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洁琼
- 作品数:5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报告基因和PPARγ信号通路的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4
- 2005年
- 目的 建立基于报告基因和PPARγ(peroxisomeprolif erator activatedreceptorγ)信号通路的药物筛选模型,用此模型筛选具有胰岛素增敏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方法 五种细胞分别进行瞬时转染,将含有目的片段PPRE(peroxisomeproliferatorresponseelement)和报告基因荧光素酶(Luc)的质粒及表达PPARγ的质粒共转染到细胞中,通过测定荧光素酶活力来考察马来酸罗格列酮对PPARγ信号通路的影响,选取诱导表达倍数最高的细胞株建立模型。用其他类型核受体激动剂对此模型进行特异性考察。结果 293T细胞中,荧光素酶的表达受马来酸罗格列酮的诱导倍数最高,可达4 9倍,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Z′因子为0 .72。而其他各类核受体激动剂的诱导表达率均在1倍左右。马来酸罗格列酮在转染剂量范围内无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 马来酸罗格列酮对共转染报告基因质粒和表达PPARγ质粒的293T细胞Luc的表达具有较强的诱导作用,此模型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稳定性,适用于建立筛选PPARγ激动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
- 谢洁琼吕秋军温利青赵金红叶棋浓陈振花
- 关键词:PPARΓ罗格列酮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 白藜芦醇对大鼠慢性肝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17
- 2005年
-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慢性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皮下注射50%CCl41mL·kg-1,每周2次,共10周。设白藜芦醇25,50,100mg·kg-1组,每组10只大鼠,连续灌服6周。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水平,测量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和丙二醛(MDA)水平,肝组织胶原纤维染色后半定量分析和肝组织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高剂量组的ALT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肝组织Hyp和MDA水平、胶原化程度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结论:白藜芦醇对肝纤维化可能有治疗作用。
- 吕秋军谢洁琼温利青陈媛媛张敏叶棋浓
- 关键词:白藜芦醇四氯化碳肝纤维化
- 抗糖尿病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 目的:本研究分别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建立筛药模型,用于天然小分子化合物降糖活性的筛选,进一步在动物模型上证实其抗糖尿病药理活性,以期待发现具有新作用机制或新结构类型的抗糖尿病药物:(1)在细胞水平上建立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消耗...
- 谢洁琼
- 关键词:糖尿病药物筛选葡萄糖消耗降血糖抗糖尿病药物
- 文献传递
- 葛根素对谷氨酸所致大鼠原代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从膜脂流动性等观察葛根素对谷氨酸所致大鼠原代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原代神经细胞谷氨酸损伤模型,以1,6-二苯基-1,3,5-己三烯(DPH)为探针,用荧光偏振法测定荧光偏振度(P)值和微粘度(η),研究细胞膜脂流动性的改变;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法、培养介质乳酸脱氢酶(LDH)活力测定观察葛根素的保护作用。结果葛根素组荧光偏振度和微粘度低于谷氨酸损伤组,与尼莫地平作用相当,且呈现剂量依赖关系。葛根素组原代神经细胞LDH的释放减少,吸光度增加,但葛根素对正常细胞增殖无影响。结论葛根素对谷氨酸所致的大鼠原代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葛根素改善神经细胞膜脂流动性有关。
- 陈立敏吕秋军温利青陈媛媛陈振花谢洁琼张敏曹颖林
- 关键词:葛根素原代神经细胞膜脂流动性DPH
- 抗2型糖尿病药物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05年
- 糖尿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与多种酶和受体有着密切关联。近年来研究的主要作用靶点有:与胰岛素分泌相关的钙通道和ATP敏感性钾通道、与胰岛素增敏相关的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的关键酶及细胞因子(如STAT5 )、葡萄糖代谢中的关键酶等。目前,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存在多种缺陷,因此通过不断发现和研究糖尿病的相关药物靶点,并以此进行新药开发是探索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方向。
- 谢洁琼吕秋军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