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浩

作品数:17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7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隐喻
  • 2篇哲学
  • 2篇模态逻辑
  • 2篇反本质主义
  • 2篇本质主义
  • 1篇独立性
  • 1篇一致性
  • 1篇因果解释
  • 1篇隐喻性
  • 1篇隐喻研究
  • 1篇哲学视野
  • 1篇证伪
  • 1篇指称
  • 1篇释然
  • 1篇恰当性
  • 1篇暧昧
  • 1篇美国哲学
  • 1篇后验概率
  • 1篇贝叶斯分析
  • 1篇必然性

机构

  • 17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多伦多大学

作者

  • 17篇胡浩

传媒

  • 4篇自然辩证法研...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世界哲学
  • 2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晋阳学刊
  • 1篇自然辩证法通...
  • 1篇现代哲学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纪念达尔文...

年份

  • 6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6
  • 1篇2002
  • 1篇200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类比论证的特征及其评价标准被引量:6
2012年
尽管隐喻和类比都属于科学的逻辑,但隐喻是创造相似性的,因此,如何评价一个隐喻的好坏,尚无公认的标准。而类比论证的基本特征是基于(已接受的)相似性的推理,从而可以对它给出相关评价。Bartha近来提出类比论证的评价标准和程序,他提出的标准主要包括先验关联和泛化潜力两个方面的。以达尔文的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类比为例表明Bartha的标准和程序可以用于说明科学知识的变化问题。
胡浩
关键词:隐喻
论佩利类比设计论证的力量被引量:1
2010年
佩利曾提出关于上帝的类比设计论证。为解释该论证的理性根据以及如何可能根据这种论证的力度来为设计假设指派先验概率,介绍了佩利的设计论证及某些对该论证的批评,解释了人们从佩利设计论证的类比版本转向释然度版本的原因。认为基于释然度原则的设计论证并不能独自成立,类比仍然与设计论证有关。用Jeffery-Bolker等值定理阐明为什么形式类比是有力的,以及形式类比如何为设计假设指派先验概率。
胡浩
隐喻性科学理论的构成模式被引量:2
2006年
本文探讨如何由同质异型模型推出存在性假设这一被指称实在论认为是科学理论构成中的关键问题。通过提出“隐喻性指称”这一概念,分析得出同质异型模型是由三类隐喻构成的,并以气体分子运动论为例分析了这三类隐喻如何共同作用来推出存在性假设。
胡浩
分析哲学视野中的隐喻研究——兼论隐喻和类比的区别
2006年
本文首先介绍了几位分析哲学家对隐喻的意义定位及隐喻的工作机制的分析,总结出两条识别隐喻的进路,并基于这两条进路对隐喻和类比等概念的区别做出了澄清。
胡浩
以部分后验概率表征后验概率是可行的吗?
2012年
斯特雷文斯用部分后验概率P(H/┐(H&A))(文中的Q(H))来表征和预计后验概率P(H/E)(文中的P+(H)),尝试为奎因-迪昂问题(Q-D)的解决以及特设性假设评价标准问题提供一种客观贝叶斯主义方案。这一方案是否可行的关键是P(E/H&┐A)/P(E/┐(H&A))=1+ε是否是可满足的。斯特雷文斯揭示出在重要的Q-D情况(文中的情况3)下,该条件是可满足的。笔者通过对斯特雷文斯方案的分析,进一步回应费特尔森等对此方案的质疑,认为此方案是基本可行的。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则是独立性假设的合理性问题。
胡浩
关键词:后验概率证伪
乌鸦悖论的“似然度比例测度”方案——与经典方案之比较
2012年
在乌鸦悖论的解决方案中,有两个经典方案:一为亨佩尔方案,二为标准贝叶斯方案。这两个方案的要点是确立"比较论题"和"定量论题"。以Maher的标准为判据,这两个经典方案都不能令人满意。"似然度比例测度"方案是标准贝叶斯方案的提高版本。它基于较合理的假设确立了"比较论题",并在较弱假设下建立了弱化的"定量论题",但是该(弱)假设并没有得到过进一步的辩护。
胡浩
理论词项的类比解释及其困难
2006年
揭示理论词项内涵中的自然类成分是科学理论创建的核心任务之一。哈雷提出基于类比结构的模型构建的方法来给出理论词项的解释,但这一进路仍面临着相当的困难和问题。
胡浩
从Simpson悖论看群体生物学中统计解释和因果解释之争
2012年
在理论的群体生物学中,有三种模型都是通过性状适合度(trait fitness)的分布来解释和预见种群结构变化的量和方向。双因子和单因子模型都将性状适合度看成是一种因果属性,而丹尼斯.沃尔什(Denis Walsh)等则指出它们仅仅是一种统计学的属性。笔者通过分析沃尔什的有力论证,尝试表明如果将性状适合度看成是一种因果属性的话,将导致Simpson悖论,因而是不融贯的。所以,关于种群结构变化的统计学解释要优于因果解释。
胡浩
关键词:因果解释
纯粹逻辑的贝叶斯主义及其哲学效应被引量:1
2012年
"纯粹逻辑的贝叶斯主义",是C.豪森近年来发展出的一个研究纲领。他认为概率演算的布德诺.德.菲耐蒂公理化系统是纯粹逻辑的,而包含可列可加性的公理系统则破坏了逻辑一致性原则。基于"方程可解性"概念所建立的形式类比展示了概率一致性和演绎一致性之间的平行关系。这一纲领对逻辑全能问题、休谟问题以及条件化规则的合理性问题都提出了独到而统合的解决。然而,该纲领仍面临着"杜宾(Dubin)问题"的挑战,同时也回避了一些像简单性和真理的关系这样有意义的哲学问题的探讨。
胡浩
关键词:一致性
定律的逻辑概率一定为0吗?被引量:1
2012年
波普尔曾论证"定律的逻辑概率为0"这一论题,以反对基于贝叶斯定理的归纳逻辑。他对该论题的证明本质上有三个:(a)独立性论证;(b)反杰弗里斯论证;(c)维度论证。本文将论证他的这三个论证均不成立。(a)论证的错误在于假定Uij的独立性;(b)论证错误地使用了古德曼类似物;(c)论证中则断定了与概率演算不一致的命题。总的来看,他的错误或许来自于对逻辑和认识论逻辑的混淆。
C.豪森胡浩
关键词:独立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