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娜莉
- 作品数:15 被引量:116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TK787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受体酪氨酸激酶亚群抑制剂PTK787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大鼠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2 mRNA的影响。方法:建立波动氧(80%和10%氧浓度24 h交替)诱导的SD大鼠ROP模型。67只新生SD大鼠随机设立空气组、模型组、治疗组(腹腔注射PTK787 50 mg/kg);每组随机抽取6只新生鼠,利用实时定量荧光PCR,观察生后12天及第17天的视网膜组织VEGF与VEGFR-2 mRNA表达,数据采用比较CT值法(2-CT法)分析基因相对表达量。选择GAPDH为内参。结果:12天及17天模型组较对照组VEGF与VEGFR-2 mRNA表达量明显增多,而治疗组未见异常。结论:PTK787对ROP病变大鼠模型VEGF与VEGFR-2 mRNA表达呈明显的负性调控作用。
- 阮豫才唐兰芬陈日玲蔡娜莉谭建新方玉兰
-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TK787实时定量荧光PCR
- 孟鲁司特对哮喘患儿血清IL-4、IL-5和IFN-γ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对哮喘患儿血清IL-4、IL-5和IFN-γ的影响。方法 8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每晚睡前加服孟鲁司特5mg,治疗6个月后检测两组患儿血清IL-4、IL-5和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血清IL-4和IL-5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而IFN-γ水平则明显上升(P<0.01)。结论孟鲁司特能降低哮喘患儿血清IL-4和IL-5水平,增高血清IFN-γ水平,减轻免疫炎症反应,在哮喘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 蔡娜莉
- 关键词:孟鲁司特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5Γ干扰素
-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十年变迁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6
- 2008年
- 目的了解本院近10年来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变迁,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1997年3月至2002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第1组)血培养检出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与2002年4月至2007年3月的调查结果(第2组)进行比较。结果10年来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的患儿296例,第1组155例,第2组141例,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细菌为主,近5年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感染率明显增加(χ2=14.15,P<0.01),金葡菌感染率显著下降(χ2=10.88,P<0.01),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及红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多重耐药较明显,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及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RSA)感染增多,对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普遍耐药,对亚胺培南、氨曲南高度敏感,对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及三代头孢菌素敏感性较高,但耐药菌株有增加的趋势。结论CNS是本院新生儿败血症最主要的病原菌,对青霉素等常用抗生素普遍耐药,多重耐药菌株增加,根据病原菌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有效抗感染和延缓耐药菌株产生的必要条件。
- 敖当张慧琼蔡娜莉
- 关键词:细菌感染病原
- NSE和S-100蛋白的检测在判断新生儿脑损伤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24
- 2012年
- 目的:研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检测在判断新生儿脑损伤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6例脑损伤新生儿为病例组,同时选择3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于出生后1天检测血清NSE和S-100蛋白,并对两组新生儿的NBNA评分和Apgar评分进行评价。结果:病例组新生儿在NSE、S-100蛋白水平和NBN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病例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不良组新生儿NSE、S-100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新生儿,Apgar评分预后不良组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NSE、S-100蛋白与NBNA评分、Apgar评分均为高度的负相关(P<0.01)。结论:NSE和S-100蛋白检测能反应新生儿脑损伤的病情及预后,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蔡娜莉付亚林
- 关键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新生儿脑损伤
- 抵抗素及IL-1β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7
- 2010年
- 研究发现,围生期窒息所致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多伴发炎症反应,HIBD可诱导多种细胞因子表达,而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常引起进一步的脑损伤[1]。
- 乔智慧黄秀兰蔡娜莉唐兰芬
- 关键词:HIBD抵抗素IL-1ΒNF-ΚB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随访调查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5月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胎龄≤36周、出生体重≤2 500 g),生后2周开始进行ROP的筛查,并定期随访。结果在完成早产儿ROP随访300例中,发现ROP 16例,ROP患病率为5.3%,其中I期12例,Ⅱ期3例,Ⅲ期1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胎龄、出生体重、吸氧时间、吸氧浓度、机械通气与ROP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吸氧浓度、机械通气的比值比(OR值)分别是:0.6675、7.7679、5.2415。结论早产、吸氧浓度高、机械通气是ROP的主要危险因素。
- 黄志敏唐兰芬方林彬朱晓波蔡娜莉敖当洪文
- 关键词:早产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 N-乙酰半胱氨酸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大鼠脑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7d龄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3组,⑴假手术组(Sham)(n=30);⑵HIBD模型组(Control)(n=30):HIBD模型后即刻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⑶HIBD药物组(NAC)(n=30):HIBD模型后即刻腹腔注射N-乙酰半胱氨酸(NAC),200mg/kg。各组大鼠于处置后6h、12h、24h、48h、7d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Tunel法检测脑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细胞凋亡数目。结果HIBD模型组脑组织中ICAM-1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数与假手术组和HIBD药物组相比均升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NAC可抑制HIBD脑细胞ICAM-1的表达及脑细胞的细胞凋亡程度,NAC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 章小雷徐金诚刘郴州王优蔡娜莉刘敏娜
- 关键词:细胞间黏附分子-1N-乙酰半胱氨酸细胞凋亡缺氧缺血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TUNEL法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S-100B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S-100B蛋白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1月至2007年8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92例足月HIE患儿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40例)、中度组(32例)和重度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出生后第1、3、7天血清S-100B蛋白含量变化。结果轻度组出生后7d内血清S-100B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中度组血清S-100B蛋白水平以出生后第1天最高,生后3d明显降低(P<0.05),重度组生后3d内仍维持在高水平,与生后7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患儿病情愈重,血清S-100B蛋白水平愈高,以出生后第1天最明显(P<0.01),出生后第3天重度组S-100B蛋白水平仍高于轻度组(P<0.01),出生后第7天3组患儿血清S-100B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S-100B蛋白有助于HIE的早期诊断及脑损伤严重程度的评估。
- 敖当张慧琼蔡娜莉揭育丽
-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S-100B蛋白
- 20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转归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20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30例早产儿中检出ROP20例,发生率6.06%。ROPⅠ期12例,Ⅱ期2例,Ⅲ期1例,Ⅳ期1例,Ⅴ期4例。经随访复查I期、Ⅱ期ROP患儿的病变均自行消退,Ⅳ期、Ⅴ期ROP病人来诊时视力已明显受影响,最终导致失明。结论防治ROP的关键是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发现、早治疗,可改善ROP的预后,避免儿童盲的发生。
- 唐兰芬方林彬朱晓波蔡娜莉黄志敏阮豫才
-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早产儿临床转归
- 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原学及临床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确诊为婴儿肝炎综合征的64例病例资料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原学结果提示病毒感染,尤其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最多见,占53%,乙肝肝炎病毒感染占第二位,为12.5%,并发症多。结论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是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是避免发展成为肝硬化、降低死亡率和减轻后遗症的关键。
- 叶巧云蔡娜莉
- 关键词:婴儿肝炎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