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怡

作品数:229 被引量:2,133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8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58篇综合征
  • 50篇干燥综合征
  • 45篇风湿
  • 41篇狼疮
  • 38篇红斑
  • 38篇红斑狼疮
  • 37篇系统性红斑
  • 36篇系统性红斑狼...
  • 32篇抗体
  • 31篇关节炎
  • 30篇原发性
  • 29篇原发性干燥综...
  • 29篇类风湿
  • 25篇细胞
  • 22篇风湿性
  • 21篇类风湿关节炎
  • 21篇风湿关节炎
  • 17篇免疫
  • 16篇性关节炎
  • 15篇湿病

机构

  • 193篇北京协和医院
  • 18篇中国医学科学...
  • 10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北京大学第一...
  • 5篇北京医院
  • 4篇北京积水潭医...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中日友好医院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协和医科...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天津市第一中...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市第六人...

作者

  • 218篇董怡
  • 66篇赵岩
  • 59篇唐福林
  • 55篇张奉春
  • 30篇曾小峰
  • 19篇甘晓丹
  • 18篇张卓莉
  • 18篇曾学军
  • 14篇张烜
  • 13篇张文
  • 13篇于孟学
  • 12篇田新平
  • 12篇史艳萍
  • 12篇张乃峥
  • 10篇冷晓梅
  • 9篇李梦涛
  • 9篇郑文洁
  • 8篇李太生
  • 7篇周炜
  • 6篇李小春

传媒

  • 62篇中华风湿病学...
  • 25篇中华内科杂志
  • 1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0篇北京医学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风湿病学杂志
  • 6篇全国自身免疫...
  • 5篇临床内科杂志
  • 5篇中华临床免疫...
  • 4篇英国医学杂志...
  • 4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中华医学检验...
  • 3篇首届全国中青...
  • 3篇第十届全国风...
  • 2篇首都医药
  • 2篇中级医刊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新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10篇2008
  • 6篇2007
  • 11篇2006
  • 17篇2005
  • 22篇2004
  • 22篇2003
  • 10篇2002
  • 10篇2001
  • 10篇2000
  • 12篇1999
  • 16篇1998
  • 16篇1997
2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剂量化疗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大剂量化疗(HDC)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对于常规治疗反应不佳的重症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可行性、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999年起3例长期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不能缓解的重症pSS患者作为治疗对象,给予大剂量免疫抑制剂治疗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自体干细胞动员采用环磷酰胺(CTX)2~3 g/m^2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并行CD34^+细胞分选。干细胞回输前用CTX 200 mg/kg、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90 mg/kg或CTX 200 mg/kg、全身照射(TBI)4 Gy进行预处理。结果1例患者完成2次CTX 2 g/m^2动员,尚未行干预处理和细胞回输,2例重症pSS顺利完成治疗全过程,3例患者随诊时间分别达48、60和18个月。治疗后3例患者的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均得以抑制,2例患者抗SSB抗体转阴,1例患者重复唇腺活检示灶性淋巴细胞浸润消失;2例患者的肺功能改善,间质性肺炎得以逆转。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可控制重症pSS患者的病情,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疗效较为肯定。
冷晓梅赵岩周道斌沈悌李太生张奉春曾小峰董怡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化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高血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1999年
 176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其中61 例合并高血压,占34.7% ,其中40 例为一过性高血压,占65.6% ,21 例为持续性高血压,占34.4% 。一过性高血压可由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功能不全、狼疮活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及环胞素A 治疗引起,持续性高血压则主要由慢性肾功能不全引起。伴有抗心磷脂(ACL)抗体者易发生高血压。随病程延长及年龄增大,高血压患病率增加,合并高血压者死亡率增加。
张奉春寿涛李明佳董怡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高血压合并症
糖皮质激素治疗女性结缔组织病38例骨量改变危险因素的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了解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结缔组织病患者骨量异常的概况,分析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因素对骨量的影响,以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北京协和医院门诊随诊的结缔组织病并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以上的女性患者38例,采用双能X线法测定腰椎、右髋部骨密度,通过病史采集并结合病例记录,将骨密度情况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绝经时间以及激素应用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38例患者中骨密度正常23例(61%);骨量减少10例(26%);骨质疏松者3例(8%);严重骨质疏松者2例(5%)。②骨量异常组患者平均年龄、绝经时间、糖皮质激素累积剂量均高于骨量正常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绝经组骨密度均低于未绝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④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腰椎以及右髋部骨密度均与糖皮质激素的累积剂量呈负相关。⑤偏相关分析显示,在控制了患者年龄的影响后,患者腰椎L2~4以及右髋部骨密度与糖皮质激素累积剂量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8(P=0.009)、-0.3(P=-0.010)。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绝经时间(P=0.0000)、糖皮质激素的累积剂量(P=0.008)分别是引起骨量异常的2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量改变在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结缔组织病患者中是常见的并发症,绝经和糖皮质激素累积剂量是引起骨量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结缔组织病患者应尽早采取预防骨量减少的措施。
王昱张卓莉董怡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类骨密度骨质疏松
抗SSA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抗SSA单链抗体库。方法 分离抗SSA抗体阳性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提取RNA并反转录cDNA。扩增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 (VH)和κ链可变区(Vκ)。通过重叠聚合酶链反应 (PCR)用连接片段将VH和Vκ体外连接成单链抗体 (single chainFv ,scFv)基因。而后用SfiⅠ和NotⅠ酶切并与噬菌粒 pHEN2 连接 ;将 pHEN2 scFv电转至大肠杆菌TG1,建立抗SSAscFvcDNA库。随机挑选克隆用PCR扩增插入片段了解插入效率。用辅助噬菌体VCS M13感染含 pHEN2 scFv的TG1,产生scFv噬菌体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检测构建的scFv噬菌体抗体库中有无抗SSA抗体存在。结果 与VH和Vκ支架结构互补的引物可扩增出 30 0~ 4 0 0bp大小VH和Vκ片断 ;重叠PCR体外连接成约 80 0bp大小scFv基因 (VH linker Vκ)。将scFv基因克隆至 pHEN2 ,电转TG1后计数克隆数为 3 0× 10 7cfu。随机挑选 12个克隆 ,其中 11个克隆PCR扩增出插入片段 ,插入效率约为 91%。用辅助噬菌体VCS M 13感染含 pHEN2 scFv的TG1后 ,产生 1 2× 10 14 pfu/ml噬菌体抗体颗粒。抗SSAELISA试剂盒检测其抗SSA活性 ,scFv噬菌体抗体的A值比相同稀释度的VCS M13的A值高 2 0~ 2 2倍。结论 建立的抗SSAscFv噬菌体抗体库含有的独立克隆数为 3 0×
周炜张奉春唐福林董怡
关键词:自身抗原
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重症/难治性自身免疫病的T细胞受体克隆性研究
目的:研究非去髓性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重症/难治性自身免疫病的T细胞受体克隆性的演变,观察移植后免疫重建规律,探讨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003年4月-2005年4月间于北京协和医院免疫内科行自体外周...
蒋颖赵岩张烜张奉春周道斌李太生唐福林董怡
文献传递
101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首发症状及误诊分析被引量:35
2004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primarySjogren’sSyndrome ,pSS)的误诊原因 ,旨在提高对pSS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地总结近 10年北京协和医院门诊 10 1例pSS的首发症状及确诊前误诊情况。结果 该组病例被确诊前误诊 60例 ,误诊率5 9 .41% ,误诊的疾病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 (RA)、低钾性麻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等 ,误诊最长时间为 3 8年。临床首发症状依次为 :关节痛 (3 5 .6% ) ,发热 (2 5 .7% ) ,口、眼干 (2 2 .8% ) ,皮疹 (12 .8% ) ,肾小管酸中毒 (10 .9% ) ,腮腺肿大 (9.9% ) ,肝功能异常 (4 .9% ) ,雷诺现象 (3 .9% )等 ,还有以甲状腺功能低下、咯血、胰腺炎、肠梗阻相关的腹痛等特殊表现为首发者。确诊时受累系统依次为 :外分泌腺、关节肌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黏膜、肾脏、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及淋巴、内分泌腺等。本组病例血清学检查异常发生率分别为 :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 (α -SSA) 82 .2 %、抗核抗体 (ANA) 72 .3 %、免疫球蛋白 (IgA、G、M ) 70 .3 %、血沉(ESR)增快 60 .4%、抗干燥综合征B抗体 (α -SSB) 5 8.4%、类风湿因子 (RF) 5 1.5 %。结论 分析误诊原因 :①本病早期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 ,口、眼干的基本表现易被忽略 ;②医生对pSS的系统损害认识不?
李敬扬周炜张卓莉董怡
关键词:首发症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误诊分析确诊眼干误诊原因
对抗磷综合征的再认识被引量:9
1996年
对抗磷综合征的再认识董怡作者单位:100730北京协和医院内科抗磷脂综合征(APS)是指血清抗磷脂抗体(aPL)阳性,临术有静脉或动脉的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中任一症状者。该综合征随aPL在临术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而在10年前被提出,并逐渐受...
董怡
关键词:抗磷脂综合征抗磷脂抗体血栓形成
曼丘森综合征的探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曼丘森综合征(假性疾病/欺诈性疾病)的识别方法,进一步掌握这类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提高对心理性疾病的认识,拓宽对不明原因发热的鉴别诊断思路。方法分析4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体检、各种无创和有创的实验室检查资料,寻找发热原因。结果经医生证实4例“不明原因发热”均为假性发热,是患者用体外磨擦体温计等方法使温度升高。结论4例个案说明国内也存在着假性疾病表现,但与国外相比,造假方法较简单,这类疾病属心理性疾病。
李小霞董怡俞乃昌
关键词:综合征不明原因发热心理性疾病发热患者发热原因体温计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1
1999年
目的 了解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 的死亡原因和高危因素。方法 分析172 例pSS患者中9 例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并通过死亡组与存活组各项资料比较,进行死亡相关单因素分析。结果 死亡9 例患者平均存活时间(9-5 ±6-3) 年,总病死率为5-23% 。与pSS相关的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肺间质纤维化伴感染,其他还有肝硬化腹水感染、血象降低感染、恶性淋巴瘤、颅内出血、肺动脉高压等。9 例中与感染有关的有5 例。死亡组与存活组的单因素比较分析发现pSS的死亡高危因素有:男性发病、肺部受累、浆膜腔积液、雷诺现象及肺动脉高压等。结论 与国外资料提示pSS患者死亡主要与恶性淋巴瘤相关不同,我国pSS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肺间质纤维化伴感染。
曾小峰吴敏李明佳田新平唐福林董怡
关键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死因
对干燥综合征诊断的认识被引量:3
1993年
干燥综合征(SS)是一个以外分泌腺体尤以唾液腺和泪腺受累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大部分患者除唾液腺和泪腺受损外尚出现腺体外系统损害造成多样化的临床表现。由于以往认识不足以致曾长期被误认为罕见病。通过在北京郊区某地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1°SS)的患病率为0.29%~0.77%(因不同的标准而异),说明它是一个较常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目前国际上尚缺乏一个公认的诊断1°SS的标准。本病涉及内科、眼、口腔、放射、一病理等多个学科,各个诊断项目有赖各个学科间配合。
董怡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