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虞学军

作品数:47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5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模拟失重
  • 8篇航天
  • 5篇应激
  • 5篇失重模拟
  • 5篇听性
  • 5篇听性脑干
  • 5篇听性脑干反应
  • 5篇通风
  • 5篇脑干
  • 5篇脑干反应
  • 4篇噪声
  • 4篇航天员
  • 3篇失重
  • 3篇失重条件
  • 3篇座舱
  • 3篇卧床
  • 3篇激素
  • 3篇航天服
  • 3篇防噪声耳塞
  • 3篇飞船

机构

  • 26篇航天医学工程...
  • 18篇中国航天员科...
  • 9篇解放军第30...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国航天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航天员中...
  • 1篇解放军306...
  • 1篇北京市隆福医...

作者

  • 47篇虞学军
  • 12篇牛聪敏
  • 11篇费锦学
  • 11篇武建民
  • 10篇吴玮
  • 10篇韩浩伦
  • 9篇刘钢
  • 9篇王刚
  • 8篇李保卫
  • 8篇常绍勇
  • 8篇屈昌北
  • 8篇王鸿南
  • 7篇吴大蔚
  • 7篇孟令照
  • 6篇陈景山
  • 6篇王方园
  • 5篇杨天德
  • 5篇贾司光
  • 5篇彭远开
  • 5篇杨振中

传媒

  • 16篇航天医学与医...
  • 6篇中华耳科学杂...
  • 2篇听力学及言语...
  • 2篇数学的实践与...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激光与红外
  • 1篇中国空间科学...
  • 1篇中华航空航天...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总装备部医学...
  • 1篇载人航天
  • 1篇2004'北...
  • 1篇第三届全国人...
  • 1篇第五届全国人...
  • 1篇中国航空学会...
  • 1篇中国航空学会...
  • 1篇第三次全国天...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舱温降低对人体的影响被引量:1
1997年
为探讨舱温降低对人体的影响,观察了穿着不同热阻服装的5名男性青年受试者在20℃、15℃、10℃三种舱温条件下,直肠温度、皮肤温度、皮肤热流、体表红外热图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舱温的下降,平均皮温及肢端温度显著降低,体表热流明显增高,皮肤红外热图分布也有明显改变。20℃舱温主观感觉舒适;15℃舱温主观感觉较凉;10℃舱温感觉冷,热债增为144kJ/m2,处于轻度冷耐受状态。提示对密闭舱室舱温下限的确定有实用价值。
常绍勇崔代秀武建民邱曼虞学军
关键词:座舱温度效应舒适温度生理影响
诱发运动病期间面部微循环变化评价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1997年
为提高运动病评定标准的科学性,采用红外热象仪及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仪,分别测试了60名健康男性青年,在电动秋千摆动刺激前、秋千实验后即刻、休息20min后,三次的面部皮肤温度及微循环血流量,将测试数据与肉眼观察判断的面色苍白程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后随着苍白症状的出现,面部皮肤温度下降,微循环血流量减少,肉眼观察的苍白程度与这两项指标变化不完全一致。表明肉眼观察面色苍白分度虽然简单,但有一定的局限性;用面部皮肤温度或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来判断苍白程度,可以排除主观因素和外部影响,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张新颖童伯伦古华光王林杰武建民虞学军
关键词:运动病面部微循环
多元统计分析在飞机座舱复合因素环境人体工程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探讨飞机座舱复合因素环境人体工程学研究中有关的多元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实验采用正交区组设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正交多项式逐步回归方法,AIC 准则,C_p 准则,回归诊断等方法将大量的实验数据提炼成数学模型,并从数学的角度证明其稳定性、可靠性,均达到工程设计应用要求.
虞学军陈景山贾司光
关键词:人体工程学飞机座舱
微重力状态人体热调节的卧床模拟被引量:1
2000年
体液分布改变和体液丧失 ,血浆量减少 ,血管收缩和舒张调节能力改变 ,运动能力降低等是影响微重力状态下人体热调节的主要因素。头低位卧床模拟微重力时也产生类似变化。卧床后热应激时 ,人体的核心温度升高加快 ,皮肤温度升高和组织热导率增加速率降低 ,核心与皮肤间的传热减小 ,出汗敏感性增高。可见 ,微重力和卧床模拟微重力暴露后人体热应激的热调节能力降低。比较分析表明 :利用卧床模型进行微重力条件下人体热调节模拟研究是适宜的。
虞学军杨天德
关键词:失重模拟体温调节
风洞噪声对小鼠脑干诱发电位的影响及其超微结构改变
2014年
目的观察暴露于风洞噪声后小鼠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及其超微结构改变。方法随机选择昆明小鼠15只暴露于风洞噪声环境中,于实验前和接噪3、7d及脱噪3、7d分别测试各组小鼠ABR阈值,并分别于接噪7d、脱噪7d处死小鼠各两只,取其耳蜗标本行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实验前小鼠ABR阈值(18.6±6.15)dB SPL,暴露于风洞噪声3、7d时其ABR阈值均比实验前增高,分别为(35.00±6.92)、(44.46±8.85)dB SP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69、t=-13.13,P<0.05);在脱噪3、7d后小鼠ABR阈值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分别为(37.22±9.27)、(23.75±6.63)dB SPL,与实验前比较仍未恢复达正常水平(t=-8.699、t=-2.88,P<0.05)。扫描电镜显示,接噪7d时小鼠耳蜗内外毛细胞局限性片状缺失;脱噪7d时较前有所恢复,表现为耳蜗内外毛细胞局限性点状缺失。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接噪7d时耳蜗内外毛细胞胞核内空泡形成,细胞线粒体减少;脱噪7d后其毛细胞内空泡逐渐减少。结论风洞噪声能造成小鼠ABR听阈及耳蜗形态学改变:接噪7d后损伤最重,脱噪7d较前有所恢复。ABR听阈改变与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结果相符。
韩浩伦吴玮薄少军王方圆王普杰虞学军
关键词:听性脑干反应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小鼠
模拟失重及飞船舱内噪声复合因素对豚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及飞船舱内噪声复合因素条件对豚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白色、红目豚鼠3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单纯模拟失重组11只和模拟失重+噪声组和15只。失重采用后肢悬吊法,身体纵轴与水平线呈-30°。噪声组暴露于模拟失重及飞船内噪声环境,连续刺激5d。免疫指标采用T淋巴细胞增殖比值,标本取自脾脏组织,采用MTT法,测定T淋巴细胞平均增殖比值。结果:T淋巴平均增殖率比值:模拟失重+噪声复合因素组为:0.403±0.331;模拟失重组为:0.894±0.327;对照组1.321±0.431。失重+噪声组和单纯失重组及对照组比较,T淋巴细胞增殖率均下降,其结果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单纯失重组和对照组比较,T淋巴细胞增殖率下降,其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模拟失重+飞船舱内噪声复合因素及单纯失重均可使T淋巴细胞增殖率下降,前者使T淋巴细胞增殖率下降更为明显。
韩浩伦吴玮王刚丁瑞英虞学军牛聪敏刘钢
关键词:失重模拟免疫功能
舱内航天服对人体热生理指标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探讨与分析航天员常压下着舱内航天服时的热生理指标变化规律。方法6 名健康男性青年按二次复合设计分组共进行24 人次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分析计算获得了人体主要热生理指标随通风气源参数( 风温、风量、风湿) 及人体活动水平的数学模型,对模型的应用及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代谢产热等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讨论。结论 模型反映了人着航天服时的热生理变化规律。
虞学军常绍勇武建民邱曼文计福杨天德
关键词:航天服通风数学模型
模拟失重对人体皮肤温度分布和不同部位非蒸发散热的影响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时人体体温调节系统的改变对人体非蒸发散热的影响。方法 5名被试者 - 6°头低位卧床 7d ,采用HR -Ⅱ型医用红外热像仪测量人体体表温度的分布 ,根据体表温度计算身体各部位的非蒸发散热量及其在总散热量中所占百分比例。结果卧床中 ,人体纵向温度梯度增加 ,在卧床第 3天 ,胸 -足部位皮肤温差较对照增加 6.7℃ ;各部位散热所占全身散热比例躯干增加了近 6% ,头部增加约 2 % ,上肢散热减少 3% ,下肢减少约 5 %。结论模拟失重条件下人体不同部位散热所占比例发生变化 ,这一结果可用于舱外航天服液冷层流量分配的设计。
邱曼武建民顾鼎良虞学军袁修干陈景山
关键词:失重模拟体表温度液冷服
低压对人体吸氧排氮效率的影响
出舱活动(extravehicle activity,EVA)是载人航天活动中外太空探索的重要内容.航天员进行EVA面临的重大医学安全问题就是太空减压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DCS)的预防.吸氧...
费锦学彭远开常绍勇虞学军国耀宇张宝兰王亮肇海
关键词:出舱活动载人航天系统可靠性航天员
文献传递
模拟失重及高温对人体呼吸生理参数影响的研究
本文研究了模拟失重及高温对人体呼吸生理参数的影响.方法:12名受试者随机分成40℃和60℃组,在卧床模拟失重前和卧床模拟失重7d后进行高温暴露实验,测量了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呼吸末二氧化碳等呼吸生理参数.结果...
彭远开虞学军费锦学武建民
关键词:高温模拟失重生理反应航空航天医学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