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强
- 作品数:9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更多>>
- 1.27MeV/N Cuq+Zn碰撞中Kα(Cu)/Kα(Zn)的异常电荷态相关性
-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串列式静电加速器上,被加速到1.27MeV/N 的电荷态分别为7+、8+、9+、10+和11+的Cu 离子用来轰击厚度约1mg/cm的自支撵 Zn 靶,靶平面与束流方向成45°角,在与束流方向成9...
- 周书华李景文董志强胡爱东曾宪堂
- 文献传递
- 80 MeV Cu+Zn产生的双电子单光子发射(TET)过程的研究
- 董志强
- 90Ru的衰变γ测量
- Ru 是接近 N=Z 的介于大变形核Sr 与双满壳核Sn 之间的核,其衰变性质对于核结购的研究很重要.我们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 HI-13串列式静电加速器上,利用转轮装置和 X-γ符合技术对115、120、130和1...
- 周书华李景文曾宪堂温淑贤董志强胡爱东
- 文献传递
- 99MeV磷离子通过金箔后的平衡电荷态分布被引量:1
- 1992年
- 99MeV^(31)P离子通过金箔后的平衡电荷态分布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串列加速器的Q3D磁谱仪上进行了测量。同时,我们应用约化x^2分布拟合了重离子在箔上的非对称电荷态分布。在磷离子的K壳层和L壳层之间的边界处观察到了壳效应。
- 李景文胡爱东曾宪堂董志强李庆利程业浩赵葵路秀琴李明万裕德李淑媛张庆华周书华
- 关键词:磁谱仪电荷分布重离子
- 新的缺中子核素90Ru的鉴别
- 本工作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 HI-13串列加速器上利用转轮传输系统测量115 MeV Cl+Ni 反应产物β衰变子体放射性的方法,结合在束γ谱学与激发函数的测量 ,确定了992 keV 和1002 keV 二条γ射线...
- 周书华曾宪堂李景文董志强温书贤郑华胡爱东
- 文献传递
- 用微机控制的转轮传送装置
- 李景文董志强周书华
-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微机控制转轮传送装置微处理机
- 80MeVCu离子与Zn原子碰撞中双电子单光子的发射被引量:1
- 1990年
- 高速离子原子碰撞过程中,经历离子+原子-准分子-准原子-离子+原子过程。根据Fano和Lichten提出的电子提升分子轨道模型,在形成准分子的过程中,内壳层的电子可能被提升到更高的能级。如K壳层出现两个空穴,并且由外壳层的两个电子同时关联跃迁,填充空穴,而只放出一个光子,这就是双电子单光子(TET)过程。 本实验是在HI-13串列加速器上进行的。用Si(Li)探测器测量能量为80MeV,电荷态分别为7+,8+,9+,10+,11+的Cu离子束打在Zn靶上产生的KX射线谱,
- 董志强周书华李景文胡爱东叶宗垣
- 关键词:原子碰撞内壳层单光子发射串列加速器
- 99McV磷离子通过金箔后的平衡电荷态分布
- 1990年
- 重离子通过箔后的电荷分布数据,对重离子加速器的建造、实验重离子物理和重离子通过物质的电子损失和电子俘获的研究是一个很有用的数据。现今的理论尚不能精确计算这种分布。为实用的目的,人们发展了几个半经验公式。但是公式的外推的正确性必须由实验测量来检验。我们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上的Q3D磁谱仪上对11P离子通过金箔的电荷分布进行了测量。入射的11P离子的能量为99MeV,
- 胡爱东曾宪堂李景文董志强李庆利程业浩赵葵路秀琴李明万裕德李淑媛张庆华周书华
- 关键词:电荷分布MCV重离子磁谱仪串列加速器电子俘获
- 短寿命核转轮传送装置
- 1995年
-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串列式静电加速器上建立了传送短寿命核的转轮装置,可用于鉴别和研究寿命短至几秒的核素.该装置已用于新的缺中子核素90Ru的鉴别及其半衰期和衰变γ的测量.
- 周书华李景文董志强曾宪堂霍华
- 关键词:半衰期静电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