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晓燕

作品数:29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细胞
  • 11篇肿瘤
  • 8篇病理
  • 8篇病例
  • 8篇病例报道
  • 6篇肉瘤
  • 6篇临床病理
  • 4篇血管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瘤
  • 3篇软组织
  • 3篇软组织肿瘤
  • 3篇组织肿瘤
  • 3篇文献复习
  • 3篇细胞淋巴瘤
  • 3篇巨细胞
  • 3篇复习
  • 2篇大细胞
  • 2篇大细胞淋巴瘤
  • 2篇肉瘤样

机构

  • 29篇南昌大学第二...
  • 4篇解放军第九四...
  • 1篇南昌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铜鼓县人民医...

作者

  • 29篇苏晓燕
  • 17篇雷浪
  • 16篇李庆
  • 16篇汪庆余
  • 13篇郝华
  • 7篇邬黎青
  • 6篇李里香
  • 5篇张昕昕
  • 4篇刘繁荣
  • 4篇彭鸿
  • 3篇张文昌
  • 3篇冯琼
  • 3篇廖首生
  • 3篇徐芬
  • 2篇程祖珏
  • 2篇吕世刚
  • 2篇曾磊
  • 2篇祝新根
  • 2篇蔡畅
  • 1篇章敬成

传媒

  • 13篇临床与实验病...
  • 8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中华脑科疾病...
  • 1篇海军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颅窝减压术治疗Chiari畸形I型对颅-颈交界区稳定性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后颅窝减压术治疗Chiari畸形Ⅰ型(CM-Ⅰ)对颅-颈交界区(CVJ)稳定性的影响,分析CM-Ⅰ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后颅窝减压术+枕大池扩大成形术治疗的CM-Ⅰ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VJ失稳影像诊断参数将患者分为稳定组和失稳组,根据脊髓空洞、改良日本骨科协会及芝加哥Chiari畸形预后量表评分评估手术疗效,并分析失稳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8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3~55个月,有4例患者术前无失稳但在术后3~4年出现寰枕关节失稳纳入失稳组,稳定组85例,2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后颅窝减压术治疗CM-Ⅰ安全有效,并且对CVJ稳定性无明显影响,是CM-Ⅰ的首选治疗方式。
舒磊吕世刚程祖珏肖爵贤黄凯苏晓燕
关键词:后颅窝减压术
睾丸细胞性纤维瘤1例被引量:1
2017年
患者男性,20岁,左侧睾丸发现一大小3cm×3cm质硬可活动包块4个月,不伴尿频、尿急等其它不适症状,透光试验阴性,右侧睾丸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和尿生化分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肿瘤四项(甲胎蛋白、癌胚抗原、铁蛋白及糖类抗原-199)均正常。
李庆彭鸿郝华汪庆余苏晓燕雷浪
关键词:睾丸肿瘤纤维瘤病例报道
前列腺肉瘤样癌1例
2015年
患者男性,67岁,因前列腺电切术后伴血尿1周入院。专科检查:肾区、膀胱未及明显异常;留置导尿管通畅,冲洗液淡红、稍浑浊,伴尿道刺痛感。辅助检查:血PSA39.05ng/ml。术中所见:膀胱容量正常,可见轻度小梁、小房形成,膀胱黏膜血管纹理清晰;前列腺呈术后改变,前列腺窝可见大量陈旧性血块,并可见散在出血点,尤以前列腺右侧叶7点位置出血较多。
苏晓燕李庆雷浪郝华张昕昕汪庆余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肉瘤样癌病例报道
乳腺癌细胞中p73ɑ与ERɑ的相互关系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中ERɑ蛋白与p73ɑ蛋白之间物理上及功能上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ERɑ与p73ɑ的蛋白表达;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ERɑ蛋白与p73ɑ蛋白之间的相互结合;用荧光素酶分析实验进一步检测ERɑ与p73ɑ基因的转录活性,以探讨ERɑ与p73ɑ蛋白表达改变的原因。结果 (1)经蛋白酶抑制剂MG132处理细胞后,ERɑ蛋白及p73ɑ蛋白能结合成复合体。(2)共转染ERɑ与p73ɑ时,ERɑ及p73ɑ能相互抑制彼此蛋白表达。结论乳腺癌细胞中ERɑ及p73ɑ能结合形成复合体并能相互抑制彼此蛋白的表达。
张佳娜汪庆余曾磊陈青陈婧李庆雷浪王莉郝华苏晓燕冯琼刘繁荣李里香张文昌徐高四邬黎青
关键词:乳腺癌
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2例报道并文献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GCRG)影像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切除的颞骨GCRG患者的影像、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GCRG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70岁、61岁。以耳部非特异性症状(疼痛、流脓、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就诊。CT检查示软组织肿块影,骨质呈溶骨性、膨胀性破坏,累及邻近颞下颌关节。MRI示颞骨骨质破坏,病变呈长T1、短T2信号,DWI呈低信号。镜下示病变主要由增生的纤维组织构成,其中可见呈长梭形或椭圆形核的纤维母细胞及肌纤维母细胞;散在分布动脉样小血管。可见灶性出血区及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及胞质丰富的单核-巨噬细胞常见于出血区,呈散在分布或聚集成灶,可见核分裂象。结论颞骨GCRG是一种少见的可伴骨质破坏及局部侵袭性的非肿瘤性病变,外科手术治疗有效,诊断时需与动脉瘤样骨囊肿、骨巨细胞瘤、棕色瘤及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等相鉴别。
汪庆余苏晓燕龚良庚雷浪李庆
关键词: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颞骨病理诊断
皮肤裂头蚴病1例被引量:1
2014年
患者女,37岁。右腋下包块半年。患者于半年前发现右腋下一2.5cm×2.0cm×2.0cm包块,渐增大,无痛,伴瘙痒。彩超示:考虑脂肪瘤。病理切片检查组织内发现裂头蚴虫体。诊断:皮肤裂头蚴病。
郝华徐芬汪庆余邬黎青苏晓燕雷浪李庆张昕昕
关键词:裂头蚴皮肤
男性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被引量:2
2011年
患者男性,44岁,体检时发现右下腹包块1个月余,自觉大便变细,无腹胀、腹痛、尿频、尿急等不适感,无黄疸、肉眼血尿、脓血便等。血液实验室检查:AFP 8.70 ng/ml、CEA2.50 ng/ml、SF 88.10 ng/ml、CA199 14.89 U/ml。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中右侧盆腔见一巨大分叶状肿物,位于后腹膜,下部延伸进入尾骨前方;上部肿块约15cm×10cm,
汪庆余苏晓燕雷浪李庆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病例报道
小肠多发性憩室并肠梗阻1例被引量:3
2015年
患者女性,6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胀痛不适4天,呈阵发性隐痛,不向其他部位放射,伴恶心、呕吐1次,呕吐物为少量黄色液体,呕吐后腹痛缓解。起病以来未排气、排便,伴有发热,体温达38.2℃,无寒战、头晕、乏力。入院后予以灌肠、补液对症支持治疗,腹部胀痛无明显缓解。腹部CT示空肠远端粪石并肠梗阻,盆腔少量积液。
郝华徐芬张昕昕冯琼苏晓燕李庆雷浪
关键词:小肠多发性憩室肠梗阻
脑膜血管周细胞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eningeal hemangiopericytoma,M-H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6例M-HPC的临床资料,结合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3~71岁。6例中5例为首发,1例复发于脑膜瘤术后。均手术全部切除肿瘤,其中1例术后接受辅助放疗。镜下肿瘤细胞密集,大小一致呈短梭形,可形成席纹状或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瘤细胞胞质少,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腻,核分裂多少不等(3~5/10 HPF)。间质富含薄壁裂隙状小血管,部分扩张形成"鹿角状"。其中2例(肿瘤直径均>5 cm)出现间变特征(WHOⅢ级):肿瘤细胞丰富、细胞伴中度异型,核分裂明显增多(约10/10 HPF),可见局灶出血、坏死。免疫表型:肿瘤细胞BCL-2、vimentin、STAT6呈强阳性,CD99中度阳性,部分病例CD34呈片、灶状阳性,CK、EMA及S-100阴性。结论M-HPC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诊断时应注意与脑膜瘤等疾病鉴别,患者术后需长期随访,尽早发现复发或转移。
冯雨林兰汪庆余郝华苏晓燕李庆
关键词:脑肿瘤脑膜瘤
神经梅毒树胶肿1例报告合并文献复习
程祖珏刘俊李江浩肖爵贤沈亚徐吕世刚苏晓燕祝新根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