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茹国庆

作品数:75 被引量:356H指数:10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9篇肿瘤
  • 29篇细胞
  • 23篇病理
  • 19篇临床病理
  • 18篇预后
  • 18篇胃癌
  • 13篇血管
  • 13篇免疫
  • 10篇蛋白
  • 10篇病理学
  • 8篇分子
  • 8篇癌组织
  • 8篇MRNA表达
  • 7篇组织化学
  • 7篇胃癌组织
  • 7篇免疫组织
  • 7篇免疫组织化学
  • 6篇胃肿瘤
  • 5篇预后意义
  • 5篇小细胞

机构

  • 75篇浙江省人民医...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复旦大学附属...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肿瘤医...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杭州医学院
  • 1篇杭州钢铁集团...

作者

  • 75篇茹国庆
  • 34篇赵仲生
  • 26篇何向蕾
  • 19篇徐文娟
  • 19篇马杰
  • 19篇赵明
  • 8篇汤琪乐
  • 7篇于丽丽
  • 6篇王伟
  • 6篇罗祖炎
  • 6篇许励
  • 5篇杨泽然
  • 5篇袁建华
  • 5篇张梅
  • 5篇张欣
  • 4篇陶厚权
  • 4篇吴建宇
  • 3篇俞文强
  • 3篇董全进
  • 3篇陈方宏

传媒

  • 15篇中华病理学杂...
  • 6篇浙江医学
  • 5篇中华普通外科...
  • 4篇实用肿瘤杂志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5篇2022
  • 5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8
  • 9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7篇2003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病理和分子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 探讨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病理和分子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并分析其生物学行为.方法 收集2例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观察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以及预后,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复习.结果 例1男, 57岁.临床表现为反复腹痛伴黑便,影像学检查示盆腔部分小肠肠壁增厚,考虑为淋巴瘤;例2男, 24岁.小肠恶性肿瘤术后1年复发,影像学检查示腹腔和盆腔多发肿块,考虑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伴转移.大体检查2例肿瘤主体均位于小肠肌壁间,例1肿瘤直径5.5 cm,例2肿瘤双发,直径分别为4和6 cm.镜下观察:2例肿瘤均由实性排列的小蓝圆和短梭形细胞构成,灶状可见透明细胞;例1散在可见菊形团和假乳头状结构,例2内夹杂大小不等的出血性囊腔.瘤细胞胞质稀少,核仁细小,核分裂象活跃.间质内均可见散在破骨样巨细胞沉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例均弥漫强表达SOX10和S-100蛋白,弥漫或局灶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CD56或突触素),例2局灶表达细胞角蛋白;均不表达胃肠道间质肿瘤标志物、肌源性标志物、黑色素标志物(HMB45或Melan A)、树突状细胞标志物以及尤文肉瘤标志物.荧光原位杂交分析2例均存在EWSR1基因重排,二代基因测序分析证实例2存在EWSR1-ATF1基因融合.例1随访1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例2术后行多药物联合化疗以及靶向治疗,随访19个月内疾病偶尔稳定但多次复发和转移.结论 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软组织肉瘤,好发于小肠,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表型以及分子遗传学特征,需要与多种胃肠道的小蓝圆细胞和梭形细胞肿瘤进行鉴别,仔细的形态学观察并适当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遗传学手段可将其准确的鉴别开来.
赵明赵同伟马杰伍翠云陈磊茹国庆何向蕾
关键词:胃肠肿瘤基因融合
萎缩肾样病变3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萎缩肾样病变(atrophic kidney-like lesion,AKL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观察和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10月3例AKLL(分别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的临床特征、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对1例行基于150基因套餐的靶向DNA二代测序。结果患者女性1例(例1),男性2例(例2、3),年龄分别为30、57和17岁(平均34.6岁)。病变均为体检或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影像学上均表现为单侧肾实质的占位性病变。大体上,病变最大径1.8、4.0、6.5 cm(平均4.1 cm),切面分别为海绵状、多房囊性及实性。低倍镜下,病变边界清楚,例1和3可见厚的纤维肌性包膜。例1和2由大小不等的薄壁囊肿或滤泡样结构组成,囊壁内衬扁平或靴钉样细胞。囊内含嗜酸性分泌物伴钙化,部分囊内可见漂浮的游离的细胞群。囊肿之间主要为萎缩的肾小管。例3几乎完全由萎缩的肾小管组成伴局灶的囊性扩张,在低倍镜下呈现实性片状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囊肿被覆细胞以及囊内漂浮的细胞群显示表型WT1+/PAX8-/CK7-,而萎缩的肾小管显示表型WT-/PAX8+/CK7+。例1行二代测序未见有意义的基因异常。3例均行部分肾切除术,术后随访36、17、21个月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AKLL是一种罕见而独特的良性肾疾病,在大体和组织学上均易误诊为肾肿瘤。仔细的形态学观察并辅以特征性的免疫标志物可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王和礼尹红玲茹国庆郭亚男陈轩赵明
关键词:肾疾病囊肿
细支气管腺瘤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腺瘤(B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21年4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明确诊断的15例B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BA男女发病比例为8:7,发病年龄36~78(63.40±10.79)岁,肿瘤最大径0.5~1.6(0.87±0.32)cm;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CT检查示BA多位于肺外周,呈磨玻璃样结节、实性结节或有中央腔形成的亚实性结节。15例BA患者中,5例(33.3%)为近端型BA,10例(66.7%)为远端型BA。典型的组织学特征为具有双层的组织学结构,近端型BA腔面细胞主要由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和黏液细胞构成,远端型BA由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及Club细胞等非纤毛立方上皮细胞构成,缺乏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和黏液细胞;腔面层下为连续的基底细胞层。BA基底细胞p40、p63、细胞角蛋白5/6均强阳性,近端型BA基底细胞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强阳性,远端型BA腔面细胞及基底细胞均TTF1阳性。14例患者接受手术切除,预后良好,随访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BA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罕见肺部肿瘤,无特异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治疗上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预后良好,其独特的病理学特征可以很好地帮助明确诊断。
于丽丽吴建宇王伟齐广伟茹国庆
关键词:病理学预后
双表型鼻腔鼻窦肉瘤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 观察双表型鼻腔鼻窦肉瘤的临床病理以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并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进行分析.方法 对3例双表型鼻腔鼻窦肉瘤的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遗传学特点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2例男性,1例女性,发病年龄分别为45岁、29岁和40岁.CT和MRI检查均表现为鼻腔巨大息肉样占位.镜下观察:肿瘤境界不清,由密集的梭形细胞组成,呈长束状或交错束状排列,常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被覆黏膜上皮呈囊状(2例)、腺样(1例)以及内翻性乳头状样(1例)增生下陷入肿瘤内,局灶可见嗜酸性化生(2例).瘤细胞核形态温和,核分裂象罕见,未见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例均显示神经和肌源性标志物的共表达,其中3/3弥漫强表达S-100蛋白,3/3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1例弥漫,2例局灶);1/2弥漫强表达calponin;1/3局灶表达结蛋白;1/1局灶表达MyoD1.此外,1/1局灶核表达β-catenin,3例均不表达角蛋白、SOX10和CD34.Ki-67阳性指数分别为〈5%、10%以及〈2%.荧光原位杂交分析3例均存在PAX3基因易位,其中例3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转录测序分析提示存在PAX3-FOXO1基因融合.3例随访3~15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双表型鼻腔鼻窦肉瘤容易与许多良恶性梭形细胞肿瘤混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共表达神经和肌源性标志物以及遗传学显示PAX3基因重排可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赵明刘绮颖赵丹珲马杰茹国庆何向蕾王哲王坚
关键词:鼻窦肿瘤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
细胞周期素E和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预后意义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素E(cyclinE)和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生物学行为和对预后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1 2 8例胃癌组织中cyclinE和P53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本组 1 2 8例中 ,cyclinE蛋白阳性 57例 ,占 44 .5 % ;P53蛋白阳性 67例 ,占 52 .3 % ,P53 +/cyclinE +者 48例 ,占 37.5 %。胃癌组织中cyclinE和P53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局部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和远处转移均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 ,cyclinE阳性表达组五年生存率 (5 .3 % )显著低于cyclinE表达阴性组 (36 .6 % ,P <0 .0 0 1 ) ,P53蛋白表达阳性的病例五年生存率 (7.8% )显著低于P53表达阴性的病例 (2 2 .6 % ,P <0 .0 0 1 ) ,cyclinE和P53均阳性的病例五年生存率 (2 .3 % ) ,明显低于其他组的病例 (2 7.3 % ,P <0 .0 0 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 ,cyclinE蛋白表达水平是独立的预后指标 ,P53蛋白表达水平不能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 :CyclinE在胃癌中表达具有一定的预后意义 。
赵仲生茹国庆马杰
关键词:细胞周期素EP53蛋白胃癌预后癌组织
胃癌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表达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及预后评估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mRNA 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血管生成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检测118例胃癌组织中 HIF-1α mRNA 和 IGF-Ⅱ mRNA 的表达情况,用免疫组化 SP 法标记 CD34单克隆抗体,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HIF-1α mRNA 和 IGF-Ⅱ mRNA 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2%和47.4%。且与胃癌临床侵袭转移病理指标均相关。HIF-1α mRNA 和 IGF-Ⅱ mRNA 阳性表达者的MVD 值,均高于阴性表达者;HIF-1α mRNA 和 IGF-Ⅱ mRNA 表达呈正相关,MVD 分别与 HIF-1αmRNA 和 IGF-Ⅱ mRNA 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HIF-1α mRNA 和 IGF-Ⅱ mRNA 表达阳性及 MVD 值≥41.5个/0.72 mm^2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及5年生存率均低于表达阴性及 MVD 值<41.5个/0.72mm^2者。结论 HIF-1α与 IGF-Ⅱ对胃癌的浸润转移,特别是对肿瘤血管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和指导治疗的新途径。
茹国庆赵仲生汤琪乐徐文娟
关键词:新生血管化病理性缺氧诱导因子-1Α
伴腹泻的老年人升结肠弥漫性节细胞神经瘤病一例被引量:2
2017年
患者男,80岁.大便次数增多1个月余,加重1周就诊于浙江省人民医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20-30)次/d,黄色水样便,偶伴有左下肢疼痛,便后缓解,有里急后重感.曾在外院肠镜检查示:结肠占位性病变,结肠炎伴多发息肉.
邢雪萍陈万远陈源茹国庆何向蕾
关键词:节细胞神经瘤升结肠老年人腹泻大便次数左下肢疼痛
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突变位点和样本差异性对突变与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EGFR突变与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不同突变位点和样本差异性的影响,寻求更有效的EGFR筛查手段。方法采用ARMS-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356例NSCLC中EGFR基因突变和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EGFR基因突变率为53. 93%,EGFR蛋白阳性率为69. 8%;两者表达显著相关(P<0. 001);以ARMS-PCR法为金标准时,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灵敏度为87. 77%,特异性为53. 77%,阳性预测值为71. 34%,阴性预测值为77. 02%;因标本类型和组织学类型造成的样本差异性中,手术肿块(Kappa=0. 824)和肺鳞癌(Kappa=0. 496)样本的检测一致性明显优于其他组织; EGFR突变与患者性别(P <0. 001)、组织学类型(P <0. 001)、胸膜侵犯(P <0. 001)、脉管神经累犯(P=0. 001)和淋巴结转移(P=0. 002)密切相关。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突变与蛋白表达相关,在充分考虑样本差异性影响的前提下,免疫组化检测可作为EGFR突变的经济便捷初筛手段和补充。
叶美华茹国庆何向蕾
关键词:肺肿瘤EGFR基因突变免疫组织化学突变位点
增殖细胞核抗原、细胞周期素E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1和p27在尖锐湿疣中的表达被引量:22
2000年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相关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细胞周期素 E( cyclinE)、 p21(WAF1/CIP1)、 p27在 HPV6/11相关尖锐湿疣 (CA)病变中的各种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诊断 HPV6/11相关 CA,采用 S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 50例 HPV6/11阳性 CA患者皮损、 25例正常人皮肤(包皮)中 PCNA、 cyclinE及 p21、 p27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① CA皮损中 PCNA、 cyclinE、 p21的表达较正常人上皮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p27的表达则无统计学差异; CA皮损中其表达主要分布于棘层及颗粒层。② CA皮损中 cyclinE与 p21和 p27的表达、 p21与 p27的表达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HPV6/11阳性尖锐湿疣中, PCNA、 cyclinE、 p21的表达增强,并可能通过 PCNA、 cyclinE、 p21、 p27的相互协调或制约,引起自身限制的角质形成细胞增殖。
陶小华潘卫利郑福兆赵仲生孟群茹国庆程浩孙国均
关键词:尖锐湿疣增殖细胞核抗原细胞周期蛋白类
术前区域性动脉化疗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2000年
陶厚权邹寿椿裘华森茹国庆赵仲生
关键词:胃癌术前区域性动脉化疗细胞凋亡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