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苗
-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我国部分地区大豆疫霉群体遗传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为探究我国大豆疫霉菌的遗传多样性,使用13对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引物对来自部分地区的79个大豆疫霉菌分离物进行了DNA指纹分析。1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3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7.0%。SSR指纹聚类分析表明:当以相异距离0.79为阈值时,可将79个大豆疫霉菌分离物划分为13个遗传聚类组。多数大豆疫霉菌分离物之间遗传相似性较低,表明我国大豆疫霉在DNA水平上发生了显著的遗传变异,从而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大豆疫霉菌DNA多态性特征与分离物地理来源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说明不同地区的大豆疫霉菌群体与大豆栽培品种之间的互作很可能是引起大豆疫霉菌发生广泛遗传变异的主要原因。
- 唐庆华崔林开苗苗李德龙阴伟晓郑小波王源超
- 关键词:大豆疫霉群体遗传结构地理分布
- 低毒力病毒CHV1(Cryphonectria hypovirus 1)的水平传播受到病毒毒株的影响
- 2009年
- 观测到低毒力病毒CHV1在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菌株间的水平传播受病毒毒株的影响.实验室条件下对3个CHV1低毒力病毒在栗疫病菌各营养体亲和群菌株间进行了重复传播实验,量化分析了3个病毒在相差1~2个vic基因位点时传播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的CHV1低毒力病毒具有不同的水平传播能力,发现并使用传播能力更高的低毒力病毒,将会显著提高对栗疫病的生物防治效率.
- 邓清超叶云苗苗方琴李涛王克荣
- 关键词:栗疫病菌生物防治
- 中国大豆疫霉菌群体遗传结构的RFLP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分析中国大豆疫霉菌的群体遗传结构,探索不同地区大豆疫霉菌群体间的亲缘关系。【方法】采用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对大豆疫霉菌进行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利用Popgene V1.32软件计算大豆疫霉菌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利用NTSYSpc V2.10软件估算菌株间的遗传距离,并依据遗传距离构建UPGMA(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averages)系统树状图谱。【结果】采用探针PS127558对来自黑龙江、新疆和内蒙古等5个大豆疫霉菌地理群体的133个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共得到25条杂交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4个,占96%。黑龙江分别和新疆、内蒙古群体间遗传相似度较高。相对于黑龙江群体遗传结构的高度复杂性,新疆和内蒙古菌株的群体遗传结构则比较简单,分别有88.2%和100%的菌株分属于同一聚类组,且均有超过58%的菌株和部分黑龙江菌株指纹图谱完全相同。Shannon’s多样性指数也表明黑龙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福建和其它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度较低,且分别有45.5%和54.5%的福建群体都属于聚类组E和F,遗传背景较为单一。福建群体的Shannon’s多样性指数低于黑龙江和美国。美国和黑龙江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度较高,且部分美国菌株和黑龙江菌株指纹图谱相同。【结论】新疆、内蒙古的大豆疫霉菌起源于黑龙江,福建的大豆疫霉菌可能为一个独立的进化分支或起源于其它地区。此外,中国和美国的大豆疫霉菌群体间存在菌源交流。
- 肖江涛苗苗高坤向桂林杨帅董莎萌王源超王克荣
- 关键词:大豆疫霉根腐病大豆疫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