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永
- 作品数:9 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太湖地区不同轮作模式下的稻田氮素平衡研究被引量:12
- 2014年
- 采用田间微区15N 示踪,研究了太湖地区稻田不同轮作模式(紫云英-水稻轮作、休闲-水稻轮作、小麦-水稻轮作)和施氮水平(0、120 kg·hm-2、240 kg·hm-2、300 kg·hm-2)下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利用效率及土壤氮素残留特征。结果表明,水稻吸收的氮素来自肥料的比例为20.9%-49.6%,休闲-水稻轮作模式下水稻产量的获得更加依赖无机氮肥的大量投入。当季水稻对肥料氮的利用率为25.0%-41.5%,肥料氮的土壤残留率为13.4%-24.6%,其中90%以上的土壤残留肥料氮集中在0-20 cm土层,在土壤剖面中的残留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30-40 cm土层的肥料残留量仅占氮肥施用量的0.2%-0.7%。紫云英-水稻轮作和休闲-水稻轮作模式下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残留率均在施氮24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其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小麦-水稻轮作55.6%和66.0%。稻季施氮240 kg·hm-2时,小麦-水稻轮作模式下的氮肥利用率、土壤残留率以及总回收率显著最低,损失率显著最大;紫云英-水稻轮作模式下的氮肥损失率最小,分别小于休闲-水稻轮作和小麦-水稻轮作13.9%、39.2%。不同轮作模式下,水稻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稻季施氮240 kg·hm-2时,紫云英-水稻轮作下水稻籽粒产量显著高于休闲-水稻轮作和小麦-水稻轮作,小麦-水稻轮作籽粒产量虽略高于休闲-水稻轮作,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本研究认为,选择紫云英还田配施氮肥240 kg·hm-2,既可以保证水稻氮肥利用率而获得高产,又能减少氮肥损失而带来的环境风险,是一种值得在当地大力推广的耕作制度。
- 胡安永刘勤孙星张亚楠
- 关键词:轮作模式施氮量氮肥利用率水稻
- 不同水稻品种磷利用效率与耐铝性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铝毒和磷缺乏是酸性土壤上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本研究中我们探究了5个粳稻和5个籼稻品种的磷利用效率和耐铝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粳稻品种的耐铝性显著高于籼稻品种。对于耐铝性强的水稻品种,施加磷肥后地上部生物量显著增加,而铝敏感的品种对磷肥响应较小,这可能是由于其耐铝性差而酸性土壤中的铝毒导致根系结构和功能受损,从而影响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不同水稻品种的耐铝性和磷吸收效率呈正比而与磷利用效率呈反比,且粳稻的地上部磷浓度及磷吸收效率高于籼稻,但磷利用效率则低于籼稻。这些结果对于酸性土壤中筛选耐铝和磷高效利用的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 胡安永赵学强赵学强沈仁芳
- 关键词:粳稻籼稻耐铝性磷利用效率水稻
- 硅对籼稻和粳稻品种磷积累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硅(Si)可以改善磷(P)的营养,但是其内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4个籼稻和3个粳稻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培试验探究硅对不同水稻品种磷积累的影响。在营养液中添加硅显著降低了籼稻和粳稻品种的地上部磷含量,但几乎不影响根部磷含量。加硅处理不影响所有供试水稻品种的磷吸收及磷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转移,但提高了磷的利用效率,增加了植株P/Mn和P/Zn比率。磷转运蛋白(PT)基因表达分析表明,在粳稻品种中只有OsPT6被硅下调,而OsPT6在籼稻品种中没有显著性变化;其他PT基因的表达不受硅的影响。由此,硅对不同水稻品种的磷积累有不同的影响,磷利用率的提高可能归因于较高的P/Mn和P/Zn比率,从而导致植物中较高的有效磷。
- 王晓君胡安永车景沈仁芳沈仁芳
- 关键词:籼稻粳稻硅基因表达水稻
- 种子饱满度及含水量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从全国8个省收集到26个当地常用的水稻品种(组合),研究表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组合)的发芽率具有显著差异;对种子的发芽率与千粒质量、含水量、稻壳比重之间用相关性进行比较,发现种子发芽率与种子的千粒质量、自身含水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65和0.425,P值分别为0.017和0.031,均小于0.05,相关显著,而与种子稻壳比重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61,P值为0.198,大于0.05,相关性不显著。
- 孙星谷杰刘勤胡安永
- 关键词:水稻品种发芽率千粒质量含水量
- 太湖地区不同轮作方式对稻田氨挥发和水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3年
-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太湖地区不同轮作方式下稻季氨挥发损失规律及水稻产量特征。结果表明,稻季施肥后田面水的NH+4-N浓度是影响氨挥发的重要因素,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稻季施氮量为240kg/hm2时,紫云英-水稻、小麦-水稻和休闲-水稻轮作下稻季通过氨挥发损失的N分别为18.0,18.2,27.7kg/hm2,占施N量的7.5%,7.6%,11.5%,基肥和分蘖肥施肥量仅占稻季施肥总量的60%,但其氨挥发量之和分别占稻季氨挥发总量的76.7%,69.2%,78.0%,穗肥持续时间最短且损失最小;紫云英还田下稻季氨挥发损失量随着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施氮量下氨挥发损失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综合生产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推荐紫云英还田配施氮肥180kg/hm2,此时既能保证水稻获得高产,同时与施氮240kg/hm2和施氮300kg/hm2相比能减少氮肥用量25%,40%,并能显著减少稻季施氮的氨挥发损失达29.1%,40.4%,降低氮素农田施用所带来的环境风险,从而提高氮素利用率,是一种值得当地广泛提倡和推广的耕作制度。
- 胡安永孙星刘勤张亚楠王书伟王德建曹志洪
- 关键词:轮作方式水稻田氨挥发损失紫云英水稻产量
- 苏南农村廊道绿化景观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农村的廊道绿化主要包括道路绿化和河流绿化,是农村景观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其科学合理的建设对于农村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苏南农村常熟市潭荡村廊道绿化环境的调查,分析了该村道路、河流的景观面貌特征,建议今后在农村廊道绿化景观规划时应当注重河岸带绿化建设,落叶植物、观果类植物及乡土植物的利用,以及传统种植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 张亚楠刘勤胡安永王德建
- 关键词:景观特征乡土植物植物配置
-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水稻土溶解性有机碳降解特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3年
- 利用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和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土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及其生物降解特性。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对DOC含量无明显影响,而化肥配施秸秆和化肥配施猪粪显著增加水稻土DOC含量。不同施肥处理水稻土DOC降解率为17.97%-39.18%。化肥配施猪粪处理(c1+M)和化肥配施秸秆处理(c2+s)水稻土的DOC降解能力强于对照(CK)和单施化肥处理(c2和c3)。DOC降解符合双指数衰变模型,水稻土DOC分别由周转时间约为1天的易降解部分和周转时间约为0.61~2.28年的难降解部分组成。降解过程中DOC溶液中结构较复杂的芳环物质比例前期呈上升趋势,后期趋于稳定,与其中易降解组分的降解有关。DOC的降解率与UV280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
- 禹洪双刘勤陈武荣张亚楠胡安永曹志洪
- 关键词:长期施肥水稻土溶解性有机碳生物降解
- 3种不同类型水稻土溶解性有机碳生物降解特性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为了解水稻土DOC生物降解特性及其在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作用,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类型水稻土(红壤性水稻土、黄泥土、乌栅土)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含量及其生物降解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水稻土DOC含量为31.64-49.25mg/kg,其中乌栅土DOC含量略高于黄泥土,红壤性水稻土最低;经过42天的培养,3种水稻土DOC的生物降解率为54.8%-66.6%,表现为:黄泥土大于乌栅土和红壤性水稻土。3种水稻土DOC降解数据符合双指数衰变模型,DOC分别由降解速率不同的2个库组成:易分解部分(周转时间1-2天)和难分解部分(周转时间64-278天)。培养过程中,DOC溶液中结构较复杂的芳环物质比例前期呈上升趋势,后期趋于稳定略有下降,这与其中易降解组分的降解有关。
- 禹洪双刘勤陈武荣张亚楠胡安永曹志洪
- 关键词:水稻土溶解性有机碳生物降解
- 太湖地区不同轮作模式对稻田温室气体(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6年
-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不同轮作模式下稻季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结果表明:水稻生长季CH_4排放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CH_4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生育前期,烤田后至水稻收获期间CH_4排放量较低;N_2O的排放主要集中在3次施肥及烤田期.稻季排放的CH_4对全球增温潜势(GWP)的贡献远高于N_2O,各处理所占比例为94.7%-99.6%,是温室气体减排的主要对象.不同轮作模式下,稻季CH_4排放总量及其GWP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小麦-水稻>紫云英-水稻>休闲-水稻轮作;稻季N_2O排放总量及其GWP没有显著性差异.与不施肥处理相比,紫云英-水稻轮作模式下施加氮肥显著降低了CH_4排放量和GWP,但不同氮肥用量下的CH_4排放量和GWP没有显著性差异,而紫云英还田稻季施氮240 kg·hm^(-2)下的水稻产量却最高.综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紫云英还田稻季施氮240 kg·hm^(-2)下的增产减排综合效果更好,是值得当地推广的耕作制度.
- 胡安永孙星刘勤
- 关键词:轮作模式温室气体紫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