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利国
- 作品数:27 被引量:334H指数:9
-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安徽省卫生厅临床医学应用技术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安徽省三级医院术中自体血回输工作的现状调研和效果评估被引量:11
- 2017年
-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量及用血量也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年用血量约为4 000吨,且年增长20%,血源短缺、用血困难问题日益严重([1])。同时,异体输血导致的疾病传播、免疫抑制、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等潜在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引起关注([2])。为减少围术期同种异体输血,2012年6月卫生部颁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要求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广自体输血技术。
- 柴小青胡利国谢言虎陈昆洲
- 关键词:自体输血
- 腹腔镜手术病人咪达唑仑-芬太尼-异丙酚麻醉诱导的优化配伍方案被引量:16
- 2006年
- 目的采用权重配方法探讨腹腔镜手术病人咪达唑仑、芬太尼、异丙酚复合麻醉诱导的优化配伍方案。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腹腔镜手术病人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1-55岁。诱导药物的低效量和足量分别确定为咪达唑仑0.02、0.06mg/kg,芬太尼2、6μg/kg,异丙酚0.5、1.5 mg/kg。根据权重配方法,将病人随机分配至3种药物不同剂量组合的6个配伍组(n=10)。连续监测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各组依次静脉注射相应剂量咪达唑仑、芬太尼、异丙酚和罗库溴铵0.6 mg/kg行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前即刻、异丙酚注入后1、2min、插管即刻、插管后1、3、5、7 min的BIS、MAP及HR。按权重配方法的剂量优化原则评判复合药效,分析各组份药的重要程度及相互作用的性质。结果以BIS为评价指标,当咪达唑仑0.06mg/kg、芬太尼5μg/kg、异丙酚1.0mg/kg配伍时,异丙酚为主药,异丙酚与咪达唑仑和芬太尼具有相加性作用;以MAP为评价指标,当咪达唑仑0.06 mg/kg、芬太尼5μg/kg、异丙酚1.5 mg/kg配伍时,异丙酚为主药,异丙酚与咪达唑仑具有协同性作用,异丙酚与芬太尼具有相加性作用;以HR为评价指标,当咪达唑仑0.06 mg/kg、芬太尼5μg/kg、异丙酚1.0 mg/kg配伍时,芬太尼为主药,异丙酚与咪达唑仑和芬太尼具有协同性作用。结论腹腔镜手术病人咪达唑仑、芬太尼、异丙酚复合麻醉诱导在维持镇静方面为相加作用,在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方面为协同作用;优化配伍方案为咪达唑仑0.06mg/kg、芬太尼5μg/kg、异丙酚1.5mg/kg。
- 金孝岠徐晖胡利国鲁卫华
- 关键词:药物相互作用咪达唑仑二异丙酚芬太尼麻醉
- HPLC法测定围手术期患儿血浆中瑞芬太尼浓度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围手术期患儿血浆瑞芬太尼浓度。方法:采用Hypersil CN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2 mol·L^(-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内含三乙胺0.02%(30:7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标准曲线在1.0~100.0μ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最低检测浓度为1.0μg·L^(-1)。提取回收率(76.51±0.82)%。方法回收率99.66%~102.40%。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15%。2μg·L^(-1)组靶控浓度与实测浓度基本一致。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灵敏、专一性好,适用于临床瑞芬太尼血药浓度检测和药动学研究。
- 唐丽琴张善堂胡利国刘斌
- 关键词:瑞芬太尼高效液相色谱法血浆浓度
- 围麻醉期严重过敏反应的多中心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5
- 2017年
- 过敏反应是指某种物质触发的威胁生命的全身反应。由于围麻醉期通常需要在较短的手术过程中使用多种药物,加之近年来围术期合成药物的广泛应用,麻醉药物诱发严重过敏反应的几率也逐渐增大,国外报道发生率约为1/10 000,并有升高的趋势[1,2]。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强烈。
- 胡利国柴小青梅斌顾尓伟蒋玲玲张野姚卫东金孝岠张颖李晓红孙盈盈汪幸
- 关键词:严重过敏反应围麻醉期多中心合成药物全身反应药物诱发
- 硬膜外不同剂量吗啡复合静脉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 音樱胡利国高玮柴小青
- 贲门失迟缓症患者麻醉诱导中出现过敏反应伴高血压危象一例
- 2016年
- 患者,男,49岁,172cm,77kg,ASAⅡ级,因"进食梗阻感1年,加重伴反流呕吐3个月"入院,诊断"贲门失迟缓症"。拟在全麻下行"胃镜下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患者既往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否认有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慢性疾病史。
- 宗雨胡利国柴小青潘建辉侯冠峰潘坤云
- 关键词:高血压危象麻醉诱导肌切开术反流误吸
-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
- 1999年
- 小儿气管异物是较为常见的急症,如果麻醉或手术操作不当可导致各种并发症,甚至死亡。我院自1993年~1997年采用表面麻醉复合r-羟基丁酸钠和安定施行76例气管异物取出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37例,女29例;年龄7月~8岁。异物...
- 胡利国
- 关键词:气管异物取出静脉麻醉儿童
- 脑电双频谱指数、听觉诱发电位指数作为七氟烷麻醉麻醉深度监测的价值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观察并分析围术期应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及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监测来调整麻醉深度对七氟烷应用总量、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的影响,并与以血流动力学指标来调整麻醉深度组做比较。方法择期七氟烷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45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对照组:根据患者的血压来调节呼气末七氟烷浓度(ETsevo),保持血压和心率波动在基础值的±20%;AAI组:保持术中AAI值维持在15~20;BIS组:保持术中BIS值维持在45~55。于麻醉诱导前、气腹即刻、游离胆囊三角、游离胆囊、腹腔冲洗、缝皮和拔管前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AAI、BIS和ETsevo,并记录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术毕1h内取3个时点行镇静/清醒(OAA/S)评分。结果麻醉维持期ETsevo对照组大于AAI组和BIS组(P<0.05);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AAI组与BIS组均较对照组短(P<0.05);术后1h内各时点的OAA/S评分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AI和BIS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BIS、AAI监测运用于吸入麻醉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手术中吸入麻醉药的呼气末浓度,从而减少麻醉药需要量,缩短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更有预见性的使用吸入麻醉。
- 许冰方才胡利国
- 关键词:七氟烷
- 全身麻醉术中知晓情况调查及原因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调查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的术中知晓发生率,对可能引起术中知晓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接受全身麻醉的择期或急症外科手术患者1335例,以准确回述、记忆确定术中知晓。术后第1天及第3天随访患者,调查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共15例(1.12%)患者存在术中知晓,术中做梦者37例(2.77%)。术中知晓组和可能知晓组女性患者及ASA III-IV级人数的比例(60%、68%)明显高于无知晓组(47%),P<0.05。结论女性、ASA>III级、颅脑手术、腹腔镜手术、心脏手术、创伤患者及全凭静脉麻醉易发生术中知晓,患者的年龄和体质量与术中知晓的发生没有显著影响。
- 侯涛胡利国康芳柴小青
- 关键词:术中知晓记忆
-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靶控输注在小儿气管内全麻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比较小儿气管内全麻中靶控输注不同浓度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患儿血流动力学、脑电双频指数及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瑞芬太尼血浆靶控输注浓度分别为2、4ng/ml(R2、R4)。通过调节丙泊酚浓度使患儿维持在合适的麻醉深度,将患儿入室后(T0)、靶控输注后3min(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T3)和摘除扁桃体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值纳入统计分析。结果①R2组患儿T3时点MAP、HR、BIS和APEI与T0时点比较明显升高(P<0.05)。②R4组患儿T3时点各项指标与T2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R2组患儿T4时点MAP、HR与T0时点比较略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R4组患儿T4时点MAP、HR、BIS和APEI与T0时点比较,显著下降(P<0.05)。⑤R2组部分患者HR>100次/min,与R4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浓度4ng/ml,同时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浓度为1%),可以使BIS和AEPI值维持在临床麻醉状态下,同时能够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相对平稳。
- 郭凤林方才胡利国黄祥李传耀
- 关键词:麻醉气管内二异丙酚