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宝珊
- 作品数:16 被引量:102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肠肌电图判断肠活力的实验研究
- 2000年
- 为探讨术中肠肌电图法(EMG)对肠活力的评价作用,将 32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选取10cm长末端小肠制成肠袢肠缺血模型,分别造成缺血1、2、3和 4h、双极银电极记录缺血前(a)、缺血末(b)和再灌注30 min(c)时的 EMG变化。 48h后再次开腹,取原缺血肠段作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缺血≥3 h的肠段,BER的fc明显低于 fa( P<0. 05);缺血<3 h的肠段,fc变化不明显;(fa-fc)的变化与 48 h后肠的病理损伤程度呈正相关(γ=0.507);EMG振幅在再灌注后降低。表明EMG能用于术中评价缺血肠活力,对预测术后近期肠管生存质量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张萍谢宝珊江志清
- 关键词:缺血小肠动物实验
- 组织氧分压测定缺血再灌注肠管生机的实验研究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大白兔组织氧分压与缺血再灌注肠管生机的关系。方法 将 2 0只大白兔随机分成A、B、C、D四组 ,缺血时间分别为 1、2、3、4小时 ,再灌注时间均为 2 4小时 ,应用二通道组织氧测定仪及氧分压传感针测定缺血前、缺血及再灌注过程中的肠肌层氧分压值 ,2 4小时灌注时间到达后立即取该段肠管作组织病理学检查 ,并分析氧分压与病理组织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情况下组织氧分压为 (8.4± 1.6 )kPa。A、B、C、D四组缺血末的氧分压分别为 (4 .1± 1.5 )kPa、(2 .9± 0 .6 )kPa、(1.9± 0 .7)kPa、(0 .9± 0 .2 )kPa,再灌注 2 4小时氧分压分别为 (6 .9± 0 .9)kPa、(6 .2± 1.1)kPa、(3.1± 0 .7)kPa、(2 .8± 0 .4)kPa。病理结果显示A、B两组损伤轻 ,C、D两组损伤严重 ,A、B两组与C、D两组差异显著。病理结果与缺血末、再灌注 30分钟、再灌注 2 4小时的氧分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6 3(P <0 .0 1)、 - 0 .70 (P <0 .0 1)、 - 0 .89(P <0 .0 1)。结论 组织氧分压测定可用于缺血再灌注肠管生机的评估。
- 李良波谢芬谢宝珊夏瑞赵端仪
- 关键词: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 无血清培养人表皮细胞的研究被引量:4
- 1994年
- 作者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人的表皮细胞获得成功。实验结果证明无血清培养基比含血清培养基更有利于表皮细胞生长增殖,为解决大面积烧伤救治中皮源不足的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 陕声国龙道畴谢宝珊余墨声王松山张端莲孟运莲王瑞绵罗政良陈敏诲郭淑芳
- 关键词:无血清表皮细胞培养培养基
- 小儿睾丸附件的形态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3
- 1999年
- 目的 研究小儿睾丸附件的形态结构及其与附件扭转的关系。方法 对37 例行阴囊部手术的患儿共41 个睾丸进行探查, 测量并记录附件发生的数目、位置、形状、大小。结果 各种形状附件中以长蒂附件最易扭转。本组8 岁以上与8 岁以下儿童中短蒂与长蒂型附件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 0.05) 。结论 短蒂附件向长蒂附件转化可能是8 岁以上儿童易发生附件扭转的原因之一。了解附件的部位、形状。
- 杨奕李毓秀谢宝珊江志清童鹤翔
- 关键词:睾丸附件形态学儿童
- 先天性肌性斜颈病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8
- 2002年
- 目的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在治疗上已得到解决,但在病因上学术界观点不一,本实验旨在探讨静脉受阻是否能导致CMT类似的病理变化。方法用32只本地小狗(约生后一月左右),随机分4组,经手术结扎一侧颈外静脉,观察颈部有否肿块出现,测胸头肌(SCM)、肌电图(EMG)的变化和取SCM标本通过HE染色,Mallory三色法和Bielschdiwsky foot氏法作病理检查及电镜观察。分成四组,手术1个月后;2个月后;3个月后和对照组。 结果实验组胸头肌静息状态EMG节律和形态不规则,频率变慢,低振幅,肌肉强收缩,出现异常EMG(P<0.05),HE染色和特殊染色示实验组出现不同程度间质增生,肌组织纤维化,电镜发现间质增生,纤维化明显且出现成纤维细胞,肌细胞内线粒体减少。结论本实验进一步确认了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发病与胸头肌(相当于人的胸锁乳头肌)静脉受阻有直接的关系。
- 谢宝珊乔治江志清谢梅
- 关键词:斜颈先天性斜颈病因学
- 彩色多普勒在小儿颈部肿块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 1999年
- 江志清童鹤翔谭海燕李毓秀谢宝珊
- 关键词:颈部肿块彩色多普勒儿童
- 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治疗(附175例报告)
- 2001年
- 王巨孙华文谢宝珊
-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外科手术术式复发
- 二胺氧化酶预测迟发性肠坏死的研究被引量:8
- 2001年
- 目的 研究肠组织及血浆中二胺氧化酶 (DAO)在肠缺血时的变化情况及其变化对肠活力的预测价值。方法 32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 4组 ,各选取一段小肠制成完全缺血模型 ,提取各组缺血肠管组织以及肠系膜静脉血 ,液体闪烁计数法测定标本中DAO活性变化情况。结果 肠缺血时间愈长 ,缺血肠管肠组织及系膜血中DAO活性下降愈显著 (P <0 .0 5 ) ,再灌注 2 4h后 ,肠组织及血中DAO活性有不同程度恢复 ;DAO活性显著变化早于肠管出现的不可逆性改变 ;肠组织及血浆DAO活性变化呈正相关 ( r =0 .74,P <0 .0 5 )。结论 肠缺血可导致肠组织及血中DAO活性下降 ,DAO活性变化先于肠管出现的不可逆改变 ;DAO活性测定可作为预测迟发性肠坏死的有价值的指标。
- 赵端仪谢宝珊童鹤翔乔治李良波
- 关键词: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二胺氧化酶小肠
- 小儿包皮环切术后医用胶粘合切口的观察
- 1997年
- 我院于1991年1月~1994年11月施行包皮环切术57例,随机采用医用胶粘合法及缝合法处理切口,对比观察两法的优劣。57例中包茎48例,包皮过长9例;<6岁27例,6~9岁12例,>9岁18例。医用胶粘合组32例,缝合组25例。手术在基础及(或)局麻下进行。常规行包皮环行切除,止血。
- 徐万华马书进李毓秀谢宝珊谭海燕
- 关键词:包皮环切术医用胶粘合切口
- 克隆病误诊原因分析及并发症的处理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克隆病在外科误诊的原因和如何处理其并发症。方法 对近 2 0年来外科收治的 2 6例克隆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6例中误诊为急、慢性阑尾炎 1 0例 ,回盲部肿瘤 4例 ,肠套叠 1例 ,胃穿孔 1例 ,共误诊1 6例 (6 1 .5 % ) ;1 7例 (6 5 .4 % )出现并发症 ,9例采用内科治疗而愈 ,8例手术治疗。结论 克隆病易误诊为外科急腹症 ,多因病史了解不详尽且患者病情危急而误诊。及时正确处理并发症 。
- 谢宝珊秦继芝谢梅陈婉茜
- 关键词:克隆病误诊阑尾炎肠套叠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