、少雨年,高、低层的散度场、垂直速度场及水汽条件等物理量场都有明显的差异。
- 贾小龙王谦谦
- 关键词:汛期降水异常大气环流
- 近50a东北地区降水异常的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89
- 2003年
- 用诊断分析的方法对近 5 0 a东北地区降水异常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东北地区降水异常的季节变化明显 ,异常在 6— 8月最大 ,尤其是 7— 8月 ,异常峰值所在月有较明显的年际变化 ;近 5 0 a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呈现出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存在 3.1a的显著年际周期和 12 .5 a的显著年代际周期 ,同时还存在 2 6~ 2 8a、4~ 6 a的多尺度振荡周期 ;东北地区夏季多、少雨年全国降水异常的分布表现出了东北与华北东部同位相 ,与淮河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反位相的特征。夏季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及与全国降水异常的分布既有一致的时候 (5 0、70、90年代 ) ,也存在地域差异 (6 0、80年代 )
- 贾小龙王谦谦周宁芳
- 关键词:降水异常年际变化夏季
- 近50a青藏高原地面气温序列的重建被引量:4
- 2004年
- 利用NCEP/NCAR500hPa高空再分析资料插补得到青藏高原1950—2000年50个海拔在3000m以上台站500hPa完整可靠的月平均温度序列。基于青藏高原地面气温和其上空500hPa温度有着密切关系,设计了这50个台站地面月平均温度序列的回归方案,用回归估计值将近50a各台站的现有月平均气温记录进行补齐、延长,得到重建的高原台站完整连续的地面月平均气温资料,并对回归效果进行独立样本实验。重建的青藏高原地面气温资料能够真实地反应高原实际气温的变化特征。
- 周宁芳屠其璞贾小龙鞠晓慧
-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面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