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月丽
- 作品数:19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米托蒽醌治疗白血病的副反应及护理
- 1998年
- 目前对难治性及复发性ANLL尚无统一的化疗方案。我科自1994年3月以来,采用米托蒽醌(M)与阿糖胞甘(A)联合方案(MA)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ANLL26例,完全缓解(CR)11例,H占42.3%,部分缓解(PR)4例,占15.4%,总缓解率56.1%.
- 徐芙蓉谷月丽
- 关键词:米托蒽醌白血病护理讨论毒副反应化疗方案
- 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疾病并发感染的疗效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疾病并发感染的疗效。方法本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血液疾病并发感染者共80例,按用药情况分为更换替加环素组(36例)和初始即联合其他抗菌药物组(44例)。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治疗过程观察患者肝肾功能,同时记录其症状、体征的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 80例患者中发生粒细胞缺乏者26例(32.50%),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为2-65 d,平均(18.5±16.5)d。68例(85.00%)患者发热,发热持续时间1-52 d,平均(10.5±8.5)d。共检测出41株菌株,其中27株(65.85%)革兰阴性菌、13株(31.71%)革兰阳性菌和1株(2.44%)真菌。1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耐药,耐药率为33.33%,1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替加环素耐药,耐药率为16.67%,其余菌株均对替加环素敏感。80例患者治愈2例,好转55例(总有效率为71.25%),无效13例,死亡10例。更换替加环素组和初始即联合其他抗菌药物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22%和70.45%,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5,P>0.05)。不良反应轻,主要为消化道不适等症状。结论替加环素以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特点,可作为血液疾病继发感染者替补方案或经验治疗的选择,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谷月丽
- 关键词:替加环素血液疾病
- 江南卷柏片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被引量:9
- 1997年
- 江南卷柏片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刘翠英1)周丽娟2)谷月丽1)徐芙蓉1)邱莹玉1)1)永城市人民医院永城4766002)夏邑县人民医院夏邑476400关键词卷柏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治疗多年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
- 刘翠英周丽娟谷月丽徐芙蓉徐芙蓉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治疗
-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本院2008至2012年收治的127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同期非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和感染部位,并对AML组进行危险因素分层比较。结果 AML患者感染率为71.65%,显著高于对照组(3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52,P<0.05);AML患者和对照组最易出现感染的部位均为呼吸系统,分别占38.46%和47.17%,其次为口腔和肠道,均占13%以上;两组患者呼吸系统、口腔以及肛周发生感染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部位发生感染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91例感染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疾病阶段、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住院时间、是否进行侵入治疗、有无肛周疾病、使用激素治疗及是否进行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与疾病发病密切相关(P均<0.05),均是该类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AML患者是院内感染高发人群,对感染高危人群应进行针对性预防和护理,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 肖喜春司金春陈淑霞谷月丽朱立梅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老年
- 序贯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6例临床分析
- 2002年
- 目的 :通过序贯性综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 6例临床分析 ,总结经验教训 ,提高对儿童白血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诱导治疗期间 ,采用VDLP、CODP、VMP及COAP等方案 ,如为难治性白血病加用米托蒽醌、足叶乙甙等药物 ;在巩固治疗期采用CAM、VAE等方案化疗 ;髓外白血病的预防采用二联或三联鞘注。结果 :2 6例中有 2 5例在诱导治疗后达完全缓解 (CR) ,CR率 96 1% ;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明显骨髓抑制达 42例次 ;血小板减少伴有明显出血倾向 10例次 ;肝功能损害 5例次 ;脱发 6例次 ;口腔溃疡及粘膜重度损害 6例次 ;合并肺炎伴心衰 1例 ;药物性皮疹 1例 ;脊神经损伤 1例 ,经过综合治疗 ,除 1例死亡 ,余者顺利达到治疗目的。结论 :序贯性综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只要医生在患儿治疗过程中做到准确的诊断 ,周密的治疗措施的设计 ,耐心的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 ,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 。
- 邱莹玉刘翠英谷月丽高凌侠
- 关键词:序贯治疗米托蒽醌足叶乙甙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伏立康唑联合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和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合并肺曲霉菌感染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研究伏立康唑联合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和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转变为急性白血病(急变期CML)合并肺曲霉菌感染(IPA)的疗效。方法选取CML急变期合并肺曲霉菌感染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给予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HHT)和格列卫治疗;对照组加用氟康唑,观察组加用伏立康唑。结果恶性血液病疗效方面,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有效率为91.8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2,P>0.05);IPA感染疗效方面,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81.63%,对照组有效率为65.3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37,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10%和5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7,P>0.05)。结论伏立康唑联合小剂量的HHT和格列卫可作为治疗急变期CML合并IPA感染者一线用药方案,高效且安全。
- 肖喜春司金春陈淑霞谷月丽朱立梅
- 关键词:伏立康唑高三尖杉酯碱格列卫肺曲霉菌感染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CVST患者56例为CVST组,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并与50例健康者(对照组)作对照。按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CVST患者再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对比2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结果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组D-D、Fbg分别为(316.37±14.59)ng/mL、(4.96±1.27)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组D-D、Fbg分别为(289.34±22.37)ng/mL、(4.58±1.16)g/L,均显著低于CVST预后不良组。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对于CVST的诊断和短期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 肖喜春谷月丽代全德路文革
- 关键词:静脉窦血栓形成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短期预后
- 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采用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单纯化疗方案,实验组采用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临床疗效、生存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疗效显著.
- 谷月丽陈淑霞肖喜春
-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三氧化二砷化疗临床疗效
- 急性白血病并发回盲肠综合征5例被引量:1
- 1998年
- 回盲肠综合征(IleocecalSyndrome简称ICS)是白血病化疗期间重要的消化道并发症,但临床上误诊为并发急性阑尾炎、肠炎、出血性小肠炎、肠梗阻等较多。我院血液科1993年-1996年3年间诊治5例,且均保守治疗获好转。1临床资料1.1一般资...
- 谷月丽刘翠英徐芙蓉朱玉珍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并发症回盲肠综合征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 白介素16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浆白介素16(interleukin-16,IL-1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本院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2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择本院同期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各组均于治疗前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IL-16、Cys-C、LDH和β2-MG水平,应用ROC曲线分析影响MM患者生存的最佳IL-16阈值,Kaplan-Meier法分析影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因素。结果:MM组患者血浆IL-16、Cys-C、LDH和β2-M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ISS分期的MM患者的IL-16、Cys-C、LDH和β2-MG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SSⅢ期患者IL-16、Cys-C、LDH和β2-MG水平均明显高于ISSⅠ期和ISSⅡ期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预测预后的最佳IL-16阈值为:当IL-16浓度为171.26 ng/L时,AUC为0.787(P<0.01),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25%和75.80%。IL-16≤171.26 ng/L的患者和IL-16>171.26 ng/L的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93%和51.61%(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IL-16水平为影响MM患者总体生存期的因素(P<0.01)。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6水平显著升高,且升高的白介素16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 谷月丽肖喜春杨硕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