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瑞英

作品数:11 被引量:102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黑土
  • 10篇土壤
  • 7篇黑土区
  • 6篇微生物
  • 6篇微生物群落
  • 5篇群落
  • 4篇生物群落
  • 4篇水土保持林
  • 4篇土壤微生物
  • 4篇土壤微生物群...
  • 3篇典型黑土
  • 3篇典型黑土区
  • 3篇表层土
  • 3篇表层土壤
  • 3篇层土
  • 2篇土壤磷
  • 2篇群落多样性
  • 2篇群落特征
  • 2篇人工林
  • 2篇林地

机构

  • 11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11篇范瑞英
  • 10篇陈祥伟
  • 9篇王恩姮
  • 9篇杨小燕
  • 5篇邹莉
  • 4篇夏祥友
  • 1篇卢倩倩
  • 1篇孔令伟
  • 1篇孙珑
  • 1篇刘聪
  • 1篇朱浩
  • 1篇朱朦
  • 1篇张玉双
  • 1篇林维

传媒

  • 4篇土壤通报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土壤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5篇2014
  • 6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土区水土保持林对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以典型黑土区美青杨林、水曲柳林、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土壤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类型水土保持林表层土壤(0~10cm)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培养144h时,4种林地土壤碳源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的变化范围为0.11—0.62,且表现为美青杨林最高,依次分别为水曲柳林和落叶松林,樟子松林最低;2)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多样性丰富度指数、Shannon—Win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22、1.37~3.00、0.62—0.94和1.46—5.21,同样表现为美青杨林最高、其他依次分别为水曲柳林、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的规律;3)4种林地土壤微生物均以多聚物类为主要利用碳源,除此之外,阔叶林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类型还包括氨基酸类和羧酸类;4)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多样性指标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极为密切。可以认为,阔叶林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多样性的作用优于针叶林,研究结果可为典型黑土区水土保持林的构建提供参考。
范瑞英杨小燕王恩姮邹莉陈祥伟
关键词:水土保持林黑土微生物群落
黑土区林地土壤高效解磷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解磷效果被引量:17
2013年
采用平板溶磷圈法对典型黑土区4种林地(美青杨林、水曲柳林、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土壤的磷细茵进行了分离和筛选.并测定了其解磷能力。结果表明:4种林地土壤中分布了大量的解磷菌和溶磷茵,其中每克解磷茵的茵落形成单位(CFU)为(5.43~16.81)×10^5、溶磷菌为(0.49-3.16)×10^5,且解磷菌数量多于溶磷菌。从4种林地土壤中分离得到了15株分解有机磷的解磷菌和11株溶解无机磷的溶磷茵;其中有2株解磷茵解磷能力较高,解磷圈直径与茵落直径比值均大于2.0,解磷量分别为0.50、1.13mg/L;有2株溶磷茵溶磷能力较高,溶磷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均大于2.0,溶磷量分别为0.90、0.18mg/L。
刘聪林维孙珑张玉双范瑞英陈祥伟
关键词:解磷细菌解磷能力黑土
浸提条件对黑土表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浸提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摘要:为进一步验证浸提条件对黑土表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浸提量的影响,并筛选出适于比较黑土区不问土地利用类型土壤DOC差异的浸提条件,以典型黑土区落叶松人工林、天然草地、耕地和天然次生林0~10cm土层土壤为实验材料,测定了不同水土质量比、浸提剂种类及温度条件下4种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浸提量。结果表明:1)4种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浸提量均随水土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大,呈显著的线性关系(R。为0.82~0.98);当水土质量比为40:1时4种样地土壤DOC浸提量差异显著(P〈0.05),且以天然次生林土壤DOC最高,分别为落叶松人工林、草地和耕地的1.16、1.88和1.61倍。2)浸提剂种类不同对表层土壤DOC测定结果具有一定影响,其中以去离子水提取的土壤DOC较大。3)在20~70℃范围内,DOC浸提量随浸提温度的升高呈现无明显规律性,其中以70℃时4种样地表层土壤DOC浸提量差异显著(P〈0.05)。可以认为40:1的水土质量比、去离子水作浸提剂的浸提条件可以反映黑土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DOC之间的差异。
杨小燕范瑞英王恩姮夏祥友陈祥伟卢倩倩孔令伟朱浩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碳浸提温度
未干扰黑土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季节变化被引量:7
2014年
采用稀释平板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以山杨天然次生林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典型黑土区未经开垦干扰黑土表层土壤(0~10cm)微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土壤微生物数量表现为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最少,且总菌数、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76~16.44)×10^6、(4.68~16.19)×10^6、(4.29~10.07)×10^4和(3.97~14.96)×10^4 cfu/g干土。②在培养168h时,土壤微生物碳源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的变化范围为O.81~1.21,并表现为夏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季最低。③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则表现为夏季显著高于秋季和春季(P〈0.05),而春、秋两季间无显著性差异,且夏季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分别为27、3.18、0.95和8.19。④初步确定氨基酸类、多聚物类和羧酸类碳源是未经开垦干扰黑土土壤微生物利用率较高的碳源类型。研究结果为科学评价典型黑土区土壤生境质量退化与恢复过程中微生物特征的变化提供了本底值参考。
范瑞英杨小燕王恩姮邹莉陈祥伟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群落群落多样性
典型黑土区水土保持林土壤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被引量:4
2013年
以典型黑土区樟子松人工林、水曲柳人工林、美青杨人工林以及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最大吸附磷量(Qm)、磷吸持指数(PSI)、易解吸磷(RDP)及解吸量等指标的测定、计算和分析,研究了水土保持林土壤磷的吸附一解吸特性。结果表明:0~40cm土层范围内,林地土壤的磷最大吸附量(pm)在636.54~725.77mg kg^-1范围内,磷吸持指数(PSI)、吸附强度因子(K)和最大缓冲容量(MBC)均显著低于天然草地(P〈0.05);林地能够显著增加土壤磷的解吸量和解吸率,土壤易解吸磷(RDP)是天然草地的3.06-4.63倍(P〈0.05);可以认为水土保持林能够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增加磷的解吸程度,进而提高磷的利用率,并以阔叶林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黑土区水土保持林建设与植被恢复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杨小燕范瑞英王恩姮夏祥友陈祥伟朱朦
关键词:黑土水土保持林解吸
黑土区落叶松人工林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Biolog方法,以10a、21a、30a、40a和52a生落叶松人工林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典型黑土区落叶松人工林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对Biolog—ECO板不同类型碳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单一碳源的能力(AWCD)随着林龄增加呈上升趋势,AWCD的变化范围为0.30~1.59(168h);落叶松人工林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对6类碳源的利用率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且5种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比较偏好、利用率较高的碳源是碳水类、氨基酸类和多聚物类,这3类碳源利用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35—1.91、0.49~1.74和0.25~1.76;主成分分析进一步论证了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随林龄增大而逐渐增强。
范瑞英杨小燕王恩姮邹莉陈祥伟
关键词:落叶松人工林黑土土壤微生物群落BIOLOG碳源利用
典型黑土区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
为了系统掌握典型黑土区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采用稀释平板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通过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平均颜色变化率、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
范瑞英
关键词:黑土区水土保持林群落特征
文献传递
典型黑土区不同水土保持林表层土壤磷素形态及有效性被引量:22
2014年
以典型黑土区人工营造的落叶松林、水曲柳林、樟子松林和美青杨林表层土壤(0-10cm)为对象,研究不同类型水土保持林土壤磷素的形态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水曲柳林和美青杨林土壤全磷、速效磷和磷各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4种林地土壤磷主要以有机磷形式存在,并且中活性有机磷NaOH—P。含量最高,占土壤磷素总量的58.9%;对植物有效性相对较高的H2O-Pi和NaHCO3-P含量较低,分别占土壤磷素总量的1.2%和6.6%;除NaHCO3-P。外,土壤中不同磷素形态之间以及磷各组分与土壤有机质、全磷和有效磷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表明研究区内阔叶林比针叶林能够显著地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
杨小燕范瑞英王恩姮夏祥友陈祥伟
关键词:黑土水土保持林磷组分磷有效性
未干扰黑土土壤微生物群落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稀释平板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以山杨天然次生林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典型黑土区未经开垦干扰黑土0~150 cm土层范围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和真菌数量随土壤深度增加呈减少趋势,以0~10 cm土层数量最高,分别为4.10×106cfu g-1干土、4.05×106cfu g-1干土和5.04×104cfu g-1干土;而放线菌数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减后增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30~50 cm土层,可达0.94×104cfu g-1干土。(2)在培养168 h时,土壤微生物碳源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的变化范围为0.09~1.21,并表现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3)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同样表现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且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27、0.46~3.17、0.33~0.95和0.09~8.19。(4)初步确定氨基酸类、羧酸类和多聚物类碳源是未经开垦干扰黑土土壤微生物利用率较高的碳源类型。研究结果为科学评价典型黑土区土壤生境质量退化与恢复过程中微生物特征的变化提供了本底值参考。
范瑞英杨小燕王恩姮邹莉陈祥伟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群落群落多样性
黑土区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2
2013年
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以21、30、40和52年生落叶松人工林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典型黑土区0~20cm土层范围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的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培养168h时,落叶松人工林地上层(0~10cm)和下层(10~20cm)土壤的微生物碳源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41~1.40和0.20~0.69,且均随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大。2)落叶松人工林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随林龄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即52a>40a>30a>21a,且上层土壤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高于下层。上层和下层土壤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2~25和6~14、2.55~3.12和1.83~2.62、0.89~0.95和0.76~0.91、4.22~9.49和2.52~6.18。3)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对6类碳源的利用率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且碳水类、多聚物类和胺类是导致上层土壤微生物代谢差异的敏感碳源,碳水类、羧酸类和胺类是导致下层土壤微生物代谢差异的敏感碳源。4)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标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极为密切。可以认为,随着林龄的增加,落叶松人工林微生物功能多样性逐渐提高,这为进一步揭示其林地土壤质量的演变提供了参考。
范瑞英杨小燕王恩姮邹莉陈祥伟
关键词:落叶松人工林黑土区土壤微生物群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