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贝抗胜

作品数:86 被引量:427H指数:12
供职机构:粤北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韶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11篇科技成果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2篇手术
  • 16篇皮瓣
  • 14篇细胞
  • 14篇骨膜
  • 11篇腰椎
  • 11篇体外
  • 11篇骨折
  • 10篇缺损
  • 10篇外科
  • 10篇成骨
  • 8篇体外培养
  • 8篇细胞培养
  • 7篇止血
  • 7篇止血带
  • 7篇气囊止血
  • 7篇气囊止血带
  • 7篇椎间盘
  • 6篇岛状
  • 6篇腰椎间盘
  • 6篇人骨

机构

  • 70篇粤北人民医院
  • 21篇汕头大学
  • 10篇中南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2篇衢州市人民医...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85篇贝抗胜
  • 31篇吴强
  • 30篇熊英辉
  • 28篇刘建平
  • 15篇何小龙
  • 13篇唐华军
  • 11篇李康华
  • 10篇钟延东
  • 9篇方先来
  • 9篇李雄
  • 7篇何玉珍
  • 7篇李清梅
  • 7篇章良森
  • 7篇吴礼杨
  • 7篇邹金英
  • 7篇孟志华
  • 6篇杜志坡
  • 6篇杨献群
  • 6篇卢林俊
  • 5篇石广兴

传媒

  • 11篇中华显微外科...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4篇广东医学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华损伤与修...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临床医学
  • 2篇中华手外科杂...
  • 2篇广东医学院学...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9篇2005
  • 10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 2篇1996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在颈椎融合术中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
胡孔和吴强靳安民贝抗胜席新华包拥政朱文刚何小龙李文俊段扬
关键技术:其技术原理是利用HA与PLLA研制成的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通过模拟临床对此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植入颈椎间后行生物力学研究,发现其生物力学性能良好,对过伸性损伤、多节段颈椎病变和颈椎不稳的患者在行椎间减压B...
关键词:
关键词:颈椎椎间融合器生物力学
长管状骨再生骨膜形态学和成骨能力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1999年
目的 探讨长管状骨骨膜切取移植后供骨再生骨膜的组织结构、生成机制和成骨能力。方法 实验杂种犬 16条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4条。第 1组行胫骨骨膜次全切除 ;第 2组 :同第 1组 +滋养血管切断 ;第 3组 :同第 2组 +干骺血管切断 ( 1~ 3组均为双侧胫骨手术、左侧术后分期切取标本行光、电镜检查 ;右侧术后 8周行胫骨锯断钢板内固定 ,分期拍片 ) ;第 4组为对照组 ,仅行右胫骨锯断内固定和拍片观察。结果 第 1、2组术后 2周供区表面形成薄层组织膜 ,至 12周形态结构与正常骨膜相似 ,新生血管网与胫后、腓动脉的肌间隙支相通。第 3组“再生骨膜”始终为纤维组织。X线观察 :第 1、2组与对照组相同 ;第 3组未见骨折愈合现象。结论 再生骨膜的组织结构和成骨能力与正常骨膜相似 ,其形成机制与骨修复本能、健康骨质的基质作用、邻近组织血循的供养等因素有关 ;
贝抗胜刘建平刘文清徐明清吴义方
关键词:成骨能力长管状骨
经肛Soave术中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王立勇黄文卢艳萍余国珍贝抗胜马国栋何惠玲廖建恩
本项目针对各种治疗巨结肠手术中不同程度的所保留的无神经节细胞肠段或远端内括约肌这样一种病理状况,改良经肛门Soave拖出根治术。采用经肛Soave拖出根治术治疗小儿巨结肠,术中同时将直肠肌鞘及内括约肌背侧正中部分切除约1...
皮瓣修复截瘫病人骶尾坐骨部褥疮的护理体会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截瘫病人骶尾坐骨部复杂性褥疮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9例截瘫合并骶尾坐骨部褥疮病例 ,褥疮面积最大 17cm× 11cm ,最小 8cm× 6cm ,分别应用不同皮瓣修复创面 ,做好术前术后的皮肤和心理护理 ,术后保持正确卧位、加强皮瓣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9例皮瓣完全存活 ,褥疮均在手术后半月痊愈 ,术后随访半年至 2年 ,无 1例复发。结论 :截瘫合并骶尾坐骨部褥疮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 ,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手术后应加强皮瓣的观察和护理 。
黄水云贝抗胜
关键词:皮瓣截瘫护理合并症
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报道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行岛状筋膜瓣临床应用的可靠性 ,探讨皮瓣转位的范围。方法 :在小腿后侧设计及切取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筋膜皮瓣 ,逆行转位修复 2 3例小腿下段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皮瓣面积最大 15 cm×10 cm ,最小 6 cm~ 5 cm。结果 :2 0例皮瓣完全成活 ,2例远端皮缘浅表坏死 ,1例部分坏死。结论 :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血供可靠 ,操作简例 ,可以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跟后 3/ 4。
吴强贝抗胜章良森刘建平何小龙丘宏伟李云
关键词:腓肠神经岛状筋膜皮瓣软组织缺损
肢体气囊止血带个体充气压力值的临床研究
李清梅贝抗胜邹金英何玉珍蔡志敏杨少峰钟永善韩淑瑾饶一珍
该成果适用于肢体手术时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的设定。为使肢体手术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个体化,检测健康人不同周径肢体的动脉血流在气囊止血带下阻断的充气压力,制定以肢体周径(cm)作为个体充气压力值(kPa)。临床应用1020例,...
关键词:
关键词:肢体手术气囊止血带
人骨膜细胞体外培养的实验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骨膜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实验于2001-01/2003-10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骨科和医学动物实验室完成。采用常规细胞培养法进行人骨膜细胞体外培养,并采用倒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骨膜细胞生长情况、形态特征及超微结构。结果:①人骨膜培养活细胞光镜下形态:早期新生细胞呈梭形,饱满透明,立体感强;分裂期呈立方形或短柱状;后期由长梭形逐渐变成宽梭和不规则形,分泌功能旺盛。②人骨膜细胞电镜下超微结构:胞体呈梭形,膜面有少量微绒毛状突起,粗面内质网丰富,有大量异噬体等次级溶酶体,线粒体体积较小、基质致密有少量嵴。具有原代细胞生物形态学特征。结论:人骨膜成骨细胞可经体外培养大量增殖,且细胞传代进化后,其形态学结构与原代细胞无明显差异,可用于细胞移植。
刘建平贝抗胜吴强钟延东杨献群熊英辉
关键词:骨膜细胞培养骨折
下肢手术使用气囊止血带个体充气压力研究
使用气囊止血带创造无血术野是临床手术时常用的方法。而止血带是具有损伤性的器械,充气压力适宜与否,直接影响着术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因此,在手术期间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的选择问题成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一大课题。医学专著和护理学...
李清梅贝抗胜邹金英何玉珍
关键词:止血效果气囊止血带下肢手术
文献传递
下肢手术使用气囊止血带个体充气压力研究
使用气囊止血带创造无血术是临床手术时常用的方法.在手术期间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的选择问题成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一大课题.本文在健康志愿者血流动力学检测的基础上,比较了下肢手术使用气囊止血带时两种不同压力的止血效果和止血带副损...
李清梅贝抗胜邹金英何玉珍
关键词:下肢手术气囊止血手术室护理血流动力学
文献传递
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肢体创面及Ⅰ期皮瓣感觉重建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应用逆行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四肢肌腱、骨外露创面及皮瓣感觉重建.方法自1995年10月以来,应用该类型皮瓣修复手部创面20例,Ⅰ期邻近皮神经吻合皮瓣感觉重建10例,皮瓣面积最大17 cm×12 cm,最小8 cm×7 cm,蒂长2~5 cm,宽4~5 cm.修复膝、小腿及足部创面32例,皮瓣面积最大26.5 cm×9 cm,最小10 cm×6 cm,蒂长7~12 cm,宽3~6 cm.Ⅰ期邻近皮神经吻合皮瓣感觉重建12例.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48例,边缘部分坏死2例,完全坏死2例.经过3个月至2年的随访表明皮瓣感觉重建病例组感觉恢复S29例,S313例,较未吻合皮神经组的皮肤感觉有明显的差别.结论逆行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岛状皮血供可靠,不损伤肢体主要动脉.皮瓣所携带的皮神经与临近神经吻合可同时重建手掌及足底等重要部位的感觉功能,可作为四肢创伤皮肤缺损骨外露修复的首选皮瓣.
张德李纯兰贝抗胜黄耀斌钟冰何文英
关键词:外科皮瓣肌皮神经修复外科手术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骨外露创面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