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文秀
-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丹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转化生长因子和凝血功能变化与多器官损害的关系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浆IL-6、IL-17、TGFβ-1、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凝血功能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之间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HFRS患者,按病情分为轻症组12例,重症组11例;另取20名健康者作对照。比较各组、各期IL-6、IL-17、TGFβ-1、TF、TFPI、凝血功能、D-二聚体、CK—MB、BUN、肌酐、ALT、AST、血小板计数水平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双测t检验,3组以上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各项目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HFRS急性期血浆IL-6、IL-17、TGF-B1、TF、TF/TFPI比值均显著升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显著增高,纤维蛋白原(FN)与血小板计数显著减低。在发热期,重症组患者血浆TF水平为(36.54±8.59)ng/L,TF/TFPI比值为3.27±0.65,轻症组分别为(26.38±7.11)ng/L和2.61±0.57,轻、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64和2.480,均P〈0.01)。IL-6、IL-17、TF/TFPI比值的变化曲线与APTT、D-二聚体、BUN、ALT、CK—MB的变化曲线基本一致,而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趋势相反。血浆TF与BUN、CK—MB、AST、APTT、INR、D-二聚体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8、0.519、0.440、0.495、0.410和0.429,均P%0.01),与血小板计数间呈显著负相关(r=-0.431,P〈0.01)。结论HFRS急性期血浆IL-6、IL-17、TF/TFPI比值、INR和D-聚体水平显著升高,APTT延长,FN与血小板计数减低,为体内存在全身炎性反应、毛细血管损伤、血小板和凝血系统的激活提供了证据,这可能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重要因素。病程早期合理使用抗病毒、抗凝和补液治疗非常必要。
- 蒋文秀孙志坚张东军周超曾娟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白细胞介素17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肝复康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41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评价肝复康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合并糖耐量减低(IGT)的疗效。方法将82例符合NASH合并IGT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肝复康组和对照组各41例,肝复康组用肝复康汤治疗,对照组用益肝灵片、二甲双胍片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体质指数(BMI)、腰围/臀围比(WHR)、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肝功能[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肝脏超声积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肝复康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5%和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MI、CRP、FBG、2hPG、FINS、IRI、肝功能、血脂和超声积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除BMI、FINS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指标肝复康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肝复康汤对NASH合并IGT患者疗效确切,能减轻体重、降低CRP、FBG、2hPG、FINS、IRI、血脂,减轻脂肪肝、改善肝功能。
- 张东军李宏良蒋文秀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糖耐量低减胰岛素抵抗
- 益肝逍遥散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观察益肝逍遥散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中度慢性乙型肝炎(CHB)肝郁脾虚证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06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乙肝逍遥散联合LAM治疗,对照组给复方益肝灵、黄芪精口服液及LAM治疗,每组连用3个月。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IV-C)、HBV标志物(HBsAg、HBeAg、抗-HBc、HBV-DNA)、细胞因子(cytokines)IL-2、IL-4和肝脏B型超声直方图灰阶值(B-ultrasonic histogram gray scale of live),同时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临床数据统计处理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血脂、肝纤维化指标、乙肝病毒复制指标、IL-2、IL-4和肝脏B型超声直方图灰阶值,两组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好于对照组(P<0.01或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0.37%和81.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52%和54.72%(P<0.01或P<0.05)。结论:益肝逍遥散联合LAM治疗慢性中度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安全度高且复发率低(3.8%)。
- 张东军林翼金李斌义俞建家蒋文秀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拉米夫定超声直方图
- 糖类抗原CA-50在肝胆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 1992年
- 肿瘤标志物在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监测中的研究与应用日趋广泛,糖类抗原 CA 系列、CEA 等进展尤为迅速.自1984年瑞典科学家用放免法测定癌症患者血清 CA-50抗原的含量。
- 陈金联慈么树蒋文秀
- 关键词:肝硬变黄疸抗原
- 两种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比较
- 2017年
- 目的:探索体外培养的干扰素-树突状细胞(IFN-DC)和白介素4-树突状细胞(IL-4-DC)在表型及功能上的区别。方法: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体外分别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联合IFN-α或者GM-CSF联合IL-4诱导培养为IFN-DC或IL-4-DC,随后加入TNF-α促进DCs成熟,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种DC的表型;用负载CMVpp65蛋白的两种DCs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激活,细胞内染色方法检测分泌IFN-γ的T细胞的比例。结果:IFN-DC和IL-4-DC均具有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但IFN-DC表达更高水平的CD80、CD83、CD86。负载CMV pp65蛋白的不成熟IFN-DC及不成熟IL-4-DC能够分别诱导(0.28±0.07)%及(0.12±0.02)%的自体CD8+T细胞激活,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熟IFN-DC及成熟IL-4-DC能够分别激活(1.03±0.21)%及(0.35±0.14)%的自体CD8+T细胞激活,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IL-4-DC相比,IFN-DC表达更高水平的CD80、CD83、CD86,IFN-DC负载CMV pp65蛋白能够更有效激活人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
- 张亚娟范璟叶伟王利利殷丹丹蒋文秀赵伟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抗原特异性T细胞
- 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1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运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TBM)的疗效。方法:11例确诊为TBM的患者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3HRZE/9HRE化疗方案),并行腰大池持续引流。结果: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后无引流管阻塞病例,7例治愈,2例明显好转,1例有效,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1例因年龄较大,病史较长,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对结核性脑膜炎常规治疗有促进作用,均未见严重并发症。
- 蒋文秀
- 关键词:脑积水重型脑外伤脑室-腹腔分流术
- 共刺激基因工程细胞共培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HepG2.2.15细胞中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研究共刺激基因工程细胞共培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ECCE-CIK)对人肝癌细胞系Hep G2.2.15细胞中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共刺激基因工程细胞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同培养,使用IFN-γ、CD3单抗、IL-2细胞因子诱导,产生ECCE-CIK细胞;将效应细胞(ECCE-CIK)和靶细胞(Hep G2.2.15)以效∶靶1∶1、5∶1、20∶1的比例共同孵育,使用CFSE/PI染色法检测ECCE-CIK对Hep G2.2.15的杀伤作用;建立体外直接法与间接法共培养系统,收集作用后3、24、48 h的培养上清液,检测HBV DNA与HBsAg水平。结果:随着效靶比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杀伤率逐渐上升,培养上清中HBV DNA、HBsAg水平逐渐下降(P<0.05);直接系统对HBV DNA、HBsAg的抑制曲线略高于间接系统。结论:在体外直接法与间接法共培养系统中,ECCE-CIK都能降低Hep G2.2.15中HBV DNA和HBsAg水平,提示ECCE-CIK能通过细胞毒和非细胞毒方式抑制靶细胞中乙肝病毒的复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 蒋文秀王利利叶伟范璟殷丹丹张亚娟赵伟
- 关键词:细胞毒作用乙肝病毒
- 血管损伤标志物与肾综合征出血热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关系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管损伤标志物与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9例HFRS患者,轻症组(轻型+中型)21例,重症组(重型+危重型)18例,另选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相关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发热期、低血压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P选择素、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水平。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双侧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轻症组患者发热期、低血压少尿期、多尿期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延长(t=4.695、5.276、3.763),国际标准化比值(t=7.434、7.950、5.289)和D-二聚体水平(t=10.342、11.222、8.967)升高,血小板计数降低(t=-11.840、-13.364、-7.234),vWF(t=10.073、15.987、12.108)和P选择素(t=3.927、10.161、3.222)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组患者的相关凝血指标变化进一步加重,与轻症组比较,重症组患者低血压少尿期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t=2.514),发热期和低血压少尿期APTT延长(t=2.670,3.033),而发热期、低血压少尿期、多尿期的血小板计数降低(t=-3.513、-5.501,-3.9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组在发热期、低血压少尿期和多尿期的vWF(t=18.446、14.589、16.350)、组织因子(t=8.843、7.283、4.234),以及前2期的P选择素水平(t=5.929、6.83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vWF、P选择素、组织因子分别与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之间呈负相关(与APTT之间r=-0.368、-0.377、-0.414,与国际标准化比值之间r=-0.347、-0.464、-0.446,与D-二聚体之间
- 俞建家李宏良曾娟贺琦蒋文秀孙志坚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P选择素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