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寿儒
- 作品数:81 被引量:254H指数:9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抑制SIAH-1功能对α-synuclein选择降解通路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探讨E3泛素连接酶(SIAH)在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降解和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方法:用MTT法检测雷帕霉素和SIAH-1抗体处理24 h后的细胞活性,Western blot检测LC3-Ⅱ、E1、SIAH-1、P53和α-synuclein蛋白表达,RT-PCR检测相关蛋白的m RNA水平,用免疫荧光探讨SIAH抗体处理后α-synuclein、SIAH-1和LC3在细胞的分布和共定位情况。结果:MPP+处理增加α-synuclein、E1表达和SIAH-1的活性,然而LC3-Ⅱ、P53和α-synuclein的蛋白质水平显著降低,而抗SIAH-1抗体处理扭转了这一趋势,E1水平明显增加。雷帕霉素处理在MPP+组中降低SIAH-1和α-synuclein水平。SIAH-1抗体显著降低α-synuclein的免疫阳性染色,而α-synuclein和LC3在细胞内失去共定位。结论:SIAH-1抗体降低了α-synuclein单泛素化和聚集,并有效地促进其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通路降解。因此,SIAH功能对α-synuclein聚集性及降解通路的选择有明显的影响。
- 蔡增林刘媛媛薛寿儒徐晶张謦芝李秀明
- 关键词:E3泛素连接酶MPP+Α-突触核蛋白自噬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 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研究
- 2000年
- 张正春徐培锡薛寿儒
-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β-淀粉样蛋白(Aβ32-35)的血管活性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研究Aβ32-35的血管活性机制。方法 建立鼠后爪垫皮肤微血管网模型,将新鲜制备的Aβ32-35(10μmol)溶液、Ach(100μmol)、SNP(100μmol)、BQ-123(10μmol)以及抗氧化剂SOD(100U/ml)、Catalase (100U/ml)和NACE(100μmol)溶液按一定顺序由微型泵驱动灌注微血管网、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测量微血管 血液流量的变化。结果 灌注 Aβ32-35引起血管收缩反应(VC);灌注Ach和 SNP引起血管舒张反应(VD)。先灌 注Aβ32-35,立即或2h后再予Ach均造成Ach的VD消失:但立即予SNP或2h后再予SNP则造成SNP的VD减 弱或不受影响。先灌注BQ-123或Catalase或NACE后予Aβ-32-35;再予Ach,则Aβ32-35引起的VC反应消失;但Ach的VD反应在不同时间点得到部分恢复,SOD对Aβ32-35及Ach的血管反应无影响。结论 提供活体鼠Aβ32-35收缩外周微血管依据:其机制通过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长短期作用实现,氧自由基和内皮素-1参与Aβ32-35的缩血管作用。
- 薛寿儒Zeinab Khalil
- 关键词:Β-淀粉样蛋白乙酰胆碱微血管
- 人脑胶质瘤的基因标志
- 1996年
- 张正春王珏薛寿儒
- 关键词:脑肿瘤胶质瘤基因标志分子生物学
- 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性别、高血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的关系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性别、高血压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的关系。方法检测229例脑梗死患者和111例非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和MTHFR基因型,比较血清Hcy在不同性别、高血压及MTHFR基因型患者之间的差别。结果脑梗死组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组(χ^2=4.98,P=0.026)。脑梗死组中,TT基因型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CC和CT基因型患者(P<0.05~0.01)。非脑梗死组中,TT基因型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CC和CT基因型的患者(均P<0.01)。脑梗死组CC、CT、TT基因型患者的Hcy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脑梗组(t=4.21,P<0.01;t=4.20,P<0.01;t=2.20,P=0.033)。两组间高血压患者的Hcy水平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患者(均P<0.01),男性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女性(均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具有较高的T等位基因频率。TT基因型、男性、高血压患者具有较高的Hcy水平。
- 孔涛蒋华信秀娟薛寿儒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
-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促使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研究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26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8例为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将同期住院的24h内发病的80例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入院时血压水平、血糖水平、体温、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情况、相关既往史等因素。结果进展组患者入院时血压水平、血糖水平、体温、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程度、糖尿病史与非进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高血糖、收缩压降低、发热、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以及糖尿病史是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高血糖水平、收缩压降低、发热、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糖尿病史可作为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发生的预测指标。
- 杨丽慧杨玉萍薛寿儒
- 关键词:进展性缺血性卒中
- 阿尔茨海墨病患者外周淋巴细胞亚型分布和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变化
- 研究背景:研究已证明阿尔茨海墨病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本研究目的是揭示阿尔茨海墨病患者外周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8名阿尔茨海墨病患者和30名年龄匹配健康老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
- 薛寿儒董万利
- 文献传递
-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留学生脑血管病临床理论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在留学生脑血管病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在留学生脑血管病理论教学中,引入PBL方法。PBL教学模式在设计上遵循以病例为引导,以问题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调查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教学结果调查表明,PBL教学法能很好地调动留学生学习积极性(98.3%),提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95.0%)和理论实践相结合能力(94.2%),留学生能熟练掌握诊治脑血管病内容。结论 PBL教学法提高了留学生脑血管病理论教学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薛寿儒韩雪飞蔡秀英段晓宇董万利
- 关键词:脑血管病理论教学
- MRI阴性脑干梗死22例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杨新新薛寿儒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人参皂苷Rg1、Rb1抗Aβ人血管内皮细胞损害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Rb1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人脑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抑制情况的影响。方法:将人脑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Aβ1-42组(20μmol·L^-1)、低人参皂苷Rg1组(20μmol·L^-1 Aβ1-42+Rg1 0.1μmol·L^-1)、中人参皂苷Rg1组(20μmol·L^-1 Aβ1-42+Rg1 1μmol·L^-1)、高人参皂苷Rg1组(20μmol·L^-1 Aβ1-42+Rg1 10μmol·L^-1)、低人参皂苷Rb1组(20μmol·L^-1 Aβ1-42+Rb1 0.1μmol·L^-1)、中人参皂苷Rb1组(20μmol·L^-1 Aβ1-42+Rb1 1μmol·L^-1)、高人参皂苷Rb1组(20μmol·L^-1 Aβ1-42+Rb1 10μmol·L^-1)。用MTT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PCNA、Ki67、COX-2蛋白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中IL-1、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β1-42组细胞的增殖率、PCNA、Ki67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COX-2、IL-1、TNF-α水平显著升高,与Aβ1-42组细胞相比,低、中、高人参皂苷Rg1和低、中、高人参皂苷Rb1组细胞的增殖率、PCNA、Ki67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COX-2、IL-1、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Rb1可能是通过促进增殖蛋白及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来改善Aβ导致的人脑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抑制。
- 刘南海黄晓峰王振凤章健符雪涛薛寿儒朱长东杨凯罗江洪
- 关键词:人血管内皮细胞Β-淀粉样蛋白人参皂苷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