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君强

作品数:82 被引量:366H指数:11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5篇文学
  • 4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主题

  • 55篇叙事
  • 30篇叙事学
  • 23篇抒情
  • 21篇抒情诗
  • 21篇情诗
  • 15篇叙述者
  • 10篇叙事学分析
  • 10篇小说
  • 7篇叙事作品
  • 7篇叙述学
  • 6篇叙事学研究
  • 5篇叙事理论
  • 5篇事理
  • 5篇文学
  • 4篇虚构
  • 4篇事件性
  • 4篇文类
  • 4篇鲁迅小说
  • 3篇视点
  • 3篇受述者

机构

  • 78篇云南大学
  • 10篇汉堡大学
  • 6篇阿姆斯特丹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漳州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作者

  • 80篇谭君强
  • 2篇陈芳
  • 1篇祖国颂
  • 1篇舒凌鸿
  • 1篇傅修延
  • 1篇降红燕
  • 1篇申丹
  • 1篇董小英
  • 1篇赵嘉鸿
  • 1篇王进
  • 1篇付立春

传媒

  • 16篇思想战线
  • 8篇河南师范大学...
  • 6篇江西社会科学
  • 5篇云南民族大学...
  • 5篇云南大学学报...
  • 5篇玉溪师范学院...
  • 5篇英语研究
  • 3篇曲靖师范学院...
  • 2篇中国文学研究
  • 2篇文艺理论研究
  • 2篇甘肃社会科学
  • 2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文学评论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漳州师范学院...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19
  • 9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济慈《圣亚尼节前夕》叙事修辞解读被引量:1
2021年
英国诗人济慈的《圣亚尼节前夕》不仅是一部杰出的叙事诗,而且可以从多方面关联起济慈的创作及其思想。从作品的叙事修辞入手,结合图式理论展开对长诗的探讨,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其不同凡俗的叙事力量及其产生的有力影响。该诗在传统的框架与图式背景下,叙说了一个与相关框架与图式预示完全不同的故事,在"图式偏离"与"违反期待"的过程中彰显出新的、完全不同的意义,显示出诗人独特的叙事才能。与诗歌呈现的框架与图式相对应,诗歌的内容也出现了根本性的反转,由仰望上天、追求天上的幸福转为立足地上,追求现实的幸福,从而显示出时代的潮流。
谭君强
关键词:济慈叙事修辞图式
叙事学研究一个有意义的拓展——兼答胡俊飞《审美、文化与叙事——与谭君强教授“审美文化叙事学”构想的商榷》被引量:2
2010年
叙事学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到现在依然在延续。在国内外,对叙述学理论的扩展、完善与深化不断在进行。"审美文化叙事学"是在叙事学发展中所提出的一种理论构想,并通过理论探讨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审美文化叙事学"构想的缘起、历程与理论思考,"审美文化"的意义以及与叙事学的内在关联,"文化叙事学"的旨向与状况,审美、文化与叙事之间的关系等,均在回应胡俊飞相关论文商榷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分析与阐释。
谭君强
关键词:叙事学审美文化
托马斯·哈代《声音》——抒情诗的叙事学分析
2018年
本文实践叙事学研究以阐明《声音》所牵涉的时间结构,并解释其功能。两个叙述序列的内在联系,即一方面按时间顺序进程展开的对过去爱情关系的回忆,这一关系的疏远和最终丧失;另一方面,则是在反向时间顺序的想象中重述对这一回忆的体验,追寻爱情关系从最初的幸福时光到逐渐恶化的发展。两个序列以时态、表现模式和它们在诗歌背景中的位置而加以区分:重新找回并浓缩的过去的故事镶嵌在眼下的叙述中,成为一个正在进行的回忆过程。诗歌的事件结构也是复杂的,两个序列都有否定性的事件。试图恢复幸福的过去,作为一个渴望中的有意义的积极转折,在失望和沮丧中结束,结果,回忆的过程引起抒情人更强烈地意识到他现在的凄凉和衰落。对失望和自我意识的强调可以归类为现代主义的特征。
彼得.霍恩谭君强
关键词:脚本现代主义
叙事学是一门富于生命力的学问——谭君强教授访谈录
2023年
自中国学界打开向西方汲取养分的大门,西方文艺理论在与中国文化语境结合的过程中,许多理论与思潮显赫一时,潮起潮落,各领风骚。在此背景下,中国叙事学研究却一直蓬勃发展,长盛不衰,显示出勃勃生机。当代叙事学自20世纪60、70年代在西方兴起,8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从受其影响到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离不开中国叙事学研究者的笔耕不辍。来自云南大学的谭君强教授是中国最早进行叙事学研究的重要先行者之一,他的研究正好贯穿了整个中国叙事学研究发展的历程。本访谈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谭君强教授叙事学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情况进行总体逡巡;第二部分着重探讨谭君强教授的审美文化叙事学和比较叙事学研究,及其在经典叙事学向后经典叙事学转变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第三部分讨论和介绍其叙事学研究的系列译著及其对叙事学研究的促进作用;第四部分聚焦于近年来谭君强教授影响较大的叙事学研究的主攻方向——诗歌叙事学。在这篇访谈中,展现了谭君强教授在叙事学研究领域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精神,成为后辈学人的榜样。同时,也展现了整个中国叙事学研究领域的现状及其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侧面,充分证明了叙事学是一门富于生命力的学问。
舒凌鸿谭君强
关键词:叙事学
叙述者与作者的合与分:从传统小说到现代小说被引量:5
2015年
在传统小说中,作者不仅是作品的创作者,也被看作小说中讲述故事的叙述者,二者合而为一。伴随着传统小说到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叙述者与作者合一的叙述状况出现了变化,逐渐由二者的合一到二者的分离。考察中西叙事作品中作者与叙述者合一的叙述状况及分离变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成为更好地理解小说创作与小说分析的一条重要原则,并构成当代叙事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基础。
谭君强
关键词:叙述者
叙事作品中的叙述者干预与意识形态被引量:28
2005年
在叙事作品中,各种不同的叙述者均可对所讲述的故事与话语进行干预。叙述者干预不属于纯粹的形式层面,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干预,都与叙述者自身的意识形态立场和价值观念有着密切联系。本文探讨了对话语与故事层面的各种叙述者干预,其与叙述者之间的意识形态立场的关联,以及它们对于叙事作品的意义构成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谭君强
关键词:叙事作品意识形态
开放的叙事学:在对话与交流之间——论“当代叙事理论译丛”的言说方式与理论价值
2017年
"当代叙事理论译丛"推出欧美叙事学界新近出版的五部著作,涉及叙事学研究的诸多领域,既有在基本叙事理论阐述中具有新意的著作,也有在不同研究取向和分支中具有影响的著作,还有融入新的内容、带有教科书性质的书,反映了欧美叙事学研究某些最新进展与关注。这些著作在内容、论说方式等许多方面都有诸多创新之处,值得引起注意。译丛对促进中国叙事学研究的发展、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对话将不无助益。
谭君强
柯勒律治《忽必烈汗:或梦中幻景断片》:抒情诗的叙事学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柯勒律治的诗歌《忽必烈汗》,通过具有不同主人公和叙述者的三个连续的叙述序列,巧妙地表现出艺术创造(诗歌的主题框架)的不确定过程。抒情人(将自己界定为作者)首先记录了灵感来自梦中幻象的有关忽必烈汗的诗歌写作被打断。接着,一个客观的抒情人叙说了忽必烈汗建造欢乐宫的故事。最后,抒情人表达了他尚未实现的渴望,即在诗歌中重新创造宫殿,以此作为他被接受为真正诗人的前提。三个序列之间的相互连接可以作为一种策略,以潜在地克服浪漫主义诗人艺术创造力的问题。艺术创造的三个叙述,其结束相对于事件性各有不同。第一个叙述无法触及事件,第三个叙述只能设想未来的事件,第二个叙述则涉及在过去取得的重要成就。诗歌赋予诸事件在两个层次上以特色,一是在被叙述的故事层次上,二是在三个故事的系列层次上,作为对有意识的创造性问题的灵巧解决和对灵感来源的确认。
彼得.霍恩谭君强
关键词:艺术创造力
论抒情诗的叙事学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传统的叙事学研究将其中不包含叙事要素的抒情诗歌置于其研究对象的范围之外,这一成规在后经典叙事学研究的视野下已逐渐被打破,运用叙事学理论对抒情诗歌进行分析与阐释已进入理论探讨与实践之中。在文学作品中,叙事与抒情二者常密切相关,具有某些叙事因素的抒情诗歌可作叙事学研究,不具备明显叙事因素的抒情诗歌也可在叙事学的视阈下进行探讨。诗歌叙事学作为叙事学的又一分支正在逐步形成之中,它为抒情诗歌的研究以及叙事学理论本身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谭君强
关键词:抒情诗叙事诗
菲利普·拉金与托马斯·胡德的《我记得,我记得》抒情诗叙事学分析
2018年
英国当代诗人菲利普·拉金的抒情诗《我记得,我记得》的题名是对19世纪英国诗人托马斯·胡德的同一浪漫儿童诗歌题名的袭用。后者的诗歌作为前者的互文本,具有特定的意义。从叙事学的视野展开对抒情诗的分析,比较这两首作为对童年和成长回忆的抒情诗歌,可以看出在同一题名之下二者的明显差别和各自所表现的对立观念。胡德的诗歌显示出对童年和成长的发展充满着浪漫的情怀,而拉金的诗歌则显示出一种现代的幻灭。这一差异最终可以归之为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差异。
彼得.霍恩谭君强
关键词:互文抒情诗叙事学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